2010年8月31日星期二

【轉載】推理同人雜誌《九曲堂》徵稿


推理同人雜誌《九曲堂》徵稿啟事

近期大熱,創下一開售即完售、由知名推理評論家曲辰顏九笙coccus泡製的推理同人雜誌《九曲堂》公開徵稿。雖然暫時不設稿酬,但作品有機會得到業界有名的推理評家點評,以及印作紙本發行,能找到同好交流總好過孤芳自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上面的連結參看辦法,說不定你封塵已久的作品會得到不少讀者激賞呢!

《九曲堂》官方網站:
http://jioucyutang.pixnet.net/blog

2010年8月28日星期六

【徵文獎】給有興趣參賽的朋友的一些小意見


第九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方法已公布,即日起接受投稿,規則和方法跟往年差不多,有興趣的朋友請到官網看一下,有疑問可以用官方的email或到討論區發問。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打算參賽,但缺乏寫作的方向呢?或是感到點子不足,覺得陷入死胡同?又或者自覺卡在瓶頸,參賽多年仍未能突破某一輪的遴選?不明白自己為何不能得到評審的青睞?這篇文章,便是為了這些朋友而寫的。

首先,如果你覺得自己遇上以上問題,我建議你先看冷言老師在誠品站專欄所撰的三篇文章: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評審心得(一)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評審心得(二)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評審心得(三)
冷言這三篇作品寫得相當具體,運用了好些例子,說明投稿參賽有什麼地方要注意。事實上,這三篇幾乎可以說是「攻略本」,如果能避免當中指出的問題、寫出他點出的重點,你的作品已肯定能通過複選了。當然,有些東西知易行難,例如「前段要夠精采」、「詭計是否合理」等等,但毫無疑問,如果能朝著這個方向來創作,作品出來的成績會更好。

除了以上冷言的專欄外,我自己也有一些小意見,希望可以啟發各位。

.長篇?短篇?

首先是篇幅和構想的長度的問題。過往有些朋友以長篇作品的構想,塞進參加這個短篇徵文獎的作品內,令人感到可惜。關於長度的問題,可以先看在下於討論區與版友討論的文章。其實在該篇留言裡,有一些東西我沒詳細說明,現在我在這兒說一下。我認為,單用長或短來形容一個推理作品的構想是有點籠統的,我會把它分成兩個項目:「質」和「量」。

「質」是指這個構想的主題深度,「量」是指要表達這個構想所需的事件龐大程度。以我在討論區舉的例子--「凶手以不同手法連續殺死八個被害者,偵探亦步亦趨發現凶手的真正身分是政府要員,事件牽涉政治黑幕」,故事要表達的「黑幕、核心謎團、政府要員隱瞞事實、人性的醜惡」便是質,「以不同手法殺死八人、偵探轉折地查探到黑手」便是量。我的看法是,要壓縮(或延伸)質是不難的,在二萬字或十萬字亦能有效地表現這個中心思想,但量卻受客觀因素所限,如果你要用二千字才能清楚描寫一位死者的死狀和線索,那八人便得至少用上一萬六千字(當然,未計描述事件之間的關係的段落,而這些部分的篇幅更是以幾何級數遞增的)。我發覺有些推理創作新手有個錯誤觀念,以為「既然詭計不夠特別,那多殺幾個人把事件弄得複雜些來補救吧」,這絕對不是個好的創作心態。不要以為量可以彌補質的不足,增加量的目的是用來襯托質的重要,如果質本來不夠好,量再多也無用,只會令讀者厭煩。再以上面的例子說明,如果你認為殺一人已足夠表現出那個政府要員的狡詐、核心謎團的顛覆、黑幕的絕望,那殺一人便夠了,寫成短篇也無不可;相反,如果那個謎團是必需有八位死者才能構成的,那麼硬縮成短篇只會令作品的水準下降。

.多閱讀推理小說

冷言的文章提及,要寫推理小說,便得先多讀推理小說。這是無可挑剔的道理,除非你是橫空出世的天才,否則多讀推理一定對寫作有幫助。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何謂「多」?二十本嗎?五十本嗎?一百本嗎?一千本嗎?這個實在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我想,重要的不單是讀得多,還要讀得深,能在閱讀中掌握作者的創作心理。無論如何,對一位創作者而言,讀五十本一定比讀二十本來得強,讀一百本比五十本來得更易想到點子,多讀有益。

其實,我在這段並不是想提出應該讀多少本作品才能有效率地創作推理,我想說的是要多讀推理小說,但不要只讀推理小說。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創作迷思。「我看了很多漫畫,我又能畫出一手好畫,所以我能當漫畫家」、「我看過很多電影,我又懂得攝影技巧,所以我也能拍電影」、「我讀了很多推理小說,我又懂得寫作,所以我能寫出好的推理作品」……乍看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墮進一個窠臼。以上所說的創作者都被困在二手文本之內。比方說,如果你讀了福爾摩斯,便認為自己能創作出一個維多利亞時代的偵探,這就大錯特錯。就算你在詭計和角色設計上媲美柯南道爾爵士,你也無法描寫出一個比他更傳神的時代背景--因為你沒有在維多利亞時代生活過(唔,如果你是位一百五十歲的英國人,我願意收回這句話)。推理小說除了詭計和謎團外,本身也是一本小說,而不是一道IQ題。在描寫背景、人物、運用相關知識時,都講求作者對推理以外的世界的了解。所以,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作者必須多讀推理以外的著作,增加自己的見識,擴闊自己的視野。如果真的想寫維多利亞時代的故事,除了閱讀福爾摩斯探案外,還可以讀一些描寫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和歷史資料,看相關的電視節目,甚至到英國倫敦跑一趟了解一下。若然你想寫現代警察辦案的故事,你便應該找些警察辦案的資料來看,多看新聞和報紙,或者找當警察的朋友來問一下工作情況。

.時代和背景的選擇

上面提及維多利亞時代,這帶出我另一個意見。有些作者喜歡在背景下工夫,選用非現代或非台灣(或作者所居住的地方)作為故事背景。使用這些標新立異的背景有一個好處,便是讓讀者感到耳目一新,即使文筆或詭計不夠出色,仍較容易抓住讀者(或評審)的視線。然而,這手法是一把兩面刃,優點如上所述,缺點便是提高了創作時的要求。

先說地域不同的部分。如果你沒到過美國,是不是不能以美國當作故事背景呢?當然不是,重點是「你能否說服讀者你描寫的那個環境是美國」。地域的差異,並不是單單說一句「這兒是亞美利堅合眾國紐約市的街頭」便足夠,而在描寫風景、人物、習慣、生活等等流露出來。如果你想把舞台設在紐約,故事描述一位獨居華僑被殺,那麼你便要考慮一些問題:那位華僑居住在什麼地方?是獨棟的房子?還是公寓?紐約的公寓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鄰居?紐約人有什麼生活習慣?如此類推。你可能覺得「這很簡單嘛,看一些美國電影便行啦」,但魔鬼總是在細節裡。舉例說,香港和台灣夠相近,生活模式夠差不多吧?然而當中仍會有很多差別。如果一個香港作者寫一個台灣的故事,描述潦倒窮困的主角從三十九樓的公寓住所跳樓自殺,台灣人會覺得有點彆扭,但香港人不覺得有問題。相反,如果台灣的作者寫香港的故事,講述主角約女友晚上六時到餐廳吃晚飯然後在餐廳發生殺人事件,台灣人未必看出當中的問題。這些細節問題很難完全避免,但如果作者沒有警覺,單純地以自己的「常識」來寫,到頭來只會出現像在法國料理下醬油的怪現象,破壞作品予人的觀感。

時代背景不同比地域背景不同更難寫。現代社會縱有差異,但差異不大,下了醬油的法國料理還是可以吃的,味道夠好的話,讀者也不一定會介意。但時代背景一旦出現問題,便可能嚴重影響作品的完整度。除非你描寫一個你曾生活過的時代(例如六十歲的作者寫1960年代),否則,這踏進了一個很麻煩的範疇。例如你想寫清代的大戶人家,那麼你便要考慮角色的衣著、談吐、想法、知識等等。如果你想寫中世紀的歐洲,你便要掌握那個時代的生活習慣--他們吃的是什麼?穿的是什麼?什麼時候起床?對世界的看法是怎樣的?萬一理解錯誤,讓中世紀的角色蹲馬桶劃火柴點菸便貽笑大方。我覺得,時代遠近各有難寫之處,時代遠的有很多地方跟我們的常識不同,時代近的較接近,但反過來更易露餡。如果想挑戰這類題材的,必須做好準備工夫,若沒有把握的,不要魯莽嘗試。

.構想和寫作的過程

最後的一點只是我個人的方法,對各位不一定適用:寫推理小說,不要隨興的一邊想一邊寫。先想清楚,再動筆。寫言情小說、奇幻小說、靈異小說,你也可以隨興的寫,因為規限不大,然而推理小說講求的是邏輯緊密、謎面與謎底間的合理糾纏。一邊想一邊寫,很容易出現「鋪地毯問題」--左下角的地毯翹起來了,用力踏下去弄平它,卻導致右上角的翹起來。如果在寫作期間,突然想到對主線構成影響的新點子,便要重新審視所有部分,評估影響大小。我認為「三思而後行」是相當適用於推理小說創作的。

以上都只是個人的意見,並不是說「這樣做才能寫出推理」,你用你的方法來寫,能寫出好的作品,我也沒有什麼不滿的。上述的僅供各位參考,希望可以讓一些卡稿的朋友找到新的思考角度,解決寫作上的困難。

2010年6月21日星期一

【活動】第三屆推理文學研究會「推理小說評論獎(金鑰獎)」


第三屆推理文學研究會「推理小說評論獎(金鑰獎)」活動辦法

本來想直接複製活動辦法貼上,但想了想,因為這次的活動有些重點更動,可以撰文說一說,希望能夠引起更多喜歡推理的朋友的興趣。

推理文學研究會(MLR)主辦的推理評論獎「金鑰獎」已來到第三屆,和往年相同,大會選出六本作品,讓參賽者選取其一撰寫二千至二千五百字的導讀或解說。然而這一屆卻有數項重大的革新,首先的是取消了「導讀組」和「評論組」的分組,參賽者只要寫出評論(不論有沒有劇透)便可以,讓參賽者更容易闡述個人的觀點作出評論,其次的是參賽資格中取消了「曾為商業作品撰寫導讀或解說者不得參加」的規定,即是以往曾為出版社寫過推薦序或後記解說的朋友亦可以參賽。也許有人會擔心這規則對新手不利,但我反而認為這是很好的作法,因為一來曾寫過導讀之類的朋友也不一定是「專業」的評論者,二來我覺得撰寫評論講求的並不是經驗,而是觀點和看法,在這個範疇上新人和老手並沒有決定性的差異,純粹是眼光(和分析力)決勝負。

另外,獎項方面也有變動,由於不分組所以只設一名首獎,獎金仍是一萬元台幣,不過以往的「替出版社撰寫第一篇導讀/解說不設稿酬」則取消,即是得獎者會獲得出版社一份撰寫評論的合約(另付稿酬)。參賽的評論作品如曾在部落格刊載亦沒有問題,只要參賽時把作品刪除下線便可以(刊於BBS則不行)。以上種種的更動令參賽門檻降低不少,有興趣撰寫評論、對推理作品有個人看法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比賽。

只是,這比賽仍只對台灣居民或擁有中華民國國籍者開放,各位有興趣的海外人士只好寄望將來MLR作出改動了。

參賽書目:
《99%的誘拐》《重力小丑》《本所深川詭怪傳說》《神秘森林》《傑佛瑞迪佛的黑色禮物》《如無頭作祟之物》


截止日期:2010年9月19日

詳情請參考官方網頁

2010年6月3日星期四

第九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年會略記



二零一零年五用二十九日,台灣推理作家協會舉辦了年會,這次年會的主題是五位本土推理作家的座談會,以及公布第八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得主。

網路上已有零星的年會報告,我便不重覆一些客觀的事實,只想記一下當天的所見所聞。我覺得最可惜的是五位預定出席的作家之中只有四位到場,《矮靈祭殺人事件》的作者陳嘉振因傷不能出席,有點遺憾。座談會中四位作家(秀霖、冷言、寵物先生和林斯諺)妙語如珠,在主持李柏青「逼供」下,說過好些推理創作的心得、未來的打算、台灣出版界與日本出版界的分別等等。當中最爆笑的大概是寵物先生被戲稱「寵壞先生」、冷言呼籲各位參加第「三」屆島田獎等等。

而頒獎環節是年會的另一高潮,除了〈盡頭之濱〉的作者何敬堯外,其他四位入圍者也有致辭(包括身在加拿大的文善,她提供了錄影片段)。負責公布首獎的決審評判之一的景翔老師更刻意賣關子,說「作者的名字啊……是兩個字的……」製造緊張的氣氛,最後宣布得獎作品是〈少女的祈禱〉,作者風神接過獎座和獎金。

去年的年會上我已認識一些推理同好,見過一些面孔,這次在一時多到場幫忙準備之後(其實也沒幫上什麼的忙),竟然在梯間碰見這屆最後十七強的作品〈牙牙〉的作者HK,之後便聊起來。接下來除了跟幾位編輯和大學推研的社員聊過外,最令我高興的是遇見有份參賽的志槐和黑羊。我完全不知道志槐坐在我身後,在座談會中途她突然叫我,我們才相認。可惜的是,我本來打算在年會後跟她聊一下的(台上幾位作者正在發言,我怕打擾其他觀眾嘛),可是中場休息我看到她拿書找作者簽名後(似乎是?)便不見了。哎,真不好意思。

晚上協會的晚宴中,成員們和入圍者都笑笑鬧鬧,也討論過好些推理的事情。對我來說,晚上的宴會中聊的更多(也更有所得著),我遲些把談到的話題和想法整理好,會貼在這部落格上。至於跟推理無關的旅遊軼事,過一兩天會另外撰文。(感謝各位台灣的朋友熱情招待)

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

恐怖‧懸疑‧Cult--《魔霧》


明日便利書 名家系列
高普《魔霧》


雖然這部不是推理作品,但一來作者高普也是位推理作家(正確來說,他是多產混合型的作家吧),二來這小說也有懸疑成分,亦算是落入廣義的Mystery類(雖然應該放Horror較貼切),所以還是決定把心得放在這邊--忘了說,談的是高普的長篇小說《魔霧》。

故事以潦倒的恐怖小說作家「高」為第一人稱主角,描述他在編輯安排下到一個山林中的社區寫稿,社區充滿著了無生氣的老人、殘舊的樓房、詭異的野狗……主角本來打算就地取材,以當地九年前發生的命案作引子來創作故事,怎料他無意間揭發了社區的秘密,令自己和朋友阿江陷入想像不到的危機之中……

我很少讀恐怖小說(恐怖電影卻看不少),所以當初我聞說這作品是恐怖類時,便以為是那些以血腥或靈異作賣點的作品。沒錯《魔霧》裡也有很多血呀、怪物呀、死屍呀之類,但整部作品給我的感覺卻不是血紅色的,而是黑色的--在黑色之上,有股冷調的黑色幽默。作者高普很擅長一種略帶自嘲的敘事手法,令平淡的段落也吸引讀者追看,而在這樣的一個故事裡,形成一種介乎血腥和風趣的氛圍。由於故事本身充滿著電影感,這種特色令我想起很多cult movie,在恐怖和幽默之間的落差,讓作品更具趣味。話說讀至中段時,我的腦海不斷回憶起John Carpenter的某部電影,同時又想起Robert Rodriguez的某幾部作品,微妙的是,這種情景和小說裡那個台灣舊社區竟然配合得起來,不見突兀。

記得作者高普曾說過,他喜歡「混搭」式的創作,過去他曾嘗試把不同類型的元素放到一起,可說是大膽的創作手法,畢竟吃過Fusion菜色的人也知道,把不同範疇的材料放在一起不一定成功,更可能被人指為「西菜中做」、「不倫不類」。但高普就是能讓讀者在不知不覺間接受他說故事的方式--我讀畢作品回心一想,材料明明南轅北轍,為什麼沒有覺得不搭調呢?這大概就是作者厲害之處吧。

作者在情節的鋪排上採用了先緩後急、先散後密的方式,讓讀者更投入。一開始作者丟出一堆詭異的描述,從古怪的社區,縮小至古怪的房間,再縮小至房間中的手稿,但內容的規模卻是向外推展,把謎團向社區所在的山區、過去曾發生的命案以及跟歷史掛勾的事件擴散,到故事中段讀者始能掌握故事整體的原貌。後段的劇情急轉直下,人物的真面目被揭露,透露了事情的所有真相。故事結局特有的後設性質更是全劇的趣味重點,讀至後記時那種疑幻疑真的味道,是這揉合了恐怖、懸疑、科幻、奇想、幽默以及cult movie style的筵席裡的最後一道甜品。

(據說這作品在香港亦有鋪貨,記憶之中,明日工作室的大開本作品在商務、三聯和城邦也有售,有興趣的香港讀者不妨去看看。)

2010年4月29日星期四

OpenOffice的小工具:字數顯示器


(本來想發在另一個部落格,但想想這邊應該較多有需要的用戶,橫豎跟寫作相關,貼這邊了)
譚劍兄的部落格看到他感嘆OpenOffice沒有像MS Word長期顯示字數的功能,在下作為OOo的支持者,便去找找看有沒有plugin可用(OOo是開放源碼軟件,吸引了不少開發者為他們編寫擴充插件)。說來有趣,我從來沒想過讓文字處理器不斷更新字數,但細心一想,這也的確很方便。找了好些插件也沒有完全合用的,於是往巨集的方向出發,結果找到一個好東西:Real-Time Word Count MACRO

然而,這個巨集是外國人用的,所以是Word Count(字數)不是Character Count(字元數),這對咱們中文系統的沒啥用。既然如此,我便發揮典型的developer精神--它沒有這個功能,便自己寫囉。(爆)

其實也不是真的自己寫,上面那個WordCount MACRO已十分完整,只要把計算字數的地方換成計算字元便行。可是,我從沒寫過Python,到OOo看API Reference,他們又寫得含糊。我實在懶得花時間去慢慢學Python和OOo API入門,於是用囫圇吞棗的方式,利用吃完晚飯的休息時間把WordCount改成以下的CharCount:


# Continuously updating word count
import unohelper, uno, os, time
from com.sun.star.i18n.WordType import WORD_COUNT
from com.sun.star.i18n import Boundary
from com.sun.star.lang import Locale
from com.sun.star.awt import XTopWindowListener

#socket = True
socket = False
localContext = uno.getComponentContext()

if socket:
resolver = localContext.ServiceManager.createInstanceWithContext('com.sun.star.bridge.UnoUrlResolver', localContext)
ctx = resolver.resolve('uno:socket,host=localhost,port=2002;urp;StarOffice.ComponentContext')
else: ctx = localContext

smgr = ctx.ServiceManager
desktop = smgr.createInstanceWithContext('com.sun.star.frame.Desktop', ctx)

waittime = 5 # seconds
goal = 0

def printOut(txt):
if socket: print txt
else:
model = desktop.getCurrentComponent()
text = model.Text
cursor = text.createTextCursorByRange(text.getEnd())
text.insertString(cursor, txt + '\r', 0)

def updateCount(wordCountModel, percentModel):
'''Updates the GUI.

Updates the word count and the percentage completed in the
Tkinter GUI. If some text of more than one word is selected,
it updates the GUI based on the selection; if not, on the
whole document.'''

model = desktop.getCurrentComponent()
try:
if not model.supportsService('com.sun.star.text.TextDocument'):
return
except AttributeError: return

try: wc = model.CharacterCount
except AttributeError: return

wordCountModel.Label = str(wc)

if goal != 0:
pc_text = '(%.2f %%)' % (100 * (wc / float(goal)))
percentModel.Label = pc_text

# This is the user interface bit. It looks more or less like this:

###############################
# Word Count _ o x #
###############################
# _____ #
# 451 of |500| (90.20 percent)#
# ----- #
###############################

# The boxed `500' is the text entry box.

class WindowClosingListener(unohelper.Base, XTopWindowListener):
def __init__(self):
global keepGoing

keepGoing = True
def windowClosing(self, e):
global keepGoing

keepGoing = False
e.Source.setVisible(False)

def addControl(controlType, dlgModel, x, y, width, height, label, name = None):
control = dlgModel.createInstance(controlType)
control.PositionX = x
control.PositionY = y
control.Width = width
control.Height = height
if controlType == 'com.sun.star.awt.UnoControlFixedTextModel':
control.Label = label
elif controlType == 'com.sun.star.awt.UnoControlEditModel':
control.Text = label

if name:
control.Name = name
dlgModel.insertByName(name, control)
else:
control.Name = 'unnamed'
dlgModel.insertByName('unnamed', control)

return control

def loopTheLoop(goalModel, wordCountModel, percentModel):
global goal

while keepGoing:
try: goal = int(goalModel.Text)
except: goal = 0
updateCount(wordCountModel, percentModel)
time.sleep(waittime)

if not socket:
import threading
class UpdaterThread(threading.Thread):
def __init__(self, goalModel, wordCountModel, percentModel):
threading.Thread.__init__(self)

self.goalModel = goalModel
self.wordCountModel = wordCountModel
self.percentModel = percentModel

def run(self):
loopTheLoop(self.goalModel, self.wordCountModel, self.percentModel)

def charCount(*args):
'''Displays a continuously updating character count.'''
dialogModel = smgr.createInstanceWithContext('com.sun.star.awt.UnoControlDialogModel', ctx)

dialogModel.PositionX = 300
dialogModel.PositionY = 20
dialogModel.Width = 100
dialogModel.Height = 16
dialogModel.Title = 'Char Count'

lblWc = addControl('com.sun.star.awt.UnoControlFixedTextModel', dialogModel, 2, 2, 20, 14, '', 'lblWc')
lblWc.Align = 2 # Align right
addControl('com.sun.star.awt.UnoControlFixedTextModel', dialogModel, 23, 2, 10, 14, '/')
addControl('com.sun.star.awt.UnoControlEditModel', dialogModel, 30, 2, 25, 14, '', 'txtGoal')

addControl('com.sun.star.awt.UnoControlFixedTextModel', dialogModel, 62, 2, 50, 14, '(%)', 'lblPercent')
addControl('com.sun.star.awt.UnoControlFixedTextModel', dialogModel, 114, 2, 12, 14, '', 'lblMinus')

controlContainer = smgr.createInstanceWithContext('com.sun.star.awt.UnoControlDialog', ctx)
controlContainer.setModel(dialogModel)

controlContainer.addTopWindowListener(WindowClosingListener())
controlContainer.setVisible(True)
goalModel = controlContainer.getControl('txtGoal').getModel()
wordCountModel = controlContainer.getControl('lblWc').getModel()
percentModel = controlContainer.getControl('lblPercent').getModel()

if socket:
loopTheLoop(goalModel, wordCountModel, percentModel)
else:
uthread = UpdaterThread(goalModel, wordCountModel, percentModel)
uthread.start()

keepGoing = True
if socket:
charCount()
else:
g_exportedScripts = charCount,

# Disclaimer and license from acb's macros
#
# Standard disclaimer and MIT licence .
# These macros are copyright (c) 2003-4 Andrew Brown.
# Permission is hereby granted, free of charge, to any person
# obtaining a copy of this software and associated documentation
# files (the 'Software'), to deal in the Software without
# restriction, including without limitation the rights to use, copy,
# modify, merge, publish, distribute, sublicense, and/or sell copies
# of the Software, and to permit persons to whom the Software is
# furnished to do so, subject to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
# The above copyright notice and this permission notice shall be
# included in all copies or substantial portions of the Software.
#
# THE SOFTWARE IS PROVIDED 'AS IS', WITHOUT WARRANTY OF ANY KIND,
# EXPRESS OR IMPLIED,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WARRANTIES OF
# MERCHANTABILITY,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AND
# NONINFRINGEMENT. IN NO EVENT SHALL THE AUTHORS OR COPYRIGHT
# HOLDERS BE LIABLE FOR ANY CLAIM, DAMAGES OR OTHER LIABILITY,
# WHETHER IN AN ACTION OF CONTRACT, TORT OR OTHERWISE, ARISING FROM,
# OUT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SOFTWARE OR THE USE OR OTHER
# DEALINGS IN THE SOFTWARE.
用法是先把以上的程式碼貼到記事本,把檔案命名為CharCount.py,放到OpenOffice下的子目錄「\Basis\share\Scripts\python」。打開OpenOffice Write,「工具→巨集→執行巨集」,在左邊選「OpenOffice.org巨集」,會找到一個叫「charcount」的項目,執行。


看,字元數目的視窗出來了。你可以在那個空格輸入目標字數,後方便顯示進度百分比(不過那個目標字數要每次輸入,暫時沒法儲存下來)。如果覺得每次打開OOo也要按一次「工具→巨集→……」很麻煩,你可以在「工具→自訂」裡設Hotkey,在「鍵盤」頁裡選一個你喜歡的熱鍵(我選Shift+F3),在下方函數種類選「OpenOffice巨集→share→charcount」,然後按上方的「修改」,以後只要按指定的鍵(例如Shift+F3)便會執行了。


放在上方,還有空位放iTune Mini-player!

原來的word count的功能更完善,可以讓用戶選擇文字,顯示選擇中的段落的字數,但我Trace Code後發覺改這部分很麻煩,OOo的API裡要計算某段文字的字元數沒有直接用的函式,自己計算的話又不準(會錯誤計算換行的字元),要準的話又花時間(運算時間),結果不改了,讓這個小程式更簡潔吧(老實說,修改期間花了80%以上的時間在研究這方面,如果單純要改成現在的樣子,真是五分鐘也不用……)。現在更新速度是五秒一次,想快些的話可以把「waittime = 5 # seconds」那個5改成3或1,不過別忘了愈小愈吃資源。

最後提醒一下,Python是一種以空白位元來計算流程的高階語言,所以不要多手把程式碼前方的空白增減耶。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第八屆徵文獎作品集販售資訊



徵文獎作品集即將販售,這次作品集由協會自行編輯出版,將於年會會場上及網上發售。數量有限,為免向隅請從速選購。

收錄作品:
文善 〈畢業生大逃殺〉
東默農〈刑〉
何敬堯〈盡頭之濱〉
風神 〈少女的祈禱〉
高普 〈索菲亞.血色謎團〉

官方網頁: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第八屆徵文獎作品集販售資訊
網上販售: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第八屆徵文獎作品集(露天拍賣網站)

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

【活動】第九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年會暨第八屆徵文獎頒獎典禮



年會暨頒獎禮的時間地點終於公開了!
日期:二○一○年五月二十九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兩點三十分至四點三十分
地點: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APA藝文中心建國本部九樓904頂級教室
(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地處建國南北高架橋下,鄰近大安森林公園及台北市立圖書館,交通資訊請看這兒

檢視較大的地圖

至於為什麼海報的調子如此詭異,是因為據說年會上將公開處刑(?),五名協會成員會被拖出來鞭打(詳情請參閱受害者冷言的網誌)(爆),對酷刑推理創作有興趣的朋友萬勿錯過啊。

官方網站:
第九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年會暨第八屆徵文獎頒獎典禮訊息

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

第八屆徵文獎心得結語

六十五篇作品的心得全貼完了。除了一篇之外,所有感想也是甫讀完便寫的,其實在決選結果公布前(甚至是提交評分前)已全寫好了,只是我不想把總共四萬多字的意見一口氣貼出來,才一天貼一至兩篇,發文時改改錯別字,把一些有可能爆雷的詞語修一修等等。有一篇是在決選名單公布後才追加段落,蠻明顯的(笑),這兒不贅。我在這兒再申明一次,這些感想文章只是個人心得,看法不一定和其他評審或讀者相同,如果有作者不認同在下的意見、或者覺得我的看法有違您自己的創作理念,請不要特別在意,因為您們真正要面對的不是在下一個人,而是廣大的讀者(和編輯--如果您們投稿的話)。我不敢說自己的看法客觀,但我相信至少具有透明度,把覺得優劣的理由寫出來。

我無法預測哪篇作品能得到首獎。決選名單中的五篇作品,我最欣賞的是《索菲亞‧血色謎團》(這可以從我的感想文中輕易看出)。那個背景和題材我也一直很想寫,但自問難以寫得好,所以看到有人把兩者合二為一,令我感到相當震撼。然而這篇作品的優點或許也是缺點--當中某些趣味非凡、天馬行空的點子,可能會讓追求邏輯結構嚴謹的推理迷卻步。其次的是《少女的祈禱》,結構和謎團完整之餘,我相當喜愛當中的感情流露,可是當中犯人的心理和行為會不會被指為不夠寫實,我實在不敢說。在《盡頭之濱》和《畢業生大逃殺》的感想文中,我也挑過一些瑕疵,但相對地來說,這兩篇作品的優點也是相當出眾和獨有的,前者的拼湊式故事和描寫很是吸引,即使我現在正在寫這篇文章時,腦海中仍浮現了那個我沒見過的海濱和站在沙灘上的角色的影子;而《畢》的結局令我深感現實的無奈和殘酷,最神奇的是這篇作品壓根兒沒有犯罪事件也能帶出這樣的訊息!無可否認我不太看好《刑》,但正如我之前在心得所說,配合最近沸沸揚揚的廢死話題,這故事的切入點相當有力,可說是在推理之上帶出了更深入更貼身的意義,這一點也是十分值得重視的。

能讀到這些作品(包括落選的作品),令我體會到不少創作者具有熱誠和想法,以不同的風格去演繹他們心目中理想的推理故事。雖然在下是上屆的首獎得主,但我不覺得我比各位作者強,我只是比您們早一步踏進這個圈圈而已,期望各位和我們一起擴大這個圈圈,讓更多讀者領略閱讀推理的樂趣。

【徵文獎心得】65.失落的密碼

一九六二年,英國皇室收到恐嚇信函,女王通知軍情五處接手處理。不久,倫敦發生殘忍的凶殺案,碰巧被年輕的子爵洛克菲勒兄妹遇上,曾偵破凶案的他們便插手這一連串的事件。

作者的文筆通順,節奏掌握得很好,善用新聞報導和交替場景來作多方描述,令人讀得很舒服。故事中的線索、引用某些資料的推論亦處理得不俗,一方面顯出作者下過工夫做資料搜集,另一方面加強了故事的背景的說服力。中段的轉折有一定的意外性,可是相比之下,結局凶手的動機和出場未免弱了點。事實上,單以推理橋段來說,有好些訊息沒有在前段透露(例如死者的身分、偵探們調查到的一般資料),只在得出結論時才告訴讀者,這樣讀者的投入程度便大減。作者刻意安排的推理線是很清晰的(例如凶手寄來的金幣、死者身旁的物件),可是正正因為這些項目十分詳細,更顯得一般人會詢問的資訊的缺乏。

雖然推理方面有所缺失,但當中亦顯出作者有能力處理好伏線和解謎,我覺得可以了。然而,這作品卻有一個地方讓我頗為失望,便是故事背景的描繪。以一九六二年的英國倫敦作為舞台,如何描述異國情調、時代背景等等便十分重要,描寫技巧大大影響讀者的觀感。當我在第一段看到「倫敦警視廳」一詞便皺眉頭了。警視廳是日本用語,日本人會說「倫敦警視廳」,但中文只會用「倫敦警察廳」、「倫敦警察局」、「倫敦警察總署」或更正式的稱呼「蘇格蘭場」。我想,這或許是作者一時手誤,小問題罷,因為往下看也看到很多合乎背景的設定,雖有瑕疵(例如警長的職銜太小了,他亦沒理由直接跑去找女王)但不礙眼。不過,當中段茉莉看到屍體,驚魂甫定之際,以下一段描述令我大吃一驚:

「嗶……嗶……嗶……」手機的提示音從泰的口袋裡傳出……

手機?!這不是一九六二年嗎?為了說服自己,我唯有把這「手機」當成通話器(我肯定英國警方在七十年代初已有手提的對講機,推前十年也不太過分),可是我再讀下去--

……他急忙看了來電顯示,有些著急地看了看四周後,目光回到茉莉身上。

「來電顯示」便怎說也說不通了。這種「時代謬誤」還有後段出現的「電視遙控器」,英國電視遙控器在一九七○年代才販售,勉強說六○年代已發明出來不是不行,但在文中提到這個只令讀者感到突兀。另一方面,作者努力營造英國的古老氣氛,特意安排馬車行走--無可否認,今天也有馬車,但一九六二年汽車已經普及,就算為了突顯主角們的貴族氣派而讓他們坐馬車,凶手「乘馬車棄屍」也實在太失實了(除非凶手的目的是要引人注意)。此外像「王室經營的醫院」、「王室插手警界」也似乎跟現實有一定距離。描寫一個自己不熟悉的環境是很考工夫的,而且這次的難度還不低(地域不同外還要考慮時代差異)。我對故事中的幾位主角蠻有好感,可是假如作者想繼續發展這個故事,也許要花更多時間和精神去做資料搜集,豐富背景,襯托出劇情的趣味。

2010年4月9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64.氣球小鎮

收到奶奶重病的消息,主角回到離開多年的故鄉小鎮,卻發覺小鎮滿佈氣球。主角得知老街正被財團收購,而有一個叫作「世界懸浮會」的組織幫忙鎮民對抗。加入這個會便得通過考驗,於是主角在弟弟的協助下,接觸這個神秘的組織……

這作品令我難以作出評語。一方面,我很欣賞它前段的描寫,那種魔幻的手法令人摸不著頭腦,叫我不住幻想結局的可能--不過我卻怕故事會流於奇幻,脫離了推理的範圍。另一方面,結尾的寫實性叫我鬆一口氣,確認這是篇實在的推理作品--可是前後的落差之大,就像一心以為氣球該向上飄,卻突然發覺原來氣球灌了鉛一樣。

我想,這是美學的問題。以魔幻手法包裝的推理是很難寫的,一是像《奧杜邦的祈禱》那般建架出獨立而異常的世界觀,一是像上屆入圍作品《西巴斯貝之戀》合理地把魔幻的情節配合經過轉換、我們所認知的邏輯。這篇作品開首便導入了詭異的氛圍,像漫天的紅色氣球、注視著主角後方的視線、每天也抓著黑色氣球的弟弟……每一個元素也帶著強烈的吸引力,所以如何解釋(或不解釋)是讀者期待的重點。現在的結局在某程度上可說是反高潮,舉例說,在一個有幽靈出現的推理故事裡,如果最後解釋幽靈是角色假扮來嚇人的,總會令讀者覺得不外如是(就像科幻故事最後把反常現象的原委推到外星人身上)。

雖然謎團讓我五味雜陳,作者的文筆和人物的感情描寫也實在優秀,講故事的技巧也不俗,這作品真是叫我難以評論啊。

【徵文獎心得】63.殺貓季節

身為房東女兒的主角,在父母外遊時得處理房客和鄰居之間的麻煩--房客之一的鐘小姐的貓兒逐一被殺,凶手是誰?是看貓主人不順眼的年輕太太?是一樓的頑皮小鬼兄弟?是神秘兮兮的女房客?還是宣稱看到「空中飛貓」的新住客?

相當工整的作品。故事沒有重大的罪行(嗯,「連續殺貓事件」也是罪行,但總比不上「連續殺人事件」吧),有著日常生活之謎的趣味,作者以各位鄰居和房客為中心,構成一個既輕鬆又離奇的怪異事件。伏線和細節處理得很有條理,在謎團上每一個環節也互相關連,揭曉謎底時會讓讀者發覺每一件瑣事也有其意義,作者亦掌握了角色的心態,人物的描寫相當立體,這些都是本作的最大優點。

我覺得很難找這作品的缺點,事實上,我甚至覺得沒有什麼好建議的--這作品每一個元素也恰如其分地運作,從文筆至佈局、角色至敘事手法、謎團至解謎過程也互相配合。單以一篇作品而論,我覺得無可挑剔了。只是,縱使故事有趣有餘,我就總是覺得欠缺一份魅力。或者簡單來說,在這樣的格局下,這篇作品已充分表現出這格局裡最好的樣子,然而這個「格局」本身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不及其他作品。有些作品雖有瑕疵,但當中有令人意外、發噱、驚嘆的點子,相比起來這一篇作品就好像欠一點什麼似的。或許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無論如何,這篇作品也是上乘的推理作品。

2010年4月8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62.風太大了,我聽不見

三位女生結伴到南部旅行,卻遇上颱風,與當護士的朋友會合時,得悉對方的義診團隊有人失蹤,其後在泥石流中找回屍體。死亡時間說明死者在前一晚已遇害,是意外還是被殺?團隊裡錯綜複雜的男女關係、沒有曝光的醜聞在事件中又擔當什麼角色?

不得不先說一句,這作品看得我很累。主要原因是作者很少分段,對話和描寫的句子都擠成一塊,大部分段落都上五百字甚至一千字,這令人很難消化。更甚者是,作者常用借喻、幽默、嘲諷的描寫手法,本來這是值得加分、讓讀者感到趣味的元素,可是段落太長、句子又不夠直接,讀者的腦袋便未必容易看懂作者的話語了。我不是說斷句成一句一段,或用上毫不修飾的文字便是好作品,只是想說,角色對話分成獨立的段落會讓讀者較易掌握內容,使用比喻的俏皮話不要過火,作者單是留意這兩點已能讓這作品更進一步。

推理方面,案件的起因、原委、過程都合理可信,結局也有它的趣味,可是有部分線索似有未說清之嫌(或許有說清,但基於上述原因讀者根本沒法看到),解謎的劇情出現時有點唐突。我覺得作者對推理邏輯是有不錯的能力的,嘲諷的修辭手法亦有種獨特的個性,如果他或她能整理一下描寫方法,更有條理地敘事,我相信下一篇作品會更有看頭。

【徵文獎心得】61.隨機預謀殺人提案

連環殺手殺害第四位受害人後,特意留下挑釁警方的信件,小劉擔任隊長的偵緝小隊奉命追查。然而,案情拖了數個月仍一無進展,凶手卻再一次犯案了……

不得不先說一句,這篇作品令我覺得十分惋惜。原因是這作品在文筆、格局、氣氛等等也處理得很出色,警方追查犯人的過程、推論邏輯也紮實可信,不少細節也顯出作者對辦案小說的認識和了解,可是核心的謎團卻沒追上其他優秀的元素,令作品的成績打了折扣。

故事先以凶手的角度來描寫犯案過程,情景和角色內心描述得鉅細無遺,很容易讓讀者投入;後來轉而描述警方的搜查過程,警方的每一步也合情合理,叫讀者期待他們到底如何找到破綻。組長小劉提出的想法、警員宋濂耍的手段也有趣精闢,滷蛋和艾利的吵吵鬧鬧為故事加添活潑的氣氛,這些都是十分不俗的設計。然而作為骨幹的謎團雖合理,卻會讓讀者感到失望--因為這不是因為警方精明而破案,而是因為凶手笨得犯下錯誤讓對方有機可乘。或許這個破綻正是作者想說明的主題「怎樣的凶嫌是最難抓」,可是在這個命題下,我想不少人也是想看看作者如何設計「完美的犯罪下警方怎樣找到缺口」,或是「完美的犯罪下犯人因為什麼事情而落網/逃之夭夭」,而不是「因為犯人在本來完美的犯罪加入了不完美的元素導致被警方抓辮子」。撇開這個要求,這篇作品相當紮實,足見作者的創作潛力。

2010年4月7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60.索菲亞‧血色謎團

十五世紀的鄂圖曼帝國,蘇丹的選妃在邊境行省索菲亞的清真寺內離奇死亡,地方長官大感頭痛。這時,獄中一名非穆斯林的青年卻向侍衛表示可以找出真相--誰人在真主安拉的眼下作出如此殘忍的罪行?

※決選入圍作品

幾乎找不到話語來表達我對這作品的讚嘆。這作品不單能生動地描述十五世紀的伊斯蘭世界,更厲害的,是能配合豐富的知識、極其嚴謹考究的細節、加上傳說和歷史元素去創造出一篇推理故事。謎團引人入勝,看似誇張的情節最後不但能合理地解釋,更完美地跟現實掛勾。更特別的是,作者採用了大膽的敘事手法和角度,為本來已經不平凡的故事添上一個特別的意義,在結局時令人透不過氣。

作者以魔幻的手法去包裝故事,挑戰推理小說的可能性。這篇作品有三個層次--核心是一個典型的推理小說謎團,在特定地點死亡的死者,在一段時間內進出這地點的嫌犯,誰人說謊?為何說謊?往外推一層,是以古代伊斯蘭世界的設定包裹,在這個歐亞交界的迷城裡讓異邦人偵探解開重重疑團。最精采的是,在這層結構外,還有令人意外的真相、不可思議的故事架構、再披上一層歷史和傳說的外衣。在故事發想上我已覺得是一流,而作者在歷史考據、情景描寫上下了很多工夫,在對白裡連細微的地方也運用上相當可信的伊斯蘭世界用語,光這一點已叫人佩服。

身為一位喜歡歷史的推理創作者,我對這作品的評語不是「很好」或「出色」,而是「我也想寫出這樣的故事啊!」。喜歡非一般的推理小說的讀者,這是必看的作品。

2010年4月6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59.沒有遺體的葬禮

企業家張寶城病逝,遺體竟被偷去,之後遺孀及看護被擄,偵探介入只救回護士,張氏妻子王櫻子連屍體也無法尋回。舉辦了兩個沒有遺體的葬禮,張家的司機陳大威決定探訪偵探,要找出事件的真相……

完成度高、思慮周詳的推理作品。作者的文筆流暢,以插敘的方式交替兩個時間兩個人物的經歷,做出「事前」和「事後」的對比,讓讀者更能投入故事,是十分不俗的設計。謎團的構造亦很完備,基本線索、角色心態也條理分明地呈現讀者眼前,具備優秀推理作品的條件。我覺得這個謎底的缺點是太明顯,我看到第四頁已猜想到答案,搞不好有人光從上述的簡介已推敲到原因;當然,公平性和意外性一向是繩子的兩端,愈是公平,愈難產生意外感,而作者在這篇作品裡有另一個補救辦法,在謎底之上多套上一個謎底之外的動機,用來顯示犯人的高明。這個點子我覺得基本上成功,但卻出現了另一個小瑕疵,便是當中偵探提到的細節有部分沒有在前文提及,公平及意外的天秤這一回便偏向了後者。

話雖如此,以上對「公平性和意外性」的要求是以一篇高水準的作品的角度來評論,因為我覺得這作品已是一篇優秀的作品,上述的意見只是以「如何精益求精」的方向提出。我沒弄錯的話,這篇作者有投稿另一篇作品,而那篇的優點在於角色的感情描寫,弱於邏輯上的闡述,如果作者能揉合兩篇的優點,我便認為他或她的下一篇作品更能超越現有的成績了。

2010年4月5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58.熊胃

布染藝術家萊絲‧雪佛被殺,死狀有如傳說中泰王擊殺蛇妖之貌,在屍體旁邊有躲過凶手殺害、雪佛的寵物浣熊。獸醫譚愛夢從浣熊的嘔吐物中發現人骨--偶然到訪的主角柳翼,便以此為起點,偵查真正的凶手。

單以資料搜集的程度來說,這篇作品實在厲害。故事舞台設在泰國,劇情牽涉到泰國曼谷王朝的歷史、泰國布染工藝、泰國地理環境、古泰國文化……每個環節也十分仔細,描寫的事物具有強大的真實性,令人懷疑作者是否居於泰國,或是從事跟泰國相關的職業。謎團的設計也算完整,最後加上逆轉消除了好幾處的違和感,帶來一點驚喜。不過,這作品有兩點令我覺得不足,稍為可惜。

第一個問題來自文筆,作者的用詞華美,宛若瓊堆玉砌,初段寫泰王殺蛇妖一段猶可,往後卻過了火位。作者在文字上的雕琢令劇情不太易讀,更糟糕的是作者交代謎面欠缺條理,有部分應該透露的資訊沒有明寫。比方說,為什麼凶手的範圍縮小至四人?為什麼一開始沒否定搶劫殺人?譚愛夢為什麼查到人骨後沒通知警方?更重要的是她為什麼這麼閒去驗浣熊嘔吐物的DNA?(她很簡單說出人骨是男性,我實在不知道除了檢驗染色體外,有什麼方法可以從碎骨知道主人的性別)初段佈局時有點令我摸不著頭腦,當角色開始解謎我才完全掌握角色和劇情。令讀者了解謎面是很重要的,如果讀者不能跟偵探踏著相同的步伐,只會覺得偵探(或作者)在自說自話。

第二個問題是角色很神秘,甚至神秘得過分做作--也許這是作者特意安排的角色設定,可是我搞不懂故事最後主角所做的「消除」是什麼。這表示主角擁有奇異的力量?他是像某漫畫那般從魔界來的魔人偵探?抑或是某種文學上的暗示?就算真的要加入奇幻的元素也無不可,不過得小心讀者的觀感。

撇除這兩點,這作品令人印象深刻,氣氛的處理相當出眾,如果作者繼續發展這題材,我想會吸引一批讀者。

2010年4月4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57.少女的祈禱

擔任替代役的主角阿觀在警局裡遇上一起奇異的案件--一名男子涉嫌車禍肇事逃逸,警方從監視器錄影發現他逃到女兒公寓,進行圍捕時卻發現男人人間蒸發。阿觀在警局的員警慫恿下加入調查,只是案情發展並不如他預計之內……

※決選入圍作品

這一篇作品,是這屆參賽稿件中唯一一篇令我鼻頭一酸,差點掉淚的作品。作者的敘事手法十分乾淨俐落,沒有用什麼華麗的修飾,但當中的情感卻真摰動人,故事愈往後發展,戲劇性便愈是濃郁。謎團沒有花巧的設計,表面看來十分平實,但在平凡中又顯出當中的睿智,配合角色的描寫,充分表現出故事的主題和深刻的人性。

這篇作品除了以上的優點外,作者的敘事節奏也幾乎天衣無縫。一般的推理作品通常單純地分成「謎面→推理→解謎」,這篇作品卻一開始便作出解謎,故事集中在主角找尋證據支持他的推理,之後再引出新謎面。也許有人說,「錯誤的推理→逆轉」的手法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但這作品的節奏的精準,在於連重覆的推理也是謎面之一。引導讀者思考、在最後結局前把急促的敘事節奏放緩,顯示作者說故事的功力。沒有破天荒的想法、沒有特別的主題、沒有異色的背景,單單以最簡單、最地道的材料,泡製出這樣一篇出色的作品,實在優秀得叫人無話可說。

2010年4月3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56.蟑螂

流氓高文瑞被發現陳屍山上廢屋,處事胡混的探員劉銘向死者的妹妹高文雪打探,不滿劉銘工作態度的林正宇亦插手調查,察覺高家的鄰居吳俊偉似乎跟事件有關。不久後,街上傳出巨蟑出現廢屋的謠言,令事件蒙上詭異的陰影……

這是一篇以懸疑驚悚為主要賣點的推理作品。作者的文筆成熟,從描寫角色以至蟑螂的舉動亦栩栩如生,好些段落我一邊讀一邊錯覺眼前出現那些六隻腳的討厭鬼,而提到臭豆腐的氣味時,我也不由自主地擦了一下鼻子。角色的行動和心理亦十分自然,故事發展流暢,作者說故事的技巧可說是這篇作品最大的優點。

在推理方面卻有點瑕疵,我閱讀首三份之一時,滿以為是一篇本格派作品,畢竟一開始便交出屍體,連死因和環境也說明清楚,調查的警察也很快登場;可是,愈往下讀卻發覺劇情不斷擴展,故事並不是往解謎的方向走,反倒把謎題弄大了--角色之間都有不同而獨立的利害關係,而讀到最後時,我卻無法得到一個確切的謎底。縱使故事裡不少疑團已釐清,但其中幾個最主要的問題卻是採用開放式的結局,沒有交代原因,令我有點失望。當然,這或許是因為我一開始搞錯了類型,私自認為這是本格派的解謎式作品,讀完後再重新審視,以懸疑驚慄的角度來欣賞這作品大概更為合適。即便如此,我仍有一種言猶未止、意猶未盡的感覺,是好是壞則見仁見智了。

2010年4月2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55.西遊記殺人事件

唐三藏一行四人往西天取經,途中再次遇上金角銀角大王,一同前往沙漠中的一條小村。小村舉行的祭典中,負責祈禱的姑娘在密室被殺,村民認定是孫悟空所為,把他關在禁閉室裡。一路上替師父解決不少殺人事件的齊天大聖,這次又如何為自己脫罪,擒拿真凶呢?

發想超級奇妙的作品。作者借用西遊記的故事,把唐三藏取西經路上遇上九九八十一件苦難的設定,換成「唐三藏會遇上九九八十一件殺人事件」,所以觀世音菩薩要曾偵破「王母娘娘壽宴仙桃殺人事件」的孫悟空拜唐僧為師,協助他解決一路上的難題。單以想法而言,這是十分好玩有趣的構想,作者的文筆亦十分流暢易讀,敘事有條理,照理應該是一篇不錯的作品。可是,讀完這篇二萬四千字的小說,我只能說句可惜了。

這作品最大的缺憾,是直接使用西遊記的設定。孫悟空依舊懂七十二變,妖怪依舊想吃唐僧肉,在這個奇幻的背景下,無法好好把推理元素溶入,令故事只能停留在奇幻作品的範疇。不依現實的推理作品是最難寫的--例如武俠推理,作者得先讓讀者充分了解武俠世界和我們一向所知的現實世界的不同,像「輕功」、「暗器」、「易容」等等,在武俠世界都是「合邏輯」的東西,如果有人死在密室裡,作者便得先解釋清楚這個世界有沒有「隔山打牛」的武功。另一個例子是科幻推理,作者沒說明故事裡的科技到底有多進步,讀者便會質疑推理的合理性。

這篇作品以孫悟空擔當名偵探,本身便是一個錯配。因為西遊記裡,任何在地上發生的案件也沒有調查的需要,大聖爺只要一踹腳,把土地公抓出來問個一清二楚,任何凶手也無所遁形。神仙本來就是超犯規的設定,如果要在這種天馬行空的背景下寫推理,一是把世界觀改變,一是把疑團縮小至心理懸疑(正所謂人心難測,懂法術也猜不到),否則會超難寫。此外,這篇作品對西遊記只是形似神不似,像老孫居然會被村民抓住已夠奇怪,被困到囚室時,即使師父有令合作,以他的性格大概會放個分身出來代替,自己變成蚊子出外查探吧。最令我疑惑的是,故事中說金角銀角二人本來是山賊,被孫悟空收伏後替村民辦事,洗心革面--這只是《七龍珠》的故事吧?原著中,金角銀角是菩薩給唐三藏他們的試練,二人本來是太上老君的看爐童子,沒有什麼作惡啊?或許作者覺得更動這個設定會更有趣,可是這更令故事的發展方向不明朗了。

如果作者銳意發展這個系列,挑戰「神仙推理」的類型,希望他或她能考慮一下在下的意見,找尋一個明確的方向,我相信出來的作品會更吸引。

2010年4月1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54.cat X dead X pet

勝旻的寵物貓突然從家中消失了,好友光冀動用私人關係,到警局看附近的監視器錄影。觀看期間,勝旻得知當天出現一宗企業千金懷疑失蹤事件,究竟兩宗事件有沒有關係?

這篇作品構想有趣,但交代情節的部分卻不夠清楚,相當可惜。故事裡一些天馬行空的角色、不按常規的想法也挺有趣,問題是關鍵部分的企業千金失蹤事件說得不明不白,令人看得糊塗。報警通知警方千金小姐失蹤的那人到底是什麼身分?(除了故事中提出的那一個身分外)受害人的家人呢?抑或是相關的事情都是假象?故事前半段和結局也透露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單就這一點來說我覺得滿精采的,可是作為連接的事件缺乏說服力,那是致命傷。

作者也得留心文字,雖然文筆甚為輕鬆,有時有些句子實在長得令人頭暈。像「畢竟現在大眾的想法不管是愛情觀還是社會觀如果兩個孤男寡女待在同一室內發生了關係一點也不會覺得不正常甚至還覺得如果沒發生什麼事的話男方一定膽小如鼠」,不好好加逗號分開一下,一般人就算明白也會覺得難讀喔。

2010年3月31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53.大學宿舍謀殺案

S大宿舍1007室的大二學生林原凱被發現遭刺殺,在1006室開派對的六人最大嫌犯,當中兩人更是死者的室友。然而,因為現場的房間需要匙卡才能開門,警方無法在六人中找出可能作案的凶手--到底凶手是誰?

很傳統的本格推理,沒有大機關,只是單純以環境、時間和不在場證明來推理出真凶的典型本格派作品。整篇作品的推理意思有到,文筆亦不過不失,可是謎團的設計略為簡單和古老,難以引起讀者的興趣。而且,解謎的過程亦不夠嚴謹,有些情節的編排未免太一廂情願。比方說,作者安排某人作出供詞,提出某些角色的不在場證明,而這個關鍵的線索卻只是建基於一人的主觀證詞,警方亦全盤接收,未免兒戲了一點。創作這類型的作品時有兩點必須留意,一是如何安排讓讀者不能質疑的客觀證據,二是如何不讓讀者在供詞中找出破綻。事實上,故事最後也只是因為警方努力不懈,找到凶器,否則警官的推理只是「真相的可能性之一」,並不一定是「唯一可解的真相」。動機方面亦只在凶手揭盅後才提出,雖然也無不可,但難免讓人覺得是作者自圓其說之舉,尤其這種最後才蹦出來的「秘密的身分」和「不為人知的關係」,往往是被讀者嫌棄的情節。

我還有一個疑問:作者為什麼安排一個毫不相關,像是主角卻又根本不是主角的人物在首尾出現?如果說是用來帶出事件的影響(故事所隱含的主旨),似乎有點做作,如果說是用來誤導讀者,我又看不出來有誤導什麼。小說的角色都有其功能性,出場的次序亦有明顯的意義,作者在往後的創作可要小心這一點,不然會讓讀者感到莫名其妙。

我好像一味在批評似的。事實上,這作品並不差,只是有一些缺憾,總括而言還是一篇完整度不錯、合格易讀的推理作品。希望作者再接再厲。

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52.The Party of Death

六位網上結識的朋友到孤島聚會,三天後船夫發現別墅只有一堆屍塊,無人生還--任職自由撰稿人的主角收到朋友交來的文稿,敘述著這樣的一個故事。可是,故事沒有解謎,只有給讀者的挑戰書,於是主角跟朋友們努力尋找真相,試圖在字裡行間找出破綻。

很微妙的後設推理作品。作中作所描述的人物背景,和主角們差不多,都是小說的愛好者,在網上結識,而主角們針對文稿中的每個細節,提出不同的推理辯證,帶有《獻給虛無的供物》的味道。這部作品沒有一般推理小說(尤其以分屍案作主題)的沉重感,層次上和一般的推理小說不同,這種嘗試在比賽中顯得特別搶眼。可是,縱使題材有趣,角色們鬥嘴推理的過程亦頭頭是道,各自的說法也出人意表,作品卻流於表面,沒有再進一步深入核心,最後的結局亦只能博君一粲。研究作中作的伏線、從猜測作者(故事中作品的作者)的寫作方向、考慮意外性來判斷真正的謎底是很好玩的點子,可惜這篇作品篇幅很短(只有一萬五千字),作中作更只有六千字,可以安排的伏線未免少了點。如果作者可以增加篇幅,讓角色們就新本格的思路作出正反兩方的辯論,再探討推理小說的本質,這種奇書式的寫法應該可以吸引一些推理迷。更關鍵的是,那個結局實在太反高潮,萬一遇上追求真相的讀者,搞不好會摔書喔(笑)。單就點子而言,我十分欣賞這篇作品,希望作者以後能把它發揮得更完善。

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51.藍色羽翼

女孩凡妮被酗酒的父親丟到修道院,在院內看到一幕幕殘酷的畫面--兒童被虐待、被侵犯、神父跟修女狼狽為奸。殺人犯艾瑪被送進院裡附設的工廠勞動,其實她接受了委託,要找出修道院裡不可告人的秘密。凡妮遇上艾瑪,她們能否逃離惡魔之手?

節奏像冒險劇的推理作品。謎團設計上,雖然有些細節有點誇張,但整體來說尚可以,最終的高潮一幕有足夠的意外性,在巧合和刻意的佈置下,出來的結局頗為有趣。故事發展流暢,縱使劇中有「倒帶」的情形(段落間以不同的角度來重覆描述同一事件)亦沒有令讀者搞混,角色忠奸分明,凡妮和小荷以及艾瑪的交流應該能讓讀者產生共鳴。不過,最終解答的某一段卻令我相當不解,偵探指出的真凶和共犯,曾在沒有旁人的情境下作出誤導的推理,如果說這是犯人刻意佈局,我又想不到他們到底要誤導誰人,若說他們早料到有第三者隱藏卻解釋不到他們之後的行動。我想作者在這部分需要多說明一下,令角色的言行前後銜接,減少讀者的疑惑,尤其這是結局中最具賣點、最出人意表的部分。

在故事背景的掌握方面,我認為有好些地方可以作出改進,作品以愛爾蘭作舞台,可是有部分情節和對話稍欠歐洲的氛圍。先不論修道院的規模是否失實、院內可以讓殺人犯艾瑪自由地蹓躂甚至襲擊修女是否不合理、穿修士袍的人是否可能連臉孔也看不到等等(反正好萊塢的電影也常常出現這些「行規」),從其他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英語圈、天主教及外國的生活環境不太了解。例如故事裡的孩子們是吃「稀飯和蒸饅頭」(不是馬鈴薯和麵包?)、小荷老是說錯成語「粉骨碎身」(英語中有哪句成語是「粉身碎骨」的意思?)、艾瑪罵髒話「去妳媽的」(西方人不會這樣「問候」他人的母親,只會直接說「去妳的」,涉及母親的髒話是「Son of a bitch 狗娘養的」或「You motherfxxker 你這操自己母親/老女人的失敗者」)……這些都顯得突兀。而最令我愕然的是:

「思多祿神父,拉撒錄修道院院長。據信,他很可能會被封為聖人。」

羅馬天主教(既然是愛爾蘭,我便假定故事中的是天主教吧)裡,只有死者才能封聖的。就連曾拿過諾貝爾和平獎、偉大的德蕾莎修女,也在死後六年才獲得教宗破例列為真福(只是「真福」,還差一步才是聖人級的「聖品」),如果作者是想告訴讀者這位神父如何有權勢,請考慮一下其他可信的設定,例如「他很可能會被封為樞機主教」之類。也許以上舉出的部分只是微小的瑕疵,但瑕疵一旦累積便會影響整體的觀感,削弱故事的說服力。作者不是沒有做資料搜集,有些地方也顯出作者查過一些資料;但我想說,描寫自己不熟悉的背景有著相當的難度,既然作者的強項在設計謎團和爽快的劇情,又何苦捨易取難,把舞台放在地球的另一端呢?

(故事中那句後設的俏皮話我倒覺得無不可,蠻幽默的,只是想問作者一句:如果作品能夠入圍,出版成書,你期望讀者以什麼心情來看那句對白?)(笑)

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50.霧村殺人事件

記者白風偶然到了長年被大霧籠罩的霧村,認識了幾位當地人。在眾人走過濃霧中的獨木橋後,卻發現逗留在房子裡的國瑞被殺。是竊賊的所為?還是是死者身邊的人的所為?

這是一篇發想奇特的推理作品。作者試圖利用一道典型的數學題,來設計凶案--「五個人想走過一條黑暗中的橋,可是電筒只有一個,各人過橋所需時間為一分鐘、三分鐘、六分鐘、八分鐘和十二分鐘,每次只能讓最多兩人一同過橋,請問最省時間的方法該如何走?」。凶手利用這種過橋的排序,製造時間空隙來行凶,我覺得作者的發想蠻有趣的。最後甚至以這條題目的變化,來製造意外性,更加添了逆轉的情節。可是,這種想法雖然有趣,但作者沒有好好考慮當中的破綻和與現實之間的差異,出來的效果便大打折扣。

我所說的破綻,在於數學題是純粹的思考題,可以剔除一切現實中影響計算的環境因素,而在推理小說,卻得一一考慮。先要提的,是設定上合理與否--為什麼橋只能讓二人通過?每個人過橋的時間準確嗎?各人走路的速度的差異真的有這樣大?(要多想一下,一個人用一分鐘可以走完的距離,另一人卻要用上十二分鐘,這暗示了這兩個角色的什麼不同)就算這些設定有足夠的解釋(例如橋很脆弱、每人步行速度都保持平均),作者還得考慮當中的合理性,以及讀者會否信服。凶手利用時間差來殺人,可是,他如何得悉故事中兩位外來者的步速?雖然作者意圖解答,指出他們走快一點,凶手仍有足夠時間殺人,問題是凶手當時沒有這個數據,他根本無法判斷他的行凶時間有多久。萬一外來者能用兩分鐘過橋,殺人計畫便全泡湯了。

如果作者真的有興趣把數學題運用到推理小說上,不妨看看美劇《NUMB3RS》,當中的應用技巧值得參考,不是把數學加到謎團,而是應用數學原理去解謎,再帶出現實的謎團也有其數學原理。直接挪用數學題中的情景套到現實案件中,要處理的細節未免太多,想在三萬字以下的短篇完成,難度太高了。

2010年3月27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49.請問,你是陳老師嗎

林英麒的父親拋妻棄子,生活潦倒後回到妻兒所住的城市,卻發覺兒子暫住在兒子的老師陳靜怡家,妻子據說到外地旅行。林父得知妻子交了年輕的男朋友,希望與家人團聚又苦無對策,於是主動找上陳老師,他卻不知道陳老師之前秘密地幹了一件跟他家人有密切關係的事情……

這是一篇意念不錯,完成技巧卻不行的作品。作者擁有不俗的文筆,描述的畫面都清晰有條理,加入陳老師那詭異的行為、英麒天真的想法,令作品的懸疑性增加不少。利用一些像意識流的插敘片段當成伏筆的手法亦可取,可是,謎底的部分實在太不搭調了。

這一類的作品講究的不單是謎底的意外性,更重要的是誤導讀者的手法。讓讀者以為作者在說A,結局出來是B,難處不是想方法如何令A變成B,而是要讀者發覺作者一直在說B,只是他們「以為」作者在說A。這篇作品最大的問題在於謎面和謎底相差太遠,有好些地方不是「作者讓讀者以為是A」,而是「作者真的在說A」。或許作者也察覺到這個問題,特意安排某角色最後揭發有某種病,可是這便等於全盤推翻了作品的公平性。事實上,讀完結局後,我曾懷疑是我太笨沒看懂作者的意思,可是翻看好幾個段落,我仍是不能了解謎底跟某些情節(像一開始陳老師佈局釣林父、以及在公園裡教唆對方等等)的邏輯關係。

建議作者寫這類作品時,先把重點的情節、人物的行動和想法以列表寫一份摘要,加入時間線考慮角色的行動,再想如何誤導讀者。我想只要從這方面入手,作者便能寫出更好的推理作品。

2010年3月26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48.盡頭之濱

四名台灣旅客在沖繩遇上日本導遊,一同前往久米島潛水。潛水期間導遊離奇暴斃,被發現是服用了大量安眠藥致死--這是自殺?還是謀殺?可是誰會在潛水時自殺?又或者使用安眠藥來謀殺?

※決選入圍作品

以不同角度的自白拼湊出真相的推理作品。作者的文筆一流,通篇作品也是由不同角色的自白日誌或筆記組成,對話少之又少,劇情推進都由角色的自述進行,難得的是寫得毫不沉悶,文字沒有多餘的修飾,卻充分表達出角色的心情和個性,描寫得相當立體真實。謎團的構造不複雜,甚至充滿巧合,但作者成功地讓巧合變成戲劇性,讀者每了解一位角色的片段,便得知多一份資訊,真相愈趨明顯,趣味也油然而生。這故事的謎團關乎每人的行為和心理,而作者在這方面的處理十分有邏輯,亦表達出一人看到的表像跟事實往往有一定落差的意味。結局的點子非常有趣,令人莞爾。

我覺得這作品唯一的瑕疵是事發的原因在後段才跑出來,而且跟前段的劇情幾乎無關。以小說而言這做法沒有什麼不妥,但推理小說講求邏輯的工整、情節的互動,縱使作品裡有很多情節有足夠伏筆,作為中心的動機卻沒有任何提示,讀者只能單方面接收這資訊而沒法早一步進行猜想,是十分可惜的。因為這個緣故,令我在閱讀至後段時有一點主線被岔開的感覺,畢竟原本的故事情節環環互扣,進行得相當緊密。雖然這方面我覺得有點瑕疵,但我仍會說這篇作品相當吸引,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2010年3月25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47.稅改“費”奇案

展建軍和歐陽國慶兩位精英公務員,被調到向農村收稅的單位幹活。他們被指派向一位下崗的窮光蛋收欠稅,可是對方不名一文,展建軍和歐陽國慶交不了差,兩面不是人。雙方糾纏中,國家的「稅改『費』」政策出台,被社會排擠的下崗工人反過來能得到「負所得稅」,兩位主角滿意結局之際,當事人卻死去……

很可惜地,這篇作品難以歸類為推理小說。雖然故事中有角色死亡,亦有偵探登場,但這些部分不但無理可推,其諷刺性比推理性還要明顯。事實上,故事進展至四分三才冒出一個謎團,之前的篇章都集中於描寫農村稅費的陋規、社會的不公平、官僚制度的迂腐等等,而解開謎題的過程亦沒有向讀者提供足夠的線索,結果出來並沒有加強作品的推理味,只帶出另一層的對社會的諷刺。

雖然我認為這作品無法落入推理的範疇,單以小說而論卻有其可取之處。作者以幽默誇張的文風去描畫大陸社會光怪陸離的不公現象,如果有留意相關的新聞、了解國情,不難感到作者苦中取樂的黑色幽默。比方說兩位主角跟一眾上司開會,主角之一苦笑道「007只有M局長一位領導,咱們卻有從最高領導到直接領導,從思想領導到地方領導的兩班子人十來個領導」,極盡挖苦之能事。結局所帶出對社會的呼喊亦擲地有聲,值得在中國大城市生活、先富起來的一群國民及高幹反思。這作品無法通過初審,只能說是類型上的不合,我覺得這作品蠻有意思的。

2010年3月24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46.謊言

楊景諾得知高中時的好友薇薇車禍受傷失明,於是相隔十年後跟對方相認,並替她聯絡當年的另一位摯友。愛慕楊景諾的女同事棠心因為好奇心跟蹤對方,從而認識薇薇,對他們三人的過去更為了解,漸漸知道景諾的另一面……

這篇作品在主題上和描寫角色的感情上相當動人,設計的謎團亦能配合故事,這兩點皆是本作的最大優點。基於故事篇幅甚短,多說只會爆雷,我便不多說明,接下來直接說出我覺得的不足之處。

我對使用這種詭計的作品往往有一個疑慮,就是「一旦被看穿的話,還有什麼可以吸引讀者?」,我的結論有兩個--「盡九牛二虎之力不讓讀者看穿」、或是「即使看穿了仍有足夠吸引讀者的元素」。前者可說是苛求,所以我覺得後者比較易做到,而這篇作品亦能滿足我,縱使我在故事發展了四分之一便猜想謎底的可能(不幸地一猜便中),角色的感情和後續發展是推動我追看下去的原因。亦因為這樣,我對結局那種驀然停止的描述感到不足。我猜作者是想在謎底揭盅後製造一種戛然而止的錯落感,問題是這做法沒考慮已看穿詭計,期待人物和故事發展的讀者。

另一處我覺得要改善的地方,是初段的故事有略嫌犯規之處,我猜結局時便想「如果真是用這種謎團的話,那麼便有犯規之嫌了」(不幸地再次命中)。犯規是指,在以全知的角度來描寫故事下,不能有跟事實相違背的描寫。角色的對話內容可以不實,作中作或新聞報導可以失實,但作者對故事的描述不容有誤。其實在這篇作品中,我所指的犯規並不嚴重,甚至也許有讀者覺得不是犯規,但因為那些段落有極之簡單的方法改好,對故事及詭計亦不會有任何影響,我才會更加感到值得改善。

雖然有以上的挑剔,我覺得這作品頗為簡潔,以一萬六千字、只牽涉四個角色的短篇作品來說,算是十分不俗了。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45.企業家之死

藍海集團董事長郭伯龍豪宅發生火災,現場只有一具焦屍,從齒模比對下證實死者是郭伯龍本人,然而無法證明是自殺還是他殺。在紐約定居的Dr J在郭董老父委託下回台查明真相,他卻發覺疑點重重……

以謎團和故事大綱來說,這作品算是合格,人物關係跟案子合理地連結,主謀的行為和動機合乎邏輯,主角的推理及偵查也按步就班,沒有胡來鬼扯的點子。可是在文筆和故事架構上卻有嚴重的問題,令這作品的評價大幅度下跌。

最大的敗筆是這作品有不少段落不能稱為小說。由對話組成劇情不是不行,但這篇作品在格式上卻寫得像是劇本似的。而角色的對話內容及作者的描述段落有時混在一起,明明是敘事卻又是對話,對話引號中又出現無厘頭的描寫,令人無所適從。撇開這個致命傷,作者的文筆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人物的對話有時很奇怪很做作,功能上(讓讀者可以推理)是沒有問題,但作為一篇「小說」,角色的對話就算不能寫得栩栩如生,至少也不要寫得太跳tone。有些段落寫得蠻幽默的,只是這些小小的優點被上述的問題掩埋了。

我對作者的建議是:先弄清楚對白和描寫的格式,至少讓人覺得「看上去是一篇小說」。文筆方面可以慢慢磨練,但格式凌亂,沒有讀者願意看的。

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44.消失的贓款

江羽青的父親誤墮銀行的陷阱欠下鉅款,無力清還下自殺,曾受江家恩惠的李赫志為了報恩,跟友人設計行劫銀行的運鈔車。警方到運鈔車失事現場,發現款項失竊,一名警衛被殺。真相到底是……?

帶點社會派味道的犯罪小說。故事的主軸雖為運鈔車失竊事件,作者卻花了好些筆墨在描寫銀行的惡行、檢查官的勾心鬥角、黑道的威逼等等。也許是作者的意圖,我覺得角色們的愛憎未免太分明,忠角和奸角的演繹頗為極端。我覺得某些角色的對白內斂一些會較好,太表面化的話只會流於膚淺,影響故事的整體形象。啊,一來便提這個好像太深入了,事實上這也只是個人見解而已。這篇作品的文筆十分華麗,優點是華麗,缺點是稍為過分華麗,修飾太多卻忽視了推理小說重視的資訊描寫,會令讀者難以掌握劇情的走向。

謎團方面,由於是犯罪小說,作者沒有刻意製造謎面,轉折都由偵探角色道出,意外性略為低一點,不過偵探的調查、尋訪等等也合乎邏輯推論,讀者能跟著偵探一起摸索案情,完整性亦不錯。這作品有一個毛病,便是行文沒有好好分段,例如明明在寫李赫志的情節,突然會跳到偵探角色的身邊,當中沒有空一行或加上分隔線,大大影響了閱讀時的節奏,亦讓人看得很累。如果作者加強一些轉折位,以及好好分一下段落,我想這篇作品會拿到更好的成績。

2010年3月21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43.刑

孤獨的退休警察兼行刑人刑德威在離職後繼續他的使命--動用私刑來彰顯正義。然而,一個作惡多端的富商被判定為自殺時,刑德威發現案件的不尋常之處。他更意料不到,這時有人已經盯上他,他已從獵人變成獵物……

※決選入圍作品

氣氛深沉的冷硬派作品。作者對主角的描繪極為細膩,把那種亦正亦邪的性格表露無遺,故事的發展亦十分流暢,寫實的風格更讓這作品帶著濃厚的電影感。謎團的佈局十分吸引,從主角收到恐嚇信開始,他在黑白兩道不斷查探,而關連的凶案一再發生,叫讀者透不過氣。結局的意外性亦具有一定程度的威力,真凶的動機和心理具說服力。

在心理描繪上此作可說是極之優異,然而我覺得在角色行為和故事的合理性卻有點瑕疵。例如犯人採用特別的筆跡來寫恐嚇信是合理的舉動,可是他為什麼要用同樣的字體來寫另外的字條,留下破綻?主角最初為什麼要去查探富商的死因?他發現案情不妥當的地方是在查探「後」才得知的,他的做法和動機令我有點不解。主角向凶手舉出證據時,有不少內容稍欠公平性,沒有在事前告知讀者,令圓滿性有所缺失。我認為,如果作者留心一下把角色行動串起來的事件的安排,故事整體效果會更顯著。當然,如果以冷硬或犯罪小說的類型來評論,以上所說的「本格派」要求標準也許可以稍降。

很坦白說,在評審期間我並不特別欣賞這作品,某程度上對同僚們支持這一篇進入決選是有點訝異的。然而,在得悉結果後我再細心思考一遍,發覺我大概少看了一個重點--這篇作品對「死刑」的側寫。由於我不是台灣人,對這個議題沒有什麼感覺,評分時往往以單純的推理讀者心態去閱讀,然而如果切換成台灣讀者的角度去欣賞這小說,便理解其他評審選擇的理由。故事沒有明寫支持或反對死刑,只是以行刑人的角度,去探討以暴易暴的正確性、正義與理性的兩難,作者沒有主觀地褒貶任何一方,讀者可以自行詮釋,去細味當中的思想。單單以「推理」來評價這作品,我認為不算突出,但加上這個有切身關係的社會主題,的確值得加分,配合冷硬派的故事演繹,相信會引起不少本土讀者注意。

2010年3月20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42.坦克與電吉他

在國軍服役的張逸帆因為戰車意外死去,家人悲痛不已。另一方面,入伍不久的李天翔在學長介紹下,加入樂團,為了比賽在休假時拼命練吉他。然而他不知道,命運正把他指往一個無法回頭之地。

我認為這篇是一篇精采的小說,作者文筆優秀,劇情吸引,人物也描寫得有血有肉。可是,這篇作品卻因為一個問題而無法通過初選--某位評判第一句評語便是「這不是推理」。即使我覺得這篇作品比不少進複選的作品來得出色,但我思考好一陣子,也得接受同僚的說法,認同這作品難以歸類為推理,只能對作者說句抱歉。

我們評審有一個基本的指引,如果作品不能列入廣義推理--包括偵探、解謎、社會派、冷硬、警察、法庭、犯罪、懸疑、驚悚等類型--便得在初審刷下來。這篇作品沒有偵探、不是社會派推理、沒有冷硬派人物或警察出現、沒有犯罪事件或法庭場面,最可惜的是連懸疑、解謎和驚悚也稱不上。故事不是沒有懸疑的元素,只是作者的敘事手法根本沒法讓人察覺謎團的存在,故事一直到李天翔進醫院,出現幾個重疊疑幻似真的場景,讀者才會有一點疑惑,然而這個疑惑轉瞬便給說明了,實在很難把它當成一個完整的主題。我想,作者是想營造一種片段式的敘事氣氛,讓讀者最後有恍然大悟之感,可是佈局雖好,卻忘了類型主題的重要性。只有謎底而沒有謎面便不能稱之為謎團,作者得留心這一點。

我覺得這篇的作者是一位很有潛力的推理創作者,故事中有一些誤導讀者的插敘手法很成熟,末段把所有片段串起來的說明也很有條理。作者只要製造一個明確的犯罪事件,或清晰地讓謎團曝光,配合作者的敘事手法,我想會是一篇十分不錯的推理作品。

2010年3月19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41.死了二分一的小偷

老人失去了通行證,主角尼奧聯同酒吧老闆一起調查。在這個奇異的小鎮裡,如何找到犯人?老人只餘下三天,到時仍沒找到通行證便要下地獄……

魔幻設定的推理短篇。先要讚一下,這篇的篇名起得甚為搶眼,我覺得一篇作品的篇名很重要,如果作品名稱能吸引讀者,便先贏了第一步。尤其這作品以魔幻手法來包裝一個尋找失物的推理故事,配合篇名,令讀者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作者筆法老練,描寫技巧純熟,敘事清晰,即使背景如此不現實,仍能讓人舒服地閱讀下去。謎團方面,伏筆和公平性也十分充足,該收的線也沒有遺漏,完整性很高,不用賣弄血腥也能抓住讀者的視線,是一篇很有趣的推理小品。

要批評的話,我認為故事中的某個詭計太公平太明顯,導致意外性大大減低。那種詭計本來就是賤招(李柏青兄的慣用評語)(笑),太公平太多線索只會影響爆點,如果那部分來得狠一點,殺讀者一個措手不及,應該會更漂亮。另外,末段對小鎮的解釋雖無不可,我覺得不提反而來得更俐落,把想像空間留給讀者。如果是一篇寫實的作品,確實有必要鉅細無遺地交代所有謎底,但此作既然走的是魔幻風格,留白也是一個很好的做法。話雖如此,我仍認為這是一篇優秀的作品,光是那個設定和佈局,已能稱得上是佳作了。

(這篇有評審提出一個缺點:作者沒有清楚交代這個世界的邏輯設定,讀者難以憑線索推理故事的發展,導致最後有自圓其說之嫌。雖然我覺得不太嚴重,但亦不能不說這批評合理。作者不妨參考一下這個意見,去思考一下如何在這種手法上作出改善,迎合更多不同類型的讀者。)

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40.實驗(劇場的)殺人

美美死了。劇團裡的老畢、小愛、阿寶、白白、大方、老鼠在舞台上眼見美美的屍體。「實驗殺人劇團」裡的成員誰是凶手?凶手真的要被找出來嗎?

非常前衛的後設小說。嚴格的說,這部不是後設小說,是「後設的後設小說」,大概可以叫作「後後設小說」吧。作者以非常前衛的手法和文筆,把一件殺人事件呈現在讀者眼前,讀者得從作品的描述拼湊出事件的原貌。我十分欣賞作者的企圖,這種打破常規的創作意念實在少見,而這類像「奇書」形式的作品往往被讀者排擠,畢竟推理小說本來是通俗文學,加入後設或藝術性很可能兩面不討好--不過正正如此,我才覺得這種挑戰是可貴的。

雖然我對這篇作品的企圖十分認同,但我覺得在處理上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我認為,既然這篇作品以「推理小說」的身分來參賽,我便得用「推理小說」的角度來評審。這故事的「真相」的確有趣,解釋謎底時亦指出伏線所在,問題是,某些真相是否真的有意義?比方說,某甲死了,作者揭發某乙原來因為某事以某手法殺之,當中的「原來」便是重點,因為讀者都想知道「為什麼某甲死了」或「誰殺了某甲」。我覺得這篇作品的缺點便是無法做到這一點,前段的謎題跟後段的謎底縱使相關,卻缺乏必然性。以藝術的角度來看或許沒問題,作者也花上很多篇幅來討論推理、劇場、藝文精神等元素,可是從推理的角度來看,以上的討論只是配菜,主菜的份量不夠,配菜再多也不能充當主菜的,搞不好愛好推理的讀者會認為作者在繞圈子而已。

2010年3月17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39.逝者殺人

一直暗戀著好友安文的齊小潔被發現伏屍公園,警方把安文的女友周詩妍拘捕,懷疑她殺人。主角項君祐插手調查,可是死者身上的證據都指向詩妍……

完整度頗高的作品。雖然篇幅短,但在交代謎面、推理過程、解開謎團等情節也十分完整,故事很是流暢。單以謎團的構想來說亦有其賣點,一如這位作者的另一篇作品,故事四平八穩,顯示作者的推理創作方向的功力。然而,我認為這篇作品卻有一個瑕疵,便是謎底太明顯。這問題在於作者的敘事手法。

故事一開始便描述小潔和詩妍見面,下一個段落便是描述小潔的屍體被發現。縱使在見面那一段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企圖轉移視線,但當中的可能性實在太少,非一即二,而某一可能比另一可能更合理,所以即使不夠敏銳的讀者亦可以猜到一二。最主要的謎團解開了的話,往後一切的事件也再簡單不過了。或許作者是希望提供多一點線索,但我的意見是,如果會大幅度減低意外性的話,便得重新考慮敘事手法。我覺得如果這故事以發現屍體為開始,再從其他途徑讓主角揭發小潔和詩妍曾見面,到結局出來的效果應該會比較大。

2010年3月16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38.天怒難恕

項君祐和六位朋友在大學開學前往河邊別墅度假,然而第一晚便有一人被殺,屍體上布置著複雜的匕首機關。隨著受害人一一出現,項君祐如何找出真相,把凶手繩之於法?

極之典型的本格派推理作品。從角色到達別墅、死者出現、發現機關、主角介入、警方束手無策至解謎等等,徹頭徹尾是本格派作品。一萬六千餘字的作品,竟然有三起殺人事件加一段往事,可說是毫無冷場,而謎團和背景及真相等等也完整合乎邏輯,完成度頗高。單純以推理的角度來說,因為是本格推理,所以某些誇張的機關設計、犯人的奇異想法之類我也接受,不過我想強調一點,既然不是被困暴風雪山莊,第一起案件發生後角色沒道理不中止假期回家,這是暴風雪山莊的必要性。

雖然我得承認這作品的詭計四平八穩,在設計上已合格有餘,真相亦有一定的意外性,但我不得不說,這作品有一個致命傷--篇幅不長,卻擠得太多情節。用一萬六千字來說這故事,太趕忙了。因為作者集中描寫案情,於是忽略了角色和場景的描述,人物變得典型、性格扁平,凶案現場亦只是「現場」,並沒有做出「某人被凶手殘忍地殺死」的感覺,只像「某角色在作者安排下被刪除」,令讀者的印象不深刻。太過強調功能性,缺乏鋪陳,縱使在「推理」上拿到高分,卻無法在「小說」方面讓人認同,這便非常可惜了。如果這部作品能慢慢敘述角色們到別墅的情景,加插一些能描述角色的性格的瑣事、凶案發生後加重角色的不安感等等,我想這篇作品能更上一層樓。

2010年3月15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37.畢業生大逃殺

K大工商管理系學生阿森跟同學殺入由H銀行贊助的大學對抗賽決賽,在飯店裡進行三天準備的商業個案報告。個案題目是H銀行收購一間小出版社,而阿森在預備資料時,漸漸發現這個個案不單跟現實相關,背後還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決選入圍作品

題材另類有趣的商業推理。這是一篇很傑出的示範,告訴我們推理不一定侷限在犯罪或殺人事件,而單純有凶手和死者也不一定落在推理小說的範疇內。即使作品名稱如此聳動,故事毫不血腥,而名字卻又神奇地和內容呼應。這故事開始時,乍看之下只是描寫主角抱著把妹的心情參加比賽,或許有讀者奇怪怎麼作者把主角們負責的個案描寫得如斯詳盡;然而一個小轉折,便讓人了解這個個案本身便是一個謎團。對商業運作不熟悉的讀者也不用擔心,因為作者在關鍵的地方有作出解釋,而謎底亦是一般市民會了解的情況,即使不懂經濟,單憑作者列舉的線索亦足夠解謎,作品的公平性毋庸置疑。

故事的高潮在於最後的謎底。沒有這個謎底的話,本來的解釋還有一定的矛盾,而這些違和感指向最終的真相。我覺得結局的設計有夠意外,只是在某角色的動機上仍有一點點可以挑剔的地方,以主角的角度來看,整個事件的真相十分合理,但以那個人的角度來看,如果他純粹為了那個最終結果,當中似乎做了好些多餘的事情。畢竟這一著有太多不能控制的變數,不確定性太大了,按道理應該有更多更簡單的方法達成相同的結果。不過,我覺得這一個不協調的地方只是小問題,作者亦有作出部分解答(我只是覺得力度加強一點會更完美),瑕不掩瑜,這篇作品已為非犯罪類型的推理小說立下良好的示範,作者的企圖、中心思想和獨創性足夠抓住讀者的注意了。

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36.姑獲鳥之絆

推理作家歆羽與醫生林芸來到哪吒島探望朋友,實際上卻是對島上一起奇異事件產生興趣--島上一位婦人懷孕十四個月仍未生產,就像小說《姑獲鳥之夏》所描寫的一樣。真相到底是什麼?

謎底設計頗為有趣的作品。謎面與《姑獲鳥之夏》接近,但作者設計了另一個場景、另一批角色來解答,而謎底亦合理有趣,說不定有讀者認為這個答案比《姑獲鳥之夏》更合邏輯。作者的文筆亦流暢易讀,輕鬆幽默的文風十分討好,我很喜歡能讓我愉快地閱讀的作品,作者保持這種風格,應該可以吸引不少讀者。

然而這篇作品在整體結構上卻有點不足。謎團的設計龐大,本應可以讓角色調查一番,謎底卻由音像店的老闆簡單地說出來,故事的起伏太少,難以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印象。本格派的推理,必須具備「謎面、調查、解謎」,如果缺乏調查的過程,讀者便很難接觸到故事的核心。在結局方面,以推理小品而論也許足夠,但那種「推理出來但未解決」的氛圍大概難以滿足讀者。作者在解答上有好的設計,可是沒有使用好的技巧來呈現,令故事的完整性下降。採用開放式結局、或懸而未決的手法不是不行,但重點是如何先令讀者滿意,再使用這種手法來加深讀者的印象。這篇的字數不過一萬六千多,還有足夠的篇幅去擴展一下嘛。

2010年3月13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35.飆車族殺人事件

警官林有佳和部下趙福全著手調查一起殺人事件--死者被殘忍地宰殺,棄屍河邊。不久,第二、第三宗類似的案件出現,死者的共通點是跟飆車族有關係。在上司邀功、媒體介入、凶手繼續犯案的多重壓力下,林有佳如何跟凶手鬥智,把對方繩之於法?

這是一篇帶有社會派味道的警方辦案小說。故事的重點不是問「誰是凶手」,而是「凶手為什麼犯案」,作者集中描述警官和凶手像下棋似的你一步、我一步互相挑釁對決,雖然過程和最後得出的結局有點脫離常規,但具有一定的說服力,有充足的戲劇性。這類作品很講求角色的行動背後的心理,縱使我感情上不認同故事中人(無論警方還是凶手)的作法,覺得他們的行為和動機有種莫名的違和感,我仍不得不說作者在這方面的設計不錯,令我會想「也許這些違和感便是這篇作品的魅力」。

儘管在故事結構和謎團方面我也投下認同的一票,我認為作者的文筆尚有改善的空間。作者的文字簡潔,能清楚交代故事,但在語氣、敘事手法、描寫細節等等仍有待加強。我甚至要說很基本的一句:請不要省略標點符號,尤其是句號。也許作者少創作小說,或平時只在網路上寫文章,未習慣小說的寫法,我希望他或她多練習一下。其實,相比起寫作的基本技巧,如何組織一個故事、設計角色的互動困難得多,作者在後者反而有一定水準,我想不用花長時間,他或她便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34.人質

宋太宗五子趙元杰被送到遼國當人質,跟遼國韋將軍打獵時發現異像,其後挖出五具女屍。隨從阿桂認出這是歹邪咒術,不久謠言傳到大宋,指遼國用陰毒咒術侵害宋國,破壞兩國和平,戰事一觸即發。到底女屍是如何在沒人知曉下埋到地下?事件的真相為何?

揉合了歷史和武俠的推理小說。故事雖然有玄學及武俠的元素,但兩者皆點到即止,嚴格來說這仍是發生在現實的故事,依據我們所知的物理法則而行,所以要分類的話,當成虛構的歷史推理會較貼切。作者以宋遼相爭的時代作舞台,沒有深入涉獵歷史的真相,但運用的事物和線索都配合時代環境,這是此作最亮眼之處。謎團不複雜,有一點天馬行空但尚算說得通,線索的公平性亦十分足夠,推理的過程紮實。

我覺得這篇作品的瑕疵是太短,令讀者有種隔靴搔癢之感。由於故事牽涉歷史背景,作者花上不少篇幅來描寫主角進京(遼國的上京)的經過,差不多在故事發展到一半才出現謎團,而這作品只有一萬七千多字,可想而知解謎的過程有多急促。須知道一點,推理短篇的篇幅愈短,便得愈快入題,盡快讓讀者接觸到謎團。作者花了近八千字描述主角入京的生活,讀者會希望接下來有二萬字的篇幅來發展一個謎,而不是九千字便了結。事實上這篇作品有一個不俗的格局,角色也頗討好,從細節看出作者有能力處理歷史加推理這種有難度的類型故事,如果作者能把謎團發酵、擴大(例如詳細交代五具女屍的由來、加入牽涉遼國宮廷或官場的元素),我相信這作品會更吸引。

2010年3月11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33.窺視殺意

陳奕慧加入販賣醫療設備的進口商半年,擔任特助的助理,掌握了公司的人事關係、財務狀況和不為人知的秘密。為了討回公道,她的計畫正逐步完成--只是,事情能不能順利進行?

結構相當嚴謹的犯罪小說。作者對角色和辦公室內部的描寫絲絲入扣,把女主角的行動描畫得相當仔細,帶出一種暗地裡作案、每一步也可能被人識破的緊張氣氛,這方面我覺得頗為成功。部分財務和商業上的運作也許對不熟悉有關方面的讀者有點難讀,但整體而言還可以,如果能兼顧一下這類讀者(像在下),多加解釋一下大概會更好。同樣地,有些情節我也覺得可以詳說一點,除非是作者的意圖,否則我覺得有些地方多說明更容易讓讀者追上劇情(像特助的那片豬肝,我初時還以為是特助買來煮湯的……)。撇開這個小瑕疵,在謎團上可說是相當紮實,每一個環節都互相緊扣,預想以外的結局也相當合理,我認為是篇很不錯的作品。

如果數弱點的話,我會替這篇作品感到不值,因為謎團和結局雖好,表達的手法卻沒有完全配合,令意外性減弱。整個故事的高潮應該是最後主角被約見,把真相和推理說出,問題是作者在這一處採用了溫和的做法,讀者要慢慢閱讀才得悉和預想中不同的真相,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仍不了解這「真相」是事實還是謊言,這手法便對作品有負面的影響了。我認為這結局其實滿有爆點的,但爆點是需要「爆發」的--如果使用溫水煮蛙的方法,讀者不會有什麼感覺,要讓讀者嚇一跳,便得考慮如何把沸水一下子潑向仍渾然未知的呆青蛙身上。我認為這篇作品欠的只是一句Punch Line而已,如果在結局高潮時能狠狠打讀者一下,我相信這作品能有更高的評價。

2010年3月10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32.信

高中生范怡蓉收到小學好友林姿嘉的來信,於聖誕日跟同學楊宗彥一同到員林赴約。然而,當他們到林家時,房間一片凌亂,姿嘉已經死去。為了昔日好友,范怡蓉立誓要找出真相……

文風和設定上有點像輕小說的本格推理。角色設計令我想起西尾維新的戲言系列(倒沒有戲言那般狂放)、神秘的偵探X則帶點《死亡筆記本》的名偵探L的影子,這些元素尚算運用得宜,沒有太誇張而導致劇情失實,令作品加添一份特色。作者的文筆不錯,無論描寫案情細節或角色感情也到位,具有吸引讀者的基本條件。

然而相比角色的可塑性,謎團的設計未免簡單了一點。雖然作者在解謎一段用上反覆論證的方法來說明謎底,詭計上的確解釋得十分清晰,但如果往後退一步來觀看整個畫面,凶手的動機和做法似乎有點不合人性心理。尤其是最後的信件,凶手既然已預料到偵探能找出真相,那麼所有佈局是否多餘?反過來問,如果偵探沒成功解謎,這封凶手的自白書會帶來什麼後果?另外,即使作者建立了一個超人的偵探形象,在故事中卻有些細節顯得粗疏,先不論偵探最初和最後的論述有「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的味道(我認為其實最初的論述由警官提出,讓偵探不作出最後要自打嘴巴的意見會較好),例如指責嫌犯有到過現場一段,偵探舉出的證據只是「煞車痕顯示嫌犯的車子有到過現場」,並不是「嫌犯有到過現場」,而事實上前者已有監視器的片段作證,這兒偵探真正要證明的是「車子裡的是嫌犯本人」。這些細節的疏失會削弱角色給讀者的觀感,得小心處理。

撇開以上的缺點,故事最後交代出來的感情相當豐富。作者對角色的描寫有一定實力,只要多留心細節和行動背後的邏輯,相信能創作出適合年輕讀者口味的推理作品。

2010年3月9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31.生之死-最後前傳

湯鈞因為父親逃債失蹤,被迫躲到英國念大學,五年後因為交流回到台灣。在台期間,他兼職當撰稿員的雜誌編輯請他幫忙撰寫關於一起家庭倫常慘案的文章--負債的男人被殺,凶手懷疑是同居的女伴,可是可能牽涉黑道追債。湯鈞發覺,事發的市場正是自己逃往英國前最後逗留之地,回憶令他的調查夾雜了不少私人感情……

先以一篇獨立作品的角度來說說感想。這篇作品的情感十分細膩,人物塑造得相當立體,案件和謎團不複雜,超卓之處在於對社會現象及角色情感的描寫,有點社會派推理的味道。這篇作品充分表現出如何把謎團和劇情主題融合的優點,從案子到主角的過去,兩者相輔相乘,令作品不單是一篇好的「推理」小說,更是一篇出色的推理「小說」。唯一令我有所保留的是,故事中有四分之一的段落使用台語,令我這個外國人看得很辛苦。沒錯這是「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為了表現本土風格、讓角色使用台語是絕對有理由的,只是作者得思考一下這做法會否令自己的作品困在國內,無法向台灣以外的中文讀者展示。這一屆的另一篇參賽作品〈愛的圈套〉也用上不少台語,用來勾勒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台灣社會的面貌,但那位作者只酌量使用,在一些名詞旁更貼心地附上國語的解釋,來方便不懂台語的讀者(〈愛〉即使沒有附上注釋,在下也看得懂,相比起來這篇的台語對白,我只看懂五至六成而已)。

這篇作品是同一位參賽者投的同一系列的第四篇作品,以下所說的跟評分無關。看過這個系列的四篇作品,我覺得雖然這一篇在謎團上不及其他,但我認為這是系列中最重要一篇,因為它完整地交代出主角的情感、個性和態度。比方說,一個作者可以寫道「他是個冷漠的傢伙」來讓讀者知道這個事實,但更好的方法是在故事裡安排讓這個角色表現出冷漠的行為。我讀罷這篇作品才真正了解這個系列的主角的看法和心態,亦因此更了解在其他故事裡他的行為和想法。基於評分是以獨立作品為基準,我可不會回頭改變自己的評分,但假如這系列有機會成書的話,我強烈建議作者在第一冊中收錄這篇前傳。前幾篇作品能證明作者寫推理小說的才華,但真正付予這位主角血肉和靈魂的,是這篇。

2010年3月8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30.畫師邸事件

在畫師的大宅裡,畫師被殺死了,現場更是密室。訪客中的偵探和女學生偵探角逐推理,各人因故不能離開宅邸--凶手果然是其中的一人嗎?

初看時以為這篇是後設小說,讀下去才發覺不是。這篇作品的結構十分有趣,雖然並不是前無古人的設計,但要在佈局作出合理的設定,本身已有一定難度,而本作可說是完成任務。作者的敘事手法不俗,節奏控制良好,有條理地把每個線索放出來,雖然我覺得有部分稍為明顯,隱晦一點或換個手法也許能製造出更大的意外性,不過現在也絕對不差。

我最欣賞這篇作品在揭露某個真相後,再補上一個小逆轉。縱使那個逆轉的真相並沒有足夠的客觀線索讓讀者推理,在推理上也許有一點不公平,但當中卻帶出一種額外的趣味,讓已看穿某一詭計的讀者覺得作者所設的謎團還未用完。事實上,我認為這篇作品增加內容,以中篇或長篇來發表會更好,因為當中有不少情節尚可以發揮--不過無論如何,我也得說這篇作品現在已是一篇上乘的推理短篇了。

2010年3月7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29.牙牙

主角因為考不上大學當兼職舉牌子,遇上每天呆在十字路口的小女孩靜靜。小女孩說「大海出現爸爸便會回來」,令主角摸不著頭腦。主角重考班的同學阿季聽到主角提起後時常追問,原來與妻子分開了的他便是小女孩的父親--只是,當主角打算安排二人見面前,阿季上吊自殺了……

這作品一開始便引用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首段又用上第二人稱(你)的敘事手法,我滿以為是模仿《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的寫法,可是不久入正題後便回到第一人稱的視角,令我有點納悶,認為太做作了。然而,愈往後讀下去,我愈明白作者借用《看不見的城市》引文的意圖,而最後的結尾亦完美地呼應首段,令這作品在我心裡的名次不斷提升。

作者的文筆不錯,故事編排上雖然有些細節可以再寫得有條理和清晰一點(尤其是阿季和小女孩以及家人的關係),但現在亦能充分交代故事,描寫主角心態、對世事看法的篇幅亦相當生動,至少我可以從文中感受到主角的懊惱和逃避心情,再呼應到死者和其他角色身上。小女孩說「大海」和「釣魚」的謎團恰到好處,讀者大概一開始便明白另有所指,結果出來亦合理,拿來貫穿故事恰如其分。結尾以日記交代事實稍為可惜,畢竟這種手法有點偷懶,主角查探的事實亦充足,由他提出猜測後再讓某角色證實(甚至不證實,當作開放式的謎底)我想會更完美。不過,就現在的版本來說,我已經覺得這作品很出色,因為它兼顧了謎團的邏輯趣味以及角色間的人情味,單是這點已十分亮眼了。

2010年3月6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28.愛的圈套

日據初期,阿猴城小混混林小貓的鄰居阿靚被亂刀刺死,手腕被切下,死狀可怖。阿靚的姐姐委託小貓追查凶手,小貓發覺阿靚的情人乃城中權貴藍家的入贅女婿,事件似乎株連甚廣……

文筆老練,劇情精采,角色栩栩如生,令讀者著迷的作品。以日據時期作背景,令故事有種日本「捕物帳」的味道,卻又揉合了中式的特徵,交織出一個迷人的舞台。謎團方面不複雜,但簡潔實在,主角小貓有種冷硬派偵探的風格,顯出一股獨有的魅力。

基本上,我認為這作品幾乎可說是頂級的作品,奈何結局前的一個鋪排,卻造成一個瑕疵,影響了整篇作品的完整性。故事直至主角指出凶手都表現精準,可是作者安排了「暗地裡操縱不知情的凶手」的幕後角色。這個角色照理是作最後爆點之用,只是這個人的正體一出現,卻全盤推翻了原來案件的樣貌。最大的問題是,這個人根本不用殺人也能達成他的目的。文中雖有提到他操縱凶手的理由,可是讀者只要留心整個故事的脈絡,他這樣做不單愚蠢,更可以說是自找麻煩。如果硬要說他想殺人當然可以,只是這跟整部作品各個角色的合理性相違背。我懷疑作者是為了增加意外性而刻意在詭計的最後加上這一環,只是這一環卻有畫蛇添足之嫌--我認為不讓這個角色當大魔王,維持本來的凶手和凶手的動機已十分圓滿。也許有人嫌這種編排老套,但我覺得相比出人意表,整體的合理性更為重要,而事實上,這篇作品即使不著眼在破天荒的謎團,光從人物、背景和敘事風格已足夠贏得讀者的青睞了。

2010年3月5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27.宿營殺人事件

哲學系的迎新宿營裡,大二的主角和其他同學正努力籌備每個活動,確保項目都能順利進行。在夜遊的活動裡,守在廁所的關主之一小伊被發現上吊,叫所有人震驚--而主角更察覺這不是自殺,而是一宗謀殺事件……

完整性不錯,謎團有轉折、有起伏,推理過程詳細合理的本格派作品。作者描述宿營的細節、大學的生活相當生動,推想是作者利用了親身的經歷來撰寫,令故事背景不單真實,亦容易讓讀者投入劇情。事件的進展、同學們的推理、警方的遲來亦發展得很流暢,足見作者在處理劇情上有一定的功力。

詭計的設計不錯,四平八穩,沒大突破但具有說服力。唯獨是交代謎面時稍欠條理,縱使有地圖輔助,也得多說明環境的因素,像每個據點的關主如何看到對方?死者身邊的同學離開回大本營時經過的地方有沒有其他人目擊的證詞?事實上,這作品有一個特點令這個問題更明顯--不計沒名字的角色,單單涉案的大二學生便有十五人(我還未把管理員計算在內)。一般而言,一篇短篇有十五個角色未免太多,除非作者企圖使用多角色的催眠作用(有研究指角色數目一多,讀者便會因為大腦不能處理過多的人物,而進入一種容易接受訊息的狀態);不過在我看來,人物多不打緊,重要的是不要讓他們面目模糊,否則當凶手出來時,讀者連角色也不清楚便白費工夫了。

2010年3月4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26.魚勾

心理師李冠廷從精神科醫生朋友吳日申口中聽到一個詭異的故事--商人周富與妻子筱涒不睦,妻子紅杏出牆與丈夫的下屬劉大晟有染,而周富遇上令他傾心的神秘女子陳敏。在錯綜複雜的糾葛下,有人被殺,凶手被判重刑。李冠廷為了撰寫論文,企圖找尋事件的真相……只是,他已不知道他的目的是論文、滿足好奇心還是被魚勾上的餌迷惑了……

很精采的懸疑犯罪作品。謎團的設計不算驚人,意外性亦不見得特別出眾,但整篇作品叫人看得透不過氣,一氣呵成,緊緊抓住讀者的眼珠。故事的佈局十分奇詭,周富、筱涒和大晟三人的關係描寫得相當有戲劇味,更出色的是作者使用了二段式的架構,整篇作品分成兩半,首半描寫三人的愛恨,到命案出現、凶手被判刑立時回到李冠廷和吳日申的現實,有種真假難辨的感覺。我很欣賞「作中作」的後設手法,基於故事出自吳日申之口,文本是否真確、故事中的某些不為人知的事情是否敘事者的主觀看法令讀者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如果數不足的地方,便是作者設了很好的平台,卻沒有盡情發揮,沒有利用這種後設性加插詭計,不過我這麼說也可能只是得寸進尺而已。

這作品還有另一個卓越的優點,便是作者運用了大量專業精神科的知識,卻深入淺出,以毫不沉悶的文筆送到讀者眼前。這故事運用到的相關資訊,幾乎讓我懷疑作者是位心理醫生,提及的精神狀況、醫師與病人的關係、甚至藥物運用等等也沒有誇大,說服力十足。這一屆我讀過另一篇我覺得也是十分出色、以精神科及催眠治療為主題的作品,相比之下,這一篇所用的資訊顯得更寫實更精確(兩篇可說是各有優點)。

作品名字「魚勾」亦充分地反映了故事的主題。如果作者繼續以這種心理懸疑類型作為題材去創作,我相信能建立出他或她的個人風格,吸引對這方面有興趣的讀者。

2010年3月3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25.華麗的幽北大冒險

高中生阿幽和阿北相約到民宿度假,到達後卻遇上殺人事件--剛認識的一位女大學生被分屍。在無法跟外界通訊的大屋裡,誰人是凶手?

典型的暴風雪山莊推理作品。謎團的設計不俗,有合理的動機、不為人知的往事、預謀殺人的佈局、時間差的盲點,基本上暴風雪山莊式的本格派作品應有的元素都齊備。作者運用幽默的語調來貫穿整個故事,雖然有時有點「電波」(即是,讀者能不能接收得看讀者的「頻率」是否跟作者一致),整體而言還是易讀的作品。

雖然我認為謎團和詭計合格,伏線也十分清晰,但當中有一些細節的瑕疵令我不吐不快。先不論設定上那幢大屋的某幾個特徵的怪異,也不提眾人在發現第一個死者時沒有立即想到離開,甚至假設某角色真的認不出某人,最令我不解的是某個捷徑的設計。基本上故事演至第二起事件發生時,敏銳的讀者應該會猜到真凶和手法,我當時的預想也跟謎底很接近,可是讀到結局時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凶手要使用麻煩的手法讓自己通過那個地方。使用那種物理學上的手法的確很華麗,但問題是,之後呢?如何清理證據?如果之後能清理證據的話,為什麼不乾脆使用清理的方法讓凶手走過那個障礙?(不劇透果然是令人看不懂的)簡單來說,我便是不明白為什麼凶手捨易取難,用一種麻煩的方法去完成某個詭計。運用一些誇張的手法是本格派的慣例,對讀者來說誇張一點無所謂,問題是作者得設下規限,清楚描述相關的環境,令讀者覺得「除了這手法外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可以完成」是首要條件。

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24.山朦朧 雨朦朧

瀛海市會計李娟娟於自然保護公園裡摔死,案發前市紀委書記已收到預告的電郵。死者的丈夫有最大的嫌疑,但偵緝處處長郎建寧卻認為另有真相,決定深入調查……

很傳統的警察辦案小說。說實在的,這篇作品的優點在於四平八穩,從謎團的設計、推理的過程、嫌犯的出現等等,也相當合理易讀,作者把每個細節和步驟處理得井井有條;可是,同樣地這些平穩的情節卻都是意料之內,欠缺特色。單純以推理作品而言絕對是合格的,加上作者的文筆簡潔,以推理短篇來說已是一篇不錯的作品,不過在競爭激烈的推理創作中,讀者己讀過不少平穩沉實的作品,他們往往要求更大的爆點和意外性。

作者也有嘗試加入出人意表的環節,可是,由於故事角色不多,這種手法頗容易被人看穿。我相信這位作者對推理創作有一定的功力,從交代謎面、敘事手法等等來看也有一定的水準,希望他或她能在謎團中加入一些簡單的逆轉,加強起伏,如此一來應該可以讓這類型的故事變得更具吸引力。

2010年3月1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23.過早的真相

業餘偵探殷占祥跟著朋友張警官調查一宗命案,死者伏屍電腦前,二人在即時通發現意義不明的語句,凶手似乎在預告下一個受害人。找到預告所指、差點在離奇車禍中死去的目標後,張警局卻誤中殺人陷阱昏迷。在缺乏支援下,殷占祥如何找到真凶?

完整度極之高的本格推理小說。故事相當流暢,沒有贅筆,主角略帶幽默的敘事語氣令調查帶著一股輕鬆但不鬆散的氛圍,令人不其然對人物及劇情產生好感。推理方面,伏筆佈置出色,公平性亦足夠,幾乎無可挑剔。作者聰明地利用倒敘法,一開始便讓主角把黑衣人趕進死胡同,再回到事件最初講述案情,增加了讀者的好奇心,手法令人欣賞。解謎的部分恰到好處,我覺得作為本格推理,偵探說出謎底之外,讓旁人驚訝是很重要的調味料,如果沒有這些調味,總有點失落,可是反過來下得太多的話,便會流於造作誇張。這篇作品的解謎部分便是一個很好的示範,不誇張之餘亦能讓讀者感到趣味所在。

雖然我可以舉出一些細節上的瑕疵,但以本格派推理小說而言,我覺得也不用太挑剔了。如果說這篇被其他作品比下去,我只能解釋是因為那些作品的爆點更強,或是有著其他加分的要素(例如背景設計、故事主題、角色感情等等)。無論如何,單單這篇作品已說明作者是一位有水準的推理小說寫手了。

2010年2月28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22.日間殘餘

尼克從唱片行老闆羅伯手上得到一片古怪的唱片--封套只有十個空間,沒有曲目,而唱片只有一首曲子。尼克翌日醒來,發覺封套上出現了第一首曲子的名字,竟然跟他的夢境內容吻合--尼克每天也作古怪的夢,而唱片的樂曲也愈來愈多,到底發生什麼事?

這作品是目前為止最令我「失望」的作品--因為它的開首實在太精采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夢境、隱喻著現實事件的片段、離奇的唱片、詭異的樂曲……光從這幾點隨意抽一個元素出來也足以吸引讀者的視線。亦因為如此,我愈讀下去愈期待結局,到底作者如何解釋種種不合邏輯的現象?主角到底遇上什麼事情?結果,我覺得被結局背叛了。謎底不單沒有說服力,更大的問題是根本沒有解釋所有的事情!違背讀者期望但合理的結局我會接受,符合讀者期望但天馬行空的結局我也能勉強認同,但現在的謎底實在不能說明什麼啊。也許是字數所限,但作者留下未解的謎團實在太多了。

撇開這個致命傷,作者的文筆優秀,故事描述得十分有條理,舞台設在像是歐美的小鎮亦寫得相當有說服力,每個角色的行為也符合背景,沒有半點突兀感。就是因為這些地方出色,更令我扼腕感嘆,如果結局是一個能完整解謎、讓讀者吃一驚的謎底的話,搞不好這便是首獎作了!

【徵文獎心得】21.犯罪|心理-惡魔降臨

一名男子被殺,胸膛被剖開,死狀可怖,屍體旁邊留有一句拉丁文以及五角星。自認是凶手的女生在警署自殺,身旁亦留下神秘的文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凶手真的是惡魔嗎?

謎團複雜,牽涉角色眾多,亦拉扯到往事,從佈局來說是極之龐大的詭計設計。凶手留下的暗號具有多重意義,作者運用符號學和Anagram等知識來設局,使用了很多資訊。可是,我覺得這篇作品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便是謎面交代得十分不清楚。故事的走向是明顯的,但由於謎團複雜,很多情節並沒有有條理地說明,令我覺得有看沒懂。直到結局,我才知道作為關鍵的十四年前的事件是怎麼一回事,我可不是說真相,而是最基本的十四年前照片中的人物發生了什麼事情--故事中只是不斷製造疑團,須知道有些情節是不用以煙幕來遮掩的,就是因為有內容明顯地放到讀者面前,真相才會更令人驚訝。

另外,我對凶手使用的某一個手法抱著極大的懷疑。類似的手法在這一屆有另外兩篇作品用上,但都合理得多,更重要的是那個手法不是「謎底」,而是構成「謎底」的一個工具,比較之下,這篇的用法似乎給比下去。這篇作品的文字尚算流暢,作者亦嘗試加入不少知識來增加趣味,如果作者能改善一下敘事手法,我想會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20.酒殺

年輕知縣祈聞琴新上任,便得面對當地的刁頑訟師柳燕鴻的挑戰--柳燕鴻「路見不平」,狀告青樓四大花魁之一殺害窮秀才章三、及章三妻子余氏隱匿案情。經仵工查明,章三確是中毒而死,到底誰是凶手?祈聞琴甫上任又如何處理這樁案子?

很出色的公案短篇小說。殺人的詭計不複雜,意外性不大,但整部作品的節奏明快,角色活潑生動,作者敘事十分有條理,令人讀完這作品後,不禁期待繼續看到祈聞琴和柳燕鴻這二人的故事。故事的其中一個特色是整段劇情也圍繞著酒,從人物的對話、引經據典、犯案過程、甚至死亡訊息也以酒作主題,可見作者下過一番工夫,查閱相關的知識。事實上,作品名字雖相稱,卻未免嚴肅了一點,畢竟故事並不如標題般沉重。

這作品還有一點讓我相當讚賞,便是場景不多。除了最初的介紹,整篇作品也在公堂上演出,主要角色也只有老爺、訟師、鴇婆、四位花魁、死者妻子等等,恍如獨幕劇似的,單靠角色的演技和對話製造戲味。我一向認為,短篇作品和中篇/長篇不同,與其嘗試在有限的篇幅泡製複雜的大詭計或大逆轉,倒不如在背景及人物方面多著墨,思考如何包裝一個好主題。這篇作品便是一篇漂亮的示範。

唯一一點讓我有點保留的,是小說的用字遣詞。我也不清楚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作者明明充分地使用清代或以前的專有名詞,合乎時代背景,但我似乎覺得有一點點過火。或許因為這一屆的作品中有另一篇同樣以清代作背景的〈柳紅〉,先入為主,該篇行文實在有濃郁的清代小說味道,相比之下這篇便稍稍比下去。不過瑕不掩瑜,總而言之這是一篇可讀性極高的推理作品。

2010年2月26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19.黥面奇案

跛腳阿青生活潦倒,犯事累累後重遇年輕時情人阿玲的妹妹小甄,決意回鄉找阿玲,因為阿青知道她現任丈夫阿彪有一筆贓款。阿青不知道的是二十年後,故鄉不單外貌轉變,連人事也全非了……

有點難以分類的作品。雖然有描寫社會上某些黑暗的面貌,但說是社會派又好像不太貼切;縱使有一連串犯罪事件,故事的重心又不在它們之上;說是懸疑嘛,故事又太平舖直述,轉折很少。故事中每個角色也有深刻的過去,有值得描寫的往事,但作者只用很平淡的手法來講故事,令我覺得有點可惜。人物關係的交錯大概是這作品的最大賣點,角色之間無論在行為和心理上也有著複雜的關係,如果處理得宜可以製造龐大的戲劇性和張力,可是這作品大部分時間以作者的獨白交代劇情,令故事失去起伏。

其實這故事不是完全沒有謎團,劇中的好幾個犯罪和殺人事件也有不為人知的真相,可是,我想強調的是,要讓讀者感到意外便得先交出謎面。舉個例:「A死了。B告訴C是B殺的。後來D才說明自己是凶手。」這樣子,讀者只能回應一句「哦」。要勾起讀者的興趣,得用上不同的方法:「A死了。B告訴C是B殺的。但C覺得不對勁。後來D才說明自己是凶手。」只要加入簡單的問題(C覺得不對勁),便能產生懸念,製造起伏和高潮。我覺得作者可以改善一下說故事的技巧,以這篇作品而言,故事層面是沒有問題的(事實上也有其吸引之處),缺乏的只是如何把想法present出來的技巧。

【徵文獎心得】18.拼湊

暢銷作家李昂內爾首次露面,在簽書會上突然展示一個箱子,裡面竟然是一具女屍,後來警方更發現屍體是由十九個死者的屍塊所組成。李昂內爾被捕,但一直不肯作供,警方只好從他的十九本描述殺人的著作找尋蛛絲馬跡……

以創作的意圖和手法來說,這篇作品極之有趣,同時兼具後設小說的趣味和電影《奪魂鋸》般的詭異風格,結局的佈置尤其微妙,充分表現出後設小說的特殊創意。文筆方面尚有改善空間,感覺上作者在表達上有點稚嫩,尤其是對話的寫法和標點的運用令作品有點難以閱讀,不過這些是小問題,只要多寫一兩篇作品便能改進。

可是,謎團設計雖好,有好些情節卻令我不解。最大的問題是故事的高潮,雷克斯先生登場發覺不合理之處,警方從V8中得悉真相--可是,警方既然能從片段中認出那個人,那個人先前的供詞便明顯是謊言了。我不知道是我誤解劇情還是作者一時大意抑或刻意安排,但這種矛盾可不能用「警方一時糊塗想不起來」作借口。另外心臟移植手術也有疑團未解,如果沒有第三者的話,如何完成那兩個手術?我覺得這位作者有著創新獨到的想法,這對創作推理小說來說是很大的優點,不過得留意現實上的合理性,才不會讓故事流於奇想或奇幻。總括而言,這篇作品還是有不少過人的優點的,至少就趣味性而言這作品可說是相當成功了。

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17.殘存灰燼之最後謀殺

昏迷兩年的病人甦醒,精神科醫生陳典瑞大為雀躍,因為這病人牽涉一樁慘無人道的命案--可是,這位編號800916的病人的精神狀態卻令案情添上一層又一層的迷霧……

我相當相當欣賞的作品。作者行文老練,劇情令人著迷,說故事的技巧極為高明,利用病人的自白和第三人稱的全知視點交織,把複雜的故事清楚有序地交到讀者面前。作者大概是位小說創作老手,敘事的節奏掌握得近乎完美,殘酷畫面的描寫和角色心理的闡述十分成熟,運用的知識亦很豐富,縱觀全篇,我幾乎挑不到毛病。

從故事一開始的病人自白,我便聯想到夢野久作的《腦髓地獄》,那種迷幻、錯落、殘暴的文字風格卻像揉合了新一代作家像舞城王太郎或佐藤友哉的筆觸。不同的是,劇情往後展開時,能保持著清晰客觀的視點,沿著正統推理的主軸發展,埋伏筆、觸發意外、誤導和解謎等等亦能滿足讀者,就像David Fincher或Christopher Nolan導演的電影作品一樣,十分精采。

硬要挑毛病的話,我對殺人方法的某個環節(不是分屍)存有懷疑,因為早前曾跟認識那方面的學問的友人討論過(再強調一次,不是分屍),知道那種方法在現實是不可能的,而故事中那位角色既然有相關的知識,那他的行徑便有點矛盾了(不劇透便說得很混亂似的)。不過,作為通俗文學,我也覺得這情節無可厚非,畢竟小說是虛構的。老實說我對這作品只有一個不滿的地方--篇名太俗了,像B級電影似的,畢竟作品內容質素是A級,便該起一個簡潔吸引的名稱嘛。(笑)

2010年2月24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16.風聲‧鶴唳‧上海事變

三十年代,上海大亨杜月笙被一神秘人物約見,可是他到場後發覺對方已死,只在屍體身上找到一個鼻煙壺。杜月笙找來跟他有一面之緣的巡捕季斯摩和楊生華,查探死者的來歷,殊不知眾人已被捲入民國政府、日本軍和滿清遺族的陰謀和角力之中……

先兵而後禮,有一個缺點不得不先提,這篇作品的寫作技巧實在不夠成熟,時常用上說書式的敘事手法,而更致命的是,文中句子往往沒有標點分隔,或是由贅字組成,例如「半晌後杜月笙覺得不對勁而開了燈,這才赫然看到端正的坐在沙發椅上的是一名中年男子已經死去」或「因為季斯摩和楊生華斷定兩人若是被閔東浩所抓斷定杜月笙有所顧慮不肯搭救」。我覺得這位作者有點急性子,好像希望快一點表達自己的構想和故事,於是用上二三十字的長句,以及直接以旁白來交代劇情。我認為故事中有好些部分可以用角色的對話來演繹,以及把長句打斷,用簡單的文字表達,這樣子會更易讀。要知道一點,如果一個讀者要把一句句子看兩次才明白,這本小說的觀感便會大打折扣。尤其推理小說是大眾文學,如果沒信心用既華麗又易懂的文筆來敘事,便該寫得簡單直接一些。

之所以先提這個缺點,是因為這是令這作品蒙上陰影的元凶。這部作品揉合了推理、歷史、武俠和間諜等元素,本來的意念蠻有趣亮眼的。主角的名字很明顯來自柯南道爾爵士筆下的角色,他們亦有如偵探一樣去查探線索,推論案件背後的原因,令人想起同樣在舊上海屢破奇案的中國福爾摩斯霍桑。這故事並不是一般的偵查凶手的推理小說,作者集中研究死者和凶手的身分,把一九三○年代上海風雲色變、大戰如箭在弦的時代背景套到案件上。換言之,這不是在問「誰是凶手」,而是問「哪一個勢力令案件發生」。作者充分地利用歷史資料,把上海的三大梟雄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以及張愛玲的前夫胡蘭成、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甚至蔣介石等人物拉進故事裡,加插虛構角色編成一篇虛構歷史小說。此外,作者亦在部分場景加入武俠式的情節,由於舞台是八十年前的上海,所以亦不見得突兀。在推理方面,由於嚴格來說這作品歸類為間諜小說,在陰謀角力以及骨幹事件的大圖畫下,主橋段有其意外性及合理性,算是合格,可是如果細心一看,部分情節仍有其犯駁之處。例如季斯摩從鼻煙壺判斷出死者是前清的人,說這鼻煙壺乃死者說服杜月笙相信其身分的信物,可是之後又指出凶手的目的,是讓杜月笙在不知情下被人看到他持有前清遺族的物件,企圖讓民國政府治他的罪,那麼說,如果死者沒死向杜月笙表明身分,杜月笙會否跟他洽談?杜月笙又怕不怕被指向滿州國政權靠攏?季斯摩既然是聰明的偵探,他為什麼會作出互相矛盾的意見?作者需要多加說明。

改編歷史的創作向來不容易,作者在資料搜集和構想上也不俗,可是其他方面未能配合。期望作者能克服弱點,再接再厲。

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15.最後通話

我決定跳過這篇二萬字的短篇的簡介,直接進入評語。省下內容介紹的原因並不是涉及什麼不能說的詭計,而是我想不到好方法來說明,一說便可能把故事的重點說穿了。先說一下這作品的缺點--雖然故事有推理的部分,但讀者的參與度很低,因為謎面來得太遲。整篇作品二萬一千字,在超過一萬六千字的標竿後,讀者才獲悉「謎團」是什麼,「事件」才出現。雖然說前一萬多字也有伏線,但把問題和答案擠到最後兩成的篇幅,未免有點失衡。

撇開這個弱點,作者想帶出的中心思想卻十分有趣,論述謀殺事件的道德和責任問題有著獨特的見解。與其說這是一篇推理小說,不如說是一篇後設推理小說--主題關於推理的推理小說(或者說是「論述謀殺的社會小說」更貼切)。作者的文筆出色,把主角在大陸的遭遇描寫得入木三分,雖然直至末段的劇情前幾乎一直叫讀者抓不住重點,微妙的是儘管焦點不清仍讓我覺得吸引願意細讀,甚至比一些表面上高潮迭起的作品更有趣。這大概要歸功於作者的寫作功力,出色的作者即使寫流水帳,也能抓到當中的趣味,加以修飾送到讀者眼前。

關於這作品我還有一個小疑問,開首指出故事是由一個角色告訴另一角色,敘述的內容是第三人稱的視點,然而這些第三人稱的段落有不少其他角色的背景資料和內心想法,敘事的主角不應該知道啊?當然,也許這些段落並非角色交談的全部內容,只是利用兩位主角的對話作個引子,來導入故事的正章;不過我想,如果改用第一人稱,或許更能帶出當中的氣氛,讓結構更緊密。另一個個人想法是,如果這篇作品用上倒敘法,把最後的謎面放到開頭,讀者也能參與解謎,相信效果會更好--當然這亦帶來另一個問題,因為故事是在兩位主角交談作開始的,再補一個倒敘事件大概會令讀者頭痛。

作為一篇獨立的推理短篇作品,我覺得有以上的問題,可是,如果作為短篇連作集其中的一篇,我認為不錯,畢竟這大概也是作者的原意吧?

2010年2月22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14.紅蓮湖之死

日治時期,留日的醫科生胡雪方與女友林如蘭回台,結伴往新竹的詩社聚會。在聚會的鏡蓮園裡,突然發現一張寫著「死」的稿紙,兩天後的早晨,湖中水榭被血掩蓋,猶如一棵紅蓮,園主葉德石和林如蘭失蹤……

表現不俗的本格推理。先提一下題外話,我曾跟這屆徵文獎的負責人嘉振兄討論過以日治或戒嚴時期的台灣作為背景撰寫推理小說的想法,結果這會兒便看到這篇作品,我有點高興。以非現代作為故事背景,我會留意一點--劇情上有沒有需要放棄讀者熟悉的環境?作者為了什麼把時間調到那一個時代?這篇作品以二戰前的台灣作為舞台,初看時我也以為作者只是借用那個時代的氣氛而已,可是讀到後半部,才發覺守舊的社會讓故事增添上幾分色彩。作者的文筆不算亮麗,沒有製造出「這故事是發生在九十多一百年前」的強烈氣氛,但角色獨白時有佳句,主角的內心轉變描寫得很具體。

前段鋪排伏線的地方有好些小缺憾,例如角色特意做的某些行動或說的對白也有「這是伏線」的氣味,稍欠一點修飾,另外有些段落的敘事腔調很奇怪,用兩三句把某些劇情交代,不過說不定這是因為字數所限的下策。然而後半部很是流暢,從主角擔心女友的安危、到了解真相、想方法解決、揭開謎底等情節處理得有條不紊。更可喜的是,除了先前說過較為明顯的伏線外,還有好些不著痕跡的安排,令故事在表面設計(人物的行動)和背面設計(人物的情感)相輔相成,頗為圓滿。雖然我對詭計中的一兩個設計有點疑問,但整體來說,作者在後段發揮得相當好。

由於故事中有八個房間,作者特意附上平面圖,讓讀者了解環境,不過我覺得幫助不大,尤其是文字上有「角色從側門離去」,我卻在平面圖裡只找到一扇房門的微妙落差(笑)。其實作者的文字描述已夠好了,不妨省去圖片,讓讀者自行想像更有利於謎團的設計。

2010年2月21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13.死前最後的選擇

兩名赤裸男子伏屍公寓,初步估計是殺人後自殺,可是探員劭縱橫卻認為另有內情。死者涉及九年前的一宗命案,劭縱橫苦追線索不果,在跟好友閒聊時,卻讓對方意外地介入事件……

這短篇很優秀。詭計不算複雜,沒有誇張的機關設計、密室殺人之類的噱頭,而是平穩紮實地問whodunit、howdunit和whydunit。伏線編排恰當,角色的交流沒有半點不自然,有部分細節的公平性略嫌「作者說了算」,但構成主軸的線索和理據也有放在讀者眼前。作者說故事的技巧十分成熟,單是文字已能吸引讀者,尤其是兩位主角的拌嘴吐槽,令充滿冷調沉鬱的主線劇情中加添一點輕鬆,一方面讓讀者容易閱讀,另一方面把主角們的個性充分地塑造出來,增加讀者對他們的親切感(為了系列作而鋪路)。

事實上,這作品優秀的地方在於即使撇開推理不論,本身也是一篇很出色的短篇小說。不少推理作品拿愛恨情仇來當調味料,用來襯托詭計或謎團;然而這篇作品裡,縱使不談詭計,角色間的性格、情感、互動等等,也是絕佳的主菜。這作品的唯一弱點,是驚奇性稍弱--我先讀了同一位作者(應該是吧)的另一篇作品,相比起那一篇恍若壓軸表演的移形換影大魔術,這一篇的詭計只像華麗的撲克牌戲法。當然,我並不是說這篇不好,撲克牌也好移形換影也好,能讓觀眾拍掌才最重要,只是相比之下,那篇我打九分,這篇我只好評個八點五吧。

順道一提,有一點我十分不明白--怎麼某角色(不是主角)的名字跟另一篇參賽作品中極其近似?設定也差不多,但就是不同人。無論先讀哪一篇,讀者(或評審)也會感到疑惑的吧?更糟的是,如果先讀這一篇,這個名字的角色設定不是會透露了另一篇的關鍵謎底之一嗎?

(補充一句:全世界的警察也不會用舌頭嘗試懷疑是毒品的粉末--如果那是山埃怎麼辦?)

2010年2月20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12.蘭達的奪命詛咒

史太太被殺,凶器是一個來自印尼的魔女雕像。兩位主角在刑警拜託下,介入調查,把凶嫌鎖定在史家的鄰居之內。有證人指大樓附近有怪物出沒,難道魔女蘭達現身殺害史太太?

十分不俗的作品。沒有華麗的包裝,故事只是簡單地以兩位主角插手調查一宗凶案為主軸,整篇作品也是圍繞著凶案現場的大樓發展,不過作者描寫的調查過程生動,運用跟主題相關的知識,令作品帶著一股明亮的推理風格。二次推理的過程相當合理,最終謎底也許有點誇張,但細心推敲之下確實具有說服力,也有向大師致敬的味道,是個有趣的設計。

作者對細節的考慮十分周詳,公平性足夠,讀者應該可以隨著兩位偵探一起推理,是很不錯的本格推理模式。然而故事中有一個關鍵我有所保留--現場沒留下腳印(和手印)和凶器上沒有明顯的指紋這一項證據似乎有點不足,當然我也只是以常識推論,要證明這一點的真確與否,可能要找學者問清楚才知道了。按道理鑑識人員會先檢查現場的細節,他們應該會最先察覺疑點的。

雖然我相當欣賞那個向大師致敬的玩法(如果作者不是特意致敬,而是碰巧採用相同的謎團則作別論),但我也想說,這謎底對一般讀者來說可能有點反高潮,事實上我也聽過不少推理愛好者表示難以接受那部經典作品的謎底。作者可能要思考一下,這種設計到底是利多還是弊多,或者有沒有更好的手法去包裝這一個概念--如果只能吸引一群Hardcore的推理迷,失去普羅大眾的青睞,到底會不會划不來呢?無論如何,我是站在支持的一方的,畢竟我也喜歡不按牌理出牌,任何嘗試在傳統推理架構中突破框架的手法,只要不脫離推理的脈絡,我也覺得是良好的企圖,值得肯定。

2010年2月19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11.爛蘋果

故事以一起凶殺案作開端,主角王醫生是位連警察局局長也會委託協助辦案的業餘偵探,可是在第二宗謀殺案發生後,主角也被捲進事件當中,更牽涉到政治人物貪污、外國恐怖份子介入……

很老實說,我慶幸這作品只有一萬五千餘字,因為光這一萬多字已花了我數倍的精力來閱讀。作者在情節、角色、甚至文字表達上也極之「跳躍」,我看得十分吃力。我覺得這篇短篇小說缺點甚多,從文字、角色、故事結構、謎團設計以至結局也有大幅度的改善空間。先說劇情,故事的演進邏輯很弱,人物的舉動古怪,新角色登場時會突然蹦出來,叫讀者看得一頭霧水。由於角色的對話和行為難以捉摸,導致故事貌似失控,讀者要追上劇情甚有難度。這作品雖然有一堆死人,也有重大的陰謀作為主軸,可是卻沒有推理小說的「揭露真相」感覺,看到最後,我只能把這作品歸類為廣義推理的最最最外圍。文字方面是最大的問題,錯別字頗多,但真正構成閱讀障礙的,是那種比輕小說或私小說更浮動更奇異的句子組合。引用一小段:

早晨一通電話,破壞這寧靜,因為五號碼頭又死人了!羣璘兄妹倆趕緊跑去那,局長見到兄妹來了,有如救星般,開心地向他們跑去說:「白經理室是他殺」夢璘大吃一驚,局長繼續說:「他是被灌入空氣死亡,巧的是那裏面的死著是龍女士,巧的是那位龍女士的老公和上司是白文彥,而經彈道比對,是把M24步槍射殺的」

我再三細讀,才明白「白經理室是他殺」的「室」字是多餘的,灌入空氣大概是指利用針筒注射空氣導致血管栓塞令人死亡,而白經理是龍女士的丈夫兼上司(漏掉句號、把死者誤寫成「死著」之類我也看慣了)。故事愈往後,這種跳躍式的描寫愈多,法庭的幾幕我可是邊看邊搖頭苦笑。小說是作者向讀者傳達訊息的媒介,所以要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如果只有自己才明白故事,他人無法了解的話,這部小說便失敗了。

撇開以上種種缺點,要說長處的話,我覺得作者的「跳躍式思維」很厲害,從一樁殺人事件可以推演變成世界級的事件,想法尚算有趣;主題雖然交代不清,但我也感覺到作者意圖描述人性的黑暗面和物質社會的可怕,亦算言之有物。勸告作者多讀多寫,多練習基本功,創作前先好好想清楚故事的每一個環節和人物的設計,假以時日應該能有所進步(從文筆來猜,我想作者應該蠻年輕吧)。

【徵文獎心得】10.愛殺

夢瑤的戀情不順遂,幸有好友忍華一直在旁支持。當夢瑤懷有身孕,卻得知男友誠義不忠,導致流產,心中仍惦掛著的前男友李嵐再次出現後,她對身邊的事情漸漸變得不能控制。

這作品的謎底很不錯,意外性和盲點都設計得不俗,人物關係在設定上抓到很好發揮的地方,這些是這篇作品的最大優點。可惜的是,這作品的謎面舖排得不夠條理,影響了謎底的震撼力。一般來說,很多作品都是「謎面強謎底弱」,正如我們常說的雷聲大雨點小,用一堆不可能犯罪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卻無力在解謎時維持足夠力度。這篇作品正好相反,我覺得謎底(「答案」)的設計有其厲害之處,可是,前段故事的編排充滿零碎的片段,令讀者掌握不了「問題」。事實上,上面的簡介我寫得很辛苦,原因便是我無法用簡單的文字把謎面縮寫。我認為有些人物關係及背景應在故事初期釐清,像夢瑤和忍華相識的背景,李嵐認識夢瑤的經過等等,如果沒有讓讀者明白這些資料,很難了解故事的進展,掌握不到故事的重心。

我在閱讀初期,滿以為這故事是偏向懸疑或犯罪小說,所以當那位偵探角色登場時不禁一怔,他的出現講解、插手事件(坦白說,到底是什麼事件讀者不一定清楚)未免唐突了一點。讓偵探解謎的先決條件是要讓讀者了解謎題是什麼,否則只會變得像偵探自說自話。鋪謎面時記得清楚交代時、地、人,因為推理小說--尤其是有偵探跑出來解謎的本格派作品--著重邏輯,讀者無法對角色和事件有清晰的印象便很難把劇情推演下去。

作者的文筆語調雖然有時帶點古風,但我看得滿愜意的。我猜作者也許是香港人,除了因為故事的主要舞台在香港外,更有少量香港式的名詞(坦白說,我怕其他評審看到某些詞彙而覺得有點卡卡的)--不過我最想說的,是作者有些錯別字很微妙,大概是用速成輸入法選錯字(例如把「駕」打成「鴐」、「相」打成「杷」之類)。用拼音輸入法的話,只要把錯別字念出來還可以猜到本來是什麼字,可是用速成或倉頡輸入法打錯字的話,不懂這些輸入法的評審可能要多看幾眼才懂。不過無論用什麼輸入法,完稿後多校對幾次比較好喔。

2010年2月18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09.異次元裡的復仇者

主角是一樁雷射眼科手術詐騙的受害者,在提訴不果後,行騙的醫師被人殘酷殺害,主角因為有殺人嫌疑而被關。可是,主角被拘留期間,牽涉騙案的檢查官和法官相繼被同樣的手法殺死,凶手在現場留下主角的指紋和DNA。事情的規模愈發展愈大……

雖然故事開首一如上述,往後的劇情真是超暴走,作者的鬼扯功力超乎想像。情節和文字的邏輯失控,我看著看著,眉頭愈看愈皺--可是看到中後段,我反而接受了作者的手法,邊讀邊笑。這部作品叫我想起舞城王太郎的《在我頭上鑽個洞》,內容同樣天馬行空,可是,這篇參賽作品卻沒有《在》的成功關鍵。舞城的手法在於以有邏輯的文字描述沒邏輯的思想,築構成一個反映主角內心荒謬而扭曲(瀕死)的世界觀,再帶出愛與逃避的主題,而這篇作品卻連文字也無法依從基本的邏輯去推展,顯得支離破碎。不過最大的問題是--就連《在我頭上鑽個洞》也不是歸類為推理作品啊!

也許有人認為只要有犯罪事件便可以當成推理作品,可是如果這麼說,《笑傲江湖》便是推理小說(辟邪劍譜失竊案)、《魔戒》也是推理小說(哈比人指環拾遺不報事件)、《聖經》更是推理小說了(舊約記述了多少宗謀殺?)。推理作品之所以是「推理」作品,在於它的重點放在推理、謎團、犯罪等元素上。這篇參賽作品的奇幻味或諷刺味遠超當中的推理味,我認為它實在無法歸類作推理(即便是廣義的推理)。

作者有很多語意不清的句子,像故事開首第一段,一開始在形容報上的照片(過去),卻不知何時跳到描述現場(現在),令人看得頭痛。可是,也有一些引人發噱的幽默妙句,叫讀者會心微笑。作品的結尾一段似乎是為了把故事拉回現實,不過這也只提供讀者一種開放式的解讀,並未解惑。憑一篇作品我不敢揣測作者的寫作能力,但我覺得他或她大概較適合創作科幻或奇幻類的小說作品。畢竟推理小說是層疊式解拆的,像這篇作品的散發擴展式結構,實在無法簡單地修整成推理作品。

2010年2月17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08.我是誰

主角醒來發覺自己失去記憶,迷糊下回到朋友的食店,才得悉自己的身分,更發現妻子剛去世、外家家人遇上意外、家族生意出問題……在沒有半點記憶下,主角如何釐清種種疑惑?

這是一篇十分可惜的作品。作者的文筆樸實不華,簡潔易讀,我一向覺得在推理小說這種寫法對讀者更有親切感,尤其是第一人稱的作品中,如果措辭華麗的話反而會影響角色本身的設定(比如你總不會希望一個刑警用上文藝腔調來說故事吧?)。故事開頭十分吸引,主角失憶,陷入空白的開端是很易讓讀者投入的設計,我看過好些類似的精采作品,甚至自己也寫過兩篇這種起首的故事。到底主角是誰?為什麼會忘記了事情?背後有什麼陰謀?簡單「失憶」兩個字,已引來讀者的遐思。當主角知道自己的身分,揭露了失憶前的事實,劇情便有一口氣展開的氣勢,作品前半部我認為是極之不錯的。可是,當我料想後段會有什麼翻天覆地的大轉折,或是主角即使忘記一堆事情,憑著智慧(或誤打誤撞)揭開真相,卻令我失望了。不是說結局不好,只是因為前半有著推理小說常見的大格局,後半卻走溫和的路線,把事件的原委娓娓道來,前後的落差太大。讀者期待著爆點,可是直到最後卻期待落空,自然感到失望。

作品中角色間的對白十分流暢,作者說故事的技巧亦相當有條理,可見作者的思路清晰,有一定的小說創作根底。人物描寫方面不俗,不過我認為某些段落某些角色的表現欠一點立體感(簡單來說便是人性),初時我還以為是伏筆。單以小說而論,這是一篇不錯的作品,可是如以推理小說來論斷,便稍有欠缺了。也許是篇幅所限,令作者不能把點子好好發揮(這篇作品正正壓著規定中的三萬字上限),期望作者以後能創作出更出色的作品。

2010年2月16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07.美術館

巡警神崎發現美術館車站被人塗上紅色油漆,私自追查惡作劇的元凶,卻發覺事件牽涉到正在美術館辦展覽的雕塑家石田,以及石田的一段往事……

錯別字太多了。寫作時錯別字是無可厚非的,正所謂「猴子也有從樹上掉下的時候」,問題是,錯到影響閱讀便不好了。這篇作品的錯字數量十分嚇人,開首還好,愈後愈多,中後段差不多平均每三、四句便有一個錯字,諸如常見的「因該」、「腳步生」、「關西」,又或是不常見的「歡營光臨」、「那小偷以超高的技術蠻過我的視淺入美術館」……比比皆是。完成作品後,記得翻看和修稿,遇上有疑問的字詞不妨查查字典,須知道小說是作者向讀者說故事的工具,如果不能正確地傳達訊息,意念再好也是白搭。

另外,我認為作者的敘事手法不成熟,犯下很多基本的寫作毛病。最明顯的是敘事者的視點問題--作者一方面以主角(神崎)的第一人稱來說故事,另一方面又以第三人稱的全知視點來說其他角色的劇情,本來分段清楚也不是大問題(很多作品也用上多重視點的手法),可是這作品裡有時在以第三人稱的段落中突然讓主角「我」插入,而更大問題是有些段落用上「神崎」的第三人稱來描述主角的行動。我好幾次搞不懂到底角色誰是誰,文中的「我」又是誰,腦袋好累。男性和女性的「他」和「她」在描寫同一角色時混合使用,令人不清楚角色的性別之餘,更誤會了所指的角色。比方說,「我一把抓住了他的肩膀,不讓她走」這一句,我到現在還不知道主角是抓住了石田的肩膀不讓他走,還是那個「她」其實是指在旁邊的亞尤莉(如果是後者的話,也有夠彆扭了)。

謎團方面可說異常豐富,怪異的藝術家、恐怖的雕像、怪盜的預告狀、孩童誘拐……作者努力地把元素合起來,希望泡製一道豐盛的菜色,可是,正如前述的別字問題和敘事手法,導致邏輯混亂,讀者難以跟從作者的想法去走。劇情方面亦有很多細節可以改善,例如背景設在日本不是不可以,但關鍵是要令讀者相信「這是日本」--這邊廂說某角色去吃麥當勞,那邊廂卻出現「火車汽笛」,還有「『您的中文說的真不錯啊!』『這是因為我曾經留學日本住過一陣子。』」等等,令我無法理解時代和地域(除非說是架空世界,舞台是麥當勞和手機已經普及卻仍保留復古火車和馬車、國民使用中文的東京吧)。此外亦要多考慮一下劇情的推演,在沒有說明的地方到底合不合理。就算不提那個「不到『十寸』的麵攤」,像主角和亞尤莉初次見面,遇上石田導致亞尤莉痛哭,主角安慰她後離開,卻發現對方悄悄在背包裡塞了一封信,告訴主角石田的往事--這封信竟然有三千多字!亞尤莉小姐的寫字速度真驚人啊……

2010年2月15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06.K的訊息

在校內欺凌同學的學生K墮樓死亡,在樓頂的大門上刻著七個字的遺言「我以為你了解我」。即使校內各人對K的逝世感到麻木甚至鬆一口氣,擔任數學老師的主角卻因為感到一絲的不安,嘗試拼出K死亡當天的片段。

一般來說,推理小說都是以意外性、娛樂性掛帥,不過有些出名的推理小說卻著眼於詭計之外,集中描寫人性、社會、角色的情感等等。這篇參賽作品便是後者,而且,我認為它不單套用了這種類型,更是一篇高水準的作品。通篇充滿著冷調和哀愁,主角的獨白圍繞著死者的過去、死者和他人的關係、校園欺凌的心態,探討著這個黑色白色灰色的世界。這作品的文學味濃厚,我閱讀時不但想知道真相,更想了解故事背後帶出的主題--讀至最後,那個無奈卻寫實的結局深深打動我的心靈,餘味無窮。

事實上,雖說這種形式的作品通常不會多著墨於謎團,這篇作品的謎仍有一定水準,甚至比起好些社會派名作有多出一點的意外性。作者在描寫角色的心理極之細膩,無論是想追尋真相的主角、木訥認真但有所隱瞞的目擊證人、自責的級任老師、冷漠的死者同學,都有一份強烈的真實感。

自從本格復興,推理小說的讀者都追求高娛樂性的作品,就連大部分參賽作品也以謎團作為賣點,這一篇作品就顯得特別亮眼。這作品未必廣受讀者歡迎,但我認為這毫無疑問是一篇優秀的推理作品。

2010年2月14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05.柳紅

衙門師爺之子孫星衍探訪友人莊文淵,在莊府得悉對方被畫中女妖所迷;後來晚上因為女妖出現引起騷動之際,婢女柳紅離奇被殺。誰人下手?是盜匪所為?女妖之謎又為何事?

出色的短篇作品。文筆一流、寫人寫情寫景俱佳,看不到兩頁已叫我恍如置身於故事的背景之中。作者把清代的大戶人家描寫得恰到好處,不做作又處處流露著真實感。先不論作者描寫的環境是否百分之百完全切合清代中葉至晚期的時代背景,關鍵是他或她的文字已叫讀者信服,這真是優秀的才能。一部古裝推理,首要條件是能讓讀者投入故事的歷史氛圍,每一個細節也不能小覷,這部作品卻漂亮地做到這一點。從人物的對白、場景的小擺設至角色的小動作也充分演繹出二百年前的味道,令人佩服。

推理方面,主軸的謎團十分不錯,揭露凶手的編排也是一流,雖然沒有一般推理小說予人那種「原來那個人是凶手!」的嚇一跳的感覺,但反過來構成一種緊張驚慄、叫讀者擔心角色下場的壓迫感,不止是「好看」,而是充滿讓讀者「追看」的吸引力。只有兩點令我覺得可惜,一是某個機關稍嫌誇張,在物理上的可能性容易叫人質疑,二是凶手的動機似乎交代得有點不大清楚。也許有讀者會覺得詭計較為單薄,可是我反而挺喜歡這調兒,因為這短篇作品的重點是角色之間的感情、對時代和環境的不滿(和無奈),單是這些要素,便值得為這作品大大的加分了。

有些微小處想挑明一下(請原諒我找碴):故事中有角色說出「烏魯木齊」這地名,可是我沒弄錯的話,清代自乾隆年間已把烏魯木齊改名「迪化」,五十年前才改回原名,這一點可以考究一下,畢竟這作品有很多微細處寫得面面俱到。另外,一開始看到主角叫「孫星衍」,我便以為是那位清代的經史學家,作者借用歷史人物來創作小故事,不過故事中段提到「道光十一年已是七、八年前」,我才發覺不是,因為現實中的孫星衍是乾隆和嘉慶年間的人物,道光帝登位時他已作古了。事實上,如果套用了歷史人物,我會更加欣賞。

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04.新聞製造家

國三的主角所住的公寓發生一起命案,警方以死者自殺結案。主角從蛛絲馬跡察覺案中疑點,於是無視基測在即,化身偵探,在老爸的囉嗦和自己的吐槽下,調查真正的凶手……

十分輕鬆易讀的少年推理作品。初讀首幾頁時,覺得有些角色的行動和情節怪怪的(例如作者沒說清楚主角回到班房時,同學們到底是譏笑那個自以為是的王欽輝還是合起來戲弄他,二人的對話又突然冒出死者的女朋友,令人不解,不知道是否在刪減字數時把一些情節拿走了),不過往後都沒有問題,故事流暢。作者的筆觸十分幽默過癮,故事中有不少篇幅是主角的獨白思考,然而作者連這些平淡的情節也妙語如珠,當主角因為凶手的犯行而發怒,爆出一句「他媽的……啊啊,不太對,因為他媽媽又沒有犯罪。」我便忍不住噗一聲笑出來。故事沒太多角色,但作者的第一人稱描寫讓國三的少年主角活靈活現,而那個「像插了四支牙籤的西洋梨」的胖警衛、那群因小事起哄的同學等等,也令讀者投入,單單這些描寫已叫本作有足夠的賣點。

謎團方面比較簡單,凶手和行凶目的早已呼之欲出,事實上故事的焦點也不是找凶手,而是「如何破案」。主角只是個國三小鬼,如何搜集證據把犯人繩之以法?如何接近凶手又不會被殺害?在驚險、搞怪、漫畫感強烈的氛圍下,編織成一齣愉快的少年冒險活劇,即使有部分情節稍稍誇張,也不見得突兀。此外,謎團雖不複雜,但作者對凶手的行動理據、心理狀態拿捏準確,單以推理的部分來說,這作品也是佳作。

在最後一章中,有一個小毛病,這作品一直是以主角第一稱的角度來敘事,可是末段有主角明明不在場,卻描述了其他角色的行為甚至心態,似乎有點奇怪。不過總的來說,這是一篇難得的好作品,讀完令人暢快。

【徵文獎心得】03.剪輯錯了的靈魂

女大學生遇上車禍,靈魂錯誤地轉移到青年企業家身上。為了逃離麻煩的生活,他在美國旅行時製造被殺的假像,隱姓埋名以另一個身分追求成為音樂家的理想。可是,當他重遇家人時,才發覺……

我不介紹下去了,這作品其實是科幻/奇幻短篇。開始時我以為是像乙一那種以奇想設定來包裝謎團的作品,可是讀下去卻失望了。作者的文筆不俗,敘事很有條理,我的閱讀過程很爽快,可惜劇情愈走愈遠,看到一半出現某個關鍵詞時,我便了解我的期待落空。不過我也得說,這篇雖然是目前為止(我沒依編號來閱讀,這大約是我第十篇看的參賽作品)我見過離題最嚴重的作品之一,但也是讀得最輕鬆的作品之一。

有一點不吐不快--投稿非推理作品不是問題,反正每人心裡對推理範圍的尺度也不同;抱著但求一試的心態參賽也不是問題,反正不試白不試,把握機會是成功的第一步;可是,拜託交來的稿子最低限度要完整啊!這部作品最後竟然在主角跟失散多年的孿生兄弟見面後便突然結束,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就算故事不合規則、劇情不合我口味,我也不想看半吊子突然在高潮腰斬的故事啊啊啊……作者你好壞,這篇作品是用來引誘評審找故事的後續吧?(笑)

2010年2月12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02.俄亥俄的河岸

美國一間學校的老師被殺,赤裸地陳屍河邊,主角記者二人組深入調查死者和校內眾人的關係,與此同時鎮上的警長盯上主角們……

作者的文筆具有一定水準,描寫景物和人物有不錯的功力,即使背景放在美國紐約州的Richmond,也能讓讀者投入故事。故事一開始便入題,把案子交到讀者面前,場景轉換和主角的調查進行得十分明快,沒有冷場,配合兩位身懷絕技、才智非凡的主角,很有美式電影的節奏感。本來我覺得把背景設在美國有點多餘(尤其故事中老是安排一堆華人角色登場),不過,也許正正因為是美國,加上時間點設定在八○年代,令作品充滿著像「Miami Vice」或「A Team」的美劇風格。核心謎團和解釋也到位,雖然不算搶眼,但鋪伏線和收線亦做到,作為推理短篇算是足夠。

這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兩位主角,他們都像傳統美劇的主角--不論拳腳、智慧、還是觀察力都遠勝其他角色。可是,我認為這一點卻也是這部作品的敗筆,作者丟出一堆「很好很強大」的角色設定,卻沒在作品裡說明主角們的來歷,便顯得有點失衡。也許這是為了在系列作中鋪長遠的伏線,不過單單看這一部短篇,讀者可能會覺得不足。另外,主角們的能力和行徑都像是老練的偵探、刑警、賞金獵人、僱傭兵之類,我甚至假設「記者」只是他們的表面身分,然而奇怪的是,配角們都配合這兩位「記者」的「深入調查」,完全沒有質疑。一開始主角可以跑到屍體旁跟法醫聊屍體的細節已有點不可思議,更神奇的是他們隨意接觸死者的同事和女友,即使被逮到翻弄死者的私人物品,都得到詳細的說明和親切的合作。這作品的優點就像美劇,想不到連缺點也一樣,老舊的美劇裡就有不少這種胡來的編排。我認為「讓主角合理地介入事件」是寫推理小說時要注意的一點。

至於劇情上亦有瑕疵。舉例說,為什麼主角的車子裡有無線電?而且跟蹤他們的警長可以從中聽到他們的說話和跟他們交談?主角之一從一堆碎紙片中隨意找到一角,便憑此找到酒吧和重要的關係者?此外,好些角色的行為有點怪(例如沈子嘉走到車子旁打開行李廂,才跑到餐廳拿沙袋--一般人會先拿東西再回到車子吧?),這些細節雖然無關痛癢,但累積起來卻會讓讀者產生疑惑,增加閱讀時的障礙。故事末段甚至出現視點的問題--「『對了,士圖,』沈子嘉回過頭去。舞台上早就空無一人,只有一只信封放在平台鋼琴上。」--故事中一直以霍士圖作為第一人稱的敘事者,既然主角們已離開,忽然跑出這句「舞台上早就空無一人,只有一只信封放在平台鋼琴上」便顯得非常突兀了。

建議作者不要忽視細節,以及切勿為了推展劇情而塞一些東西行其方便(哎,我十分在意那個無線電),作者的文字和說故事技巧不錯,如果能好好掌握角色的行動應該能創作出不俗的作品。

2010年2月11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01.秘方

葉氏兄弟繼承了父親的肉店,可是弟弟離家,只留下兄長處理家業。某日店子發生火災,警察到場後發覺兄長被燒傷毀容,燻爐裡有一具燒成碳的屍體,被判定為弟弟,學習製燻肉的店員失蹤。店員的妹妹為了找尋真相,隻身來到這個小鎮打探。

很難給這作品一個客觀的分數,不是因為這作品寫得不好,而是因為這篇是一篇「致敬作」,在比較之下,也許因為缺乏某些原作的優點而過分刻薄。相信從上述的簡介已有人猜到,這篇作品和曾在第六屆徵文獎中突破複選的《燒鴨》十分相似。故事設定、大綱和角色也跟《燒鴨》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最後的謎底。在網路搜尋一下,發覺作者果然是特意向《燒鴨》致敬而創作本篇,這種「舊片新拍」的做法實在少見。

單以詭計而論,這作品的謎面雖然和《燒鴨》接近,但謎底卻遠遠不同,加添和改變的伏線不多,但足以扭轉局面,可見作者對謎團設計有一定實力。我記得在台灣推理夢工廠讀《燒鴨》(改名《燒鴨.斷指.手足情》)後,感覺作品的唯一缺點是意外性較弱,其他部分可說是一流,而現在這篇作品在驚奇度上大大加強力度,補救了原作的弱點。可是,一如很多好萊塢翻拍的電影一樣,即使成功改善了前作的某一項缺點,卻在其他地方大大削弱,出現「珠玉在前」的評價。這篇作品出現很多細節上的問題,比方故事設定的葉氏肉店,作者說明是賣肉的店子,葉爸爸到歐洲學習燻肉的技巧,這當然沒問題,因為西方的確有製作火腿和燻腸的鮮肉店,可是故事開始不久,我們便看到這家葉氏肉店還設有堂食賣燒臘飯。台灣真的有這種同時賣「鮮肉、肉腸、燻製肉類、燒臘、白飯小菜」的食店嗎?即使有,由「一人打理」也未免太誇張吧?《燒鴨》裡的燒臘店設定十分完備,每一個細節也兼顧到,貼近現實,所以呈現出超卓的真實感。我想,作者也許想脫離原作的某個設定,加入特有知識(意大利燻肉),卻為了貼近原作而保留了「設堂食的燒臘店」,令設定變得奇怪,像在法國料理放叉燒加醬油。既然要加「歐洲式設定」,不妨把店子改成燻肉的專門店,顧客來買香腸燻肉便好,萬一真的想留下「讓顧客逗留」方便說故事,設兩三張高桌賣啤酒和香腸小吃便成--我認為作者乾脆把故事背景換成國外可能更簡單,反正他或她投稿的另一篇作品便是以美國小鎮作舞台。

另外還有一些細節和對話沒兼顧前因後果,依從原作的劇情變得有點令人不解。例如謎底既然如此,某女角出場時某角色沒有反應便有點奇怪,另外檢查身分證一段也沒有說清楚理由,只能由讀者猜測,此外女主角到店裡打工的安排也遠不及原作細膩(這就是我說比較之下更突顯此作某些短處),變得頗為突兀。作者的文筆不俗,敘事有條理,整篇作品不錯,建議作者留意細節,代入角色思考,相信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第八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個人心得 前言


各位好,在下是陳浩基。今年有幸擔任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初審及複審的評審之一,令我體會到從另一個角度參與徵文比賽的困難和趣味,有苦(在短時間內讀大量作品)有樂(率先讀到一些優秀的故事)。

前年我第一次參賽,入圍結果公布後看到評審之一的寵物先生老師(笑)在部落格裡發表對每部參賽作品的詳細意見和感想,我覺得很感動。去年李柏青兄陳嘉振兄也有為落選作品寫簡評,他們的熱情和投入亦感染了我。我深明對創作者來說,最心痛的不是批評,而是無視,所以擔任評審以後,我便打算為分配到的稿件寫寫讀後心得,提出一些個人看法,分享交流一下,希望讓參賽者知道他們的作品是有人用心看過,而不是丟進一個不見底的漩渦裡碰運氣。本來沒打算把六十五篇全看完,不過最後提起幹勁,把所有作品都KO了。先聲明一點,以下各篇的評語都是個人心得,並不代表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更不代表全體評審,各位請把它們當成一位喜歡寫作的推理迷的意見便好。當然,如果你覺得文章言之有理,我會十分高興,如果你認為我大放厥詞,不同意的話亦不妨提出你的觀點。(我大概會轉載文章到協會的討論區,想討論的話在那邊可能更好)

因為我也試過在不同的徵文比賽中落選,了解對落榜的參賽者來說,知道結果後總有點失落。我猜大家不一定是為了名利而參賽,投稿只是期望他人對自己的認同,作品入圍代表一種肯定,我們都希望得到讀者的讚譽,希望獲得創作的推動力。我想說的是,這次比賽中落選的作者不用灰心,因為這一屆中有不少作品我相當欣賞,也一樣被刷下來(當中甚至有進不了複選的作品),畢竟競爭激烈,未能晉級可說是非戰之罪,更何況要在九位取向不同的評審手上拿下足夠的分數,簡直是難上加難。例如在決選前敗陣的〈殘存灰燼之最後謀殺〉、〈牙牙〉,複選止步的〈K的訊息〉、〈魚勾〉、〈畫師邸事件〉、〈藍達的奪命詛咒〉等等,我個人都給予很高的評價,而像〈酒殺〉、〈拼湊〉、〈柳紅〉、〈愛的圈套〉、〈新聞製造家〉、〈紅蓮湖之死〉、〈實驗(劇場的)殺人〉這些作品,它們都有獨特的風格或主題,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上舉出的不是全部,往後我會在心得裡說說我對每篇作品的觀感。入圍的五篇作品的心得我亦會寫,但現在不多提了,只能說一句我覺得它們都是好作品,當中有令我拍案叫絕的故事。

我沒法像寵物先生寫得那麼詳盡,大概每篇只寫三百至五百字左右,偶然有些會上一千字。寫得長不代表作品好,寫得短亦不代表作品爛(或相反),純粹是出於個人觀感,覺得有多少東西想告訴作者,便寫多少。所以如果看到你的作品的感想特別短或特別長,請不用胡思亂想,我沒有加入潛台詞,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笑)我會每天貼一至兩篇的心得,請不要催促我。

總之還是那句老話,就算我的評語有點嚴厲也好,你願意把腦袋中的意念寫出來,已比那些光說不做、光想不練的傢伙強上百倍。這個世界也許有天才,第一次寫小說便能寫出精采的作品,但在寫作的舞台上天才不天才沒關係,你願意下苦功,能賺取讀者的欣賞,你便和那些天才站在同一水平上。如果你自問「我就是喜歡寫推理小說!」,別猶豫,寫吧。期待下屆你的參與。

※注:如果有參賽者不希望我把評語公開,或是不想我把故事簡介寫出來,請留言給我。我可以私下把意見告訴你,或是只公開意見不說明故事的大綱。不過我能保證,在感想中不會有劇情透露(爆雷),介紹大概和一般封底的內容簡介差不多。有任何疑問歡迎提出。謝謝。

其他評審心得:
李柏青:2009年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文學獎短評(一)
李柏青:2009年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文學獎短評(二)
李柏青:2009年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文學獎短評(三)
陳嘉振:◎第八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紀錄(上)參賽稿件破新高
陳嘉振:◎第八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紀錄(中)更為激烈的競爭
陳嘉振:◎第八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紀錄(下)入圍佳作與遺珠

相關網頁:
第八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 參賽名單
第八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 初選名單
第八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 複選名單
第八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 決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