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12.〈聞臭師〉.nebura、葉荒

失業的小紅嗅覺異常敏感,老是覺得寓所隔鄰的鐵板燒店傳出異味,於是經常打電話向議員投訴。議員助理們被小紅纏得頭痛,無奈之下,決定找俗稱「聞臭師」的嗅覺鑑定員出馬……

請容我直說意見--本作雖然結構完整,但比起「一篇推理小說」,它更像是「一部推理小說的開頭」。故事中有一個謎團,但因為本作帶出一個特殊元素(聞臭師),於是讀者無法了解故事風格,讀至結末時,才發覺原來謎團是日常生活之謎的類型,這未免有點反高潮。作者們花上大量篇幅去說明「聞臭師」的工作過程、資格出身,以及嗅覺與氣味的關係,架起一個完整的邏輯設定,可是這些元素只用來解決一個小小的日常之謎,有種殺雞焉用牛刀的落差感。

其實本作在故事結構上不差,如果不以推理小說的角度來看,是一篇簡單而清新的生活小品,但著眼於謎團(或邏輯推理),就明顯不足。我上面說過,本作似是一部推理小說的開頭,是因為聞臭師的職業具備豐富的可塑性,光是利用氣味來調查命案、綁架案、失竊案,或是任何不可思議的無犯罪謎團,都能創造出精采兼別具一格的推理作品。舉例說,本篇既可以往驚悚推理發展(鐵板燒店以屍體作食材)、也可以寫成寫實派社會推理(鐵板燒店用上有害的化學香料吸引客人)、甚至變成敘述性詭計(嗅覺的主觀性),而作者們卻選用一個驚奇感較弱的謎團,實在令我覺得非常浪費。如果作者們打算繼續經營,寫成系列作,我會十分期待後續的發展。

2012年11月9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11.〈高中生〉.黃雅靖

果農在山上發現難以置信的光景--十二個高中生的屍體吊在樹上。是自殺還是他殺?事件背後有什麼真相?

不好意思,我武斷地猜一下本作的寫作背景--故事有不錯的開頭,可是剛說明現場的情況,故事就躍到半年後,警方收到死者的信,說明事件真相--我想,作者可能是沒能趕及截稿期限,於是把半完成品投給主辦單位?而且字數亦未達下限,所以本篇沒有參與評選。

因為我不清楚作者是否真的覺得本作已經完成,所以就不逐項分析說明心得。概括地說的話,本作有一個有意思的發端,真相雖然老梗但仍有可以寫成精采作品的潛力,不過因為沒有任何推理過程與伏筆,就像剛吃完頭盤就給送上甜品,根本無從判斷這一頓晚餐是否好吃、廚師功力如何等等。希望作者下一次能寫出一部更完整的推理作品吧。

2012年11月8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10.〈發條紙鳶〉.菜民

小四的小書最喜歡到河邊放風箏,可是某天他的風箏掉到對岸了。一位親切的大哥哥把手上的風箏送給小書,然而小書之後被母親阻止到河邊遊玩--因為河邊發生了殺人事件……

文筆乾淨俐落,敘事風格充滿童趣,故事結構工整,是一篇佳作。作者掌握到小孩子的神韻,調子清新自然,雖然謎團以殺人事件為主,卻沒有讓讀者有太大的心理負擔。作者對細節描寫很老練,諸如角色的小動作、環境中不起眼的小事物,作者都有考慮,這種技巧對推理創作有很大的助力,因為可以在讀者不知不覺間埋下伏線。

在謎團設計上,我認為本作的詭計略嫌簡單,甚至有讓人質疑之處(我指的不是物理上的可行性而是角色對某關鍵證物的處置),但或許因為故事的主角是小孩,這種簡單的謎團反而跟整篇作品有良好的配合。事實上,我覺得本作中謎團只是一個元素,作者想說的不止於此,還包含了家庭、人性、兒童成長、貧富等社會題材。在推理上或許稍有瑕疵,但整體來說,本作帶出完整的訊息,相信讀者們都會體會到作者放在字裡行間的深意。

2012年11月7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9.〈染紅的夏夜〉.Angeny

小秀一行八人到郊外大宅旅行,夜間說罷鬼故事,進行試膽大會--可是,試膽大會完結後卻發現一人失蹤。真的有紅衣女鬼索命?

基本上,當我看到文章初段角色一個又一個蹦出來時,我是有點納悶的。對讀者來說,角色名字只是一個符號,要讓人對角色留下印象,必須利用一些特徵描寫;如果沒有多說,那就得把人數盡量減少,令讀者聚焦於某一兩位角色身上。而本作一開始就冒出八位角色,連性別年齡外表都沒有詳寫,坦白說我無法認清人物,只能以旁觀的角度去看故事。其實本作的角色數可以減少幾個,尤其在最後時,讀者會發覺當中幾人實際上對劇情沒有幫助,集中描寫可以令故事更緊湊。

故事的氣氛描寫倒是有一定水準,無論在一開場的鬼故事、試膽大會,或是命案發生後眾人的沉默與不安,以至結尾的最後一句,那種詭異陰森的氛圍營造得不錯,作者在控制節奏上處理得很好。敘事也算清晰,本來人數過多讓我有點頭痛,但作者有條理的敘事能力補救了不少;可是推理線上只能說是差強人意,雖然沒有犯駁之處,但伏線鋪得頗為不足。偵探角色推理出來的結論合理,卻不一定是「唯一解」或「最合理解」,在此就顯得說服力不足,有種「作者說了算」的味道,甚為可惜。

作者大概是恐怖推理的愛好者,以本作為試金石,雖然不能說是佳作,但方向正確,算是踏出了穩妥的第一步,以作者首次寫作來說,已經合格有餘,值得鼓勵。我想向作者建言,恐怖小說有趣的地方,不單是氣氛環境的塑造,更強調了某種異樣的中心思想,如果以推理小說來說,可能是奇詭的人性、極端的行為、反常的動機等等,本作的謎團如能加入這些元素之一,應該會更能引發出當中的趣味。

2012年11月6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8.〈都是他們惹的禍〉.慕痕

鐘依高中的「疑難雜症通通OK社」社員在社辦發現沒有署名、沒有收信人的信件,只好從信件內容找尋蛛絲馬跡,完成這個奇妙的委託--可是要在一所高中之內找到目標人物,該如何推理?

由於在閱讀本作前,已得悉本作獲是次比賽的首獎,資深推理作家兼評論人呂仁兄更大讚,所以我是抱著相當大的期待度來閱讀本作的(一口氣把標桿提高了不少)。坊間常言道「期望愈大失望愈大」,結果呢--好傢伙,本篇完全沒有辜負我的期望,水準相當高(甚至比我預期更高),而且正如呂仁所說,讀後餘味極佳。

作者在文筆和敘事上都很老練,尤其角色塑造得非常立體,社團五人各具特色,在對話上突顯出每人的個性。作者更聰明地以綽號替角色命名,像「隨便」君的口頭禪就是「隨便」,對話(和吐槽)亦寫得很有趣,充滿青春氣息。單以這方面來說,本作已具備優秀青春小說的特徵,足以吸引讀者看下去。

而在推理方面,從一段文字(信件)去推理收信人的點子,一向是推理小說的好題材之一,如何在文字中找出關鍵字?為什麼寫信的人會寫A而不寫B?這些提問和解答都呈現出完整的邏輯趣味。在這部分,作者或許沒有在事前投下全部伏線(例如列出課室的位置、每班的學生和導師名單),但基於這是青春推理而不是嚴謹的本格推理,太繁瑣的資訊反而有礙閱讀,作者做出的取捨我認為很合理;而且在找出收信人的過程有加入轉折與盲點,最後發現的關鍵詞也足夠支撐這謎團,如果以年輕讀者為目標,這種程度可說是恰到好處。

不過,若然光以「找到收信人」作結,我頂多會說本作是「良作」而已。本作的最精采之處,在於「破案」之後,作者以最後一小段,含蓄但明確地帶出另外兩個事實,而這兩個事實其實一直在探案過程埋下伏筆。這些伏線埋在故事前段和中段,讀者閱讀時或許會覺得有少許不協調感,但會因為集中在故事主軸而跳過,當讀至結局時,才驚覺那些「不協調感」實在是真相,作者很公平地描寫了這兩個事實,只是讀者不察覺而已。這種手法相當上乘圓潤,在如此短的篇幅中運用自如,著實令我嚇一跳。

很坦白說,本作的調子和角色們我都好喜歡,如果作者將其寫成系列作,我一定會捧場。當然,下一篇到底能否具備本作的水準,我想就連作者都不敢確定,但本作的確讓我驚艷,尤其在構成力和敘事技巧最突出。詭計點子可能講靈感,但構成和敘事則是寫作風格,我相信本作的成績,並不是一次幸運的巧合,絕大部分出於實力。期待作者新作,希望有機會在其他舞台(像台推徵文獎)讀到這位作者的作品。

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7.〈音緣盒〉.八部雷特

大智為了買禮物給女友若瑜,在一個古董攤販找到一個音樂盒。約會後翌日,若瑜卻因故受到驚嚇,精神恍惚,被母親送進醫院。到底什麼東西引致她精神崩潰?

一如作者在後記所言,本作很有海龜湯的風格。主角調查女主角病因、抽絲剝繭的步驟清楚,這一點值得讚揚,不過因為謎團在設定上(若瑜發病的原因)稍欠一些說服力,令這個優點失色不少。事實上,當我讀到最後一部分,我還以為作者留有一記回馬槍,揭開真相之中的真相(我以為女主角母親所說的往事只是女主角聲稱的事實),然而預想卻落空了。這部分(女主角的行為)只要稍改一下,應該可以大大增強故事的前因後果的呼應感。

另外,我覺得本作在風格上和謎團並不配合,影響了作品的觀感。本作的謎團一如海龜湯,是以懸疑、驚悚為賣點,作者在結尾投下的點子也明顯帶點靈異(巧合)的趣味;可是本作通篇以一種明亮、愉快的氛圍去推演,無法突顯謎團的恐怖感。嗯,這一點應該算是比較深入的技巧話題,對新手或業餘創作者來說,可能有點苛求,不過因為我覺得本作謎團的驚悚懸疑主軸蠻紮實,所以儘管多說幾句,也希望可以讓一些新手作者朋友得到一些啟發。本作故事開始時以現有的風格去描寫沒有問題,但當主角發覺女主角沒有接電話後,可以一步一步把氣氛轉成陰沉。女主角為什發瘋了?她到底看到什麼恐怖的事情?男主角到女主角房間查探、發現音樂盒暗格等情節,都可以用恐怖小說的手法去包裝。

舉個例子:(希望作者勿見怪,我借用您的作品來闡明一些寫作心得)

(原文)
「難道是這裡面有什麼恐怖的東西嗎?」邊想邊打開音樂盒的大智,卻只看到一張照片躺在底部。

(驚悚的寫法)
「難道……這裡面有什麼恐怖的東西嗎?」
大智伸手,拈住音樂盒底部的蓋子,卻猶豫起來。他不知道裡面有什麼恐怖的東西,足以令若瑜精神崩潰--可是他知道,這裡面的「恐怖東西」會是解開謎團的線索。為了讓若瑜康復,大智鼓起勇氣,一把翻開那個蓋子--
躺在暗格中的,只有一張平凡的照片。

不少推理創作者很在意故事如何推演,以上面的例子來說,需要交待事實「大智打開音樂盒發現照片」,就用最直接的方法告訴讀者。如果以謎團掛帥的作品,這做法很合理,但若然故事帶有強烈的懸疑味,就不妨多修飾一下,控制一下節奏,拖慢一點讓讀者投入,即使文筆普通(在下自問文筆一向普普,不懂寫出詞藻華麗的句子),出來的效果也會更理想。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6.〈對不死者的復仇〉.葉荒

星和費洛發明了不死藥,但星的戀人夏湼偷去碩果僅存的兩顆藥丸之一,變成不死人,為了復仇,星奪走餘下的藥丸,背叛了拍擋費洛。而這場復仇,延續到五十年之後……

相當有趣的作品,作者巧妙地利用設定製造盲點,從篇名開始佈局,令真相揭曉時帶出很不錯的意外性。角色的談吐似乎跟年齡有點不符,但因為這是個科幻故事,角色不老不死,我們所知的社會法則未必能套用在他們身上,所以即使角色活了上百年,語氣卻跟外表一樣年輕,我覺得尚可以接受。

本篇在文筆敘事等等都具有水準,謎團亦有很有趣,我唯一的疑問是,本篇作品類型上傾向「有推理元素的科幻小說」,而不是「有科幻元素的推理小說」。沒錯本作有一個核心的謎團設計,角色也有「復仇」這個常見的推理小說動機,但我總覺得這故事只落在廣義的推理小說類型上。我想,這是因為作者沒有製造某些不協調感來「預告」核心詭計,令讀者無法推理,更重要的是復仇的部分並不吃重,無論在前導(主角被戀人背叛後背叛拍檔)還是過程(主角追蹤至某城市),作者都只是蜻蜓點水式的帶過,反而在說明「不死人」的設定上花上不少篇幅。

其實純粹從讀者的角度來看,是「有推理元素的科幻小說」或是「有科幻元素的推理小說」都不要緊,重要的是「這是好看的小說」,而本篇絕對稱得上好看有趣。當然,如果拿來參加推理小說比賽,就可能有點吃虧了。

2012年11月3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5.〈薦逐客書〉.Fish

連鎖商店K超市的C店發生命案,一名經常找碴的奧客於倉庫被絞殺,屍體懸於半空。K超市的李老闆在案發後收到王店長的email,說明案情,以至案件的推論……

本篇在作品集中排在〈藝術在命案之前〉的後面,令我不禁莞爾。我說過〈藝〉是一篇工整傳統的作品,而本篇則幾乎有著完全相反的調性,工整度欠佳但設計相當反傳統,兩部作品放在一起,相映成趣。

本作以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店長給老闆的信,第二部分是一篇日記。作者安排了一個十分傳統的謎團,並且花不少篇幅描寫拆解犯案的手法和過程--然而,真正的趣味在於日記的部分。作者很聰明地利用文本中的文本(信件)的特性,加入了後設元素,沒有明寫故事內容,純粹讓讀者以這兩篇文章捉摸事件的真相。如果以嚴謹的推理角度來看待本作,讀者可能會有所不滿,因為最終謎底幾乎無任何線索提供,讀者無法參與推理;但我認為這反而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賣點,因為伏筆愈少,露餡的可能就愈低,驚奇感就愈大。寫解說的推研前輩指出作者可以加強動機和人物描寫,我認為是一個可行方向(強調故事的前因後果,增加公平性),但我覺得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保持這種曖昧的氛圍,把故事定位在懸疑(非本格)的類型上。

如果以上述後者的角度來欣賞本作,我覺得要改進的,是信件部分的描寫。作者在信件的前段和後段明顯有不同的目的,前段是讓故事跑本格解謎路線,後段卻是為了製造日記部分的驚奇感而編排。我相信,作者是想在類型上誤導讀者,而這招的確相當吸引;奈何這信的前後兩部分之間實在轉變得太突兀,甚至讓我有更誇張的聯想(就是信件前後並非由同一人所寫),於是令作品的完整性打了折扣。我的意見是,本作的核心謎底有足夠威力,信件前半就不用寫成本格作品誤導讀者,如能貫徹後半部的那個中心思想應該會更好。若然作者真的想保留本格解謎的部分,我建議可以考慮多幾招,例如分成三部分(警察報告、信件、日記),或是採用我上面說的某個聯想(信件非一人所寫,在日記中透露這事實)等等,這樣可以減輕突兀感,亦讓那個精采的核心謎團埋得更深。

最後想提一個小意見,我想作者的寫作經驗不太豐富,故事開始時有很多過長的句子,令我看得有點辛苦。有些新手不懂得寫長句,老是把句子斬得七零八落,但也有人會把兩三句句子硬湊成一句,變得很累贅。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問題句子都在故事前段,到底是作者在後期已「升了等級」,還是那是特意寫成的贅句(因為信件是由故事中的角色所寫),我就不得而知了。(笑)

(P.S.好奇一問,日記的時間是am還是pm?如果真的是am,似乎信件和日記的時點有另一種意義?我可能錯過了。)

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4.〈藝術在命案之前〉.徐永為、林承樸、蘇哲民

政大藝展的展品遭破壞,被噴漆塗汙,而主角阿推慶幸室友學文的作品倖免於難之時,卻傳來校園有人墮河死亡的嚇人消息……阿推的同學禮子卻看穿真相,領著阿推進行她的偵查。

相當工整的作品。詭計設計上頗為傳統,但作者們有條不紊地把線索和推理過程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光這一點就顯出作者們的創作經驗。在角色設定上亦有亮眼之處,偵探和助手的對答逗趣,而且作者們利用熟悉的政大校園作為舞台,即使讀者如我未必到過政大,也帶出一種現實感。這一點很值得新手借鏡,不少初涉獵推理創作的朋友,都喜歡用架空的環境作背景,但如果經驗不足的話,同時處理虛構的人物、事件和地點,有可能會超出腦袋的負荷。

本作的弱點在於人物太少,降低了意外性,部分伏線也沒有明寫,直接由偵探道出,令解謎一段略為失色,但在這類短篇(幾乎是極短篇)的篇幅之中,這些都是非戰之罪。另外我有一個小疑問,故事尾聲偵探向某角色道出破壞作品的犯人沒有破壞某作品的原因,我好像有點搞不懂當中的關係,或者有機會我跟作者聊聊,看看我是不是有一點小誤解。

2012年11月1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3.〈兩分錢幣〉.殺人種樹

徵信社調查員詠生接受好友委託,調查一個咬幣魔術的手法。美女同事筱琳跟隨詠生往委託人家作客吃飯,二人能否解決對方的疑難?

先兵而後禮,我先道出我對本作的批評。作者的文筆頗生硬,而且敘事欠缺條理,這讓我難以投入故事,尤其作者並沒有依循傳統的「事件→調查→解決」路線,故事發展到中段讀者才會知道主角要調查的是什麼(事實上作者也沒有明寫,交待得頗為曖昧)。而在破解魔術的內容上,正因為作者敘事功力未夠,光以文字去解釋這種用圖片也未必令人看明白的情節,實在有點「強讀者所難」。我建議作者多花工夫在文筆和敘事上,文筆不用華麗但必須清晰,敘事方面則要抽離作者的身分,嘗試以讀者的角度去看看「一無所知的讀者到底能從段落中了解多少內容」。

雖然有上述的意見,本作也有好些令我覺得亮眼之處。委託人背後的故事設定很有人情味,不少新手寫推理小說,往往只在意謎團而忽略感情,本篇在這一點表現得很不俗;另外,作者很聰明地建立了額外的謎團--讀者一直留意魔術和委託人背景的部分,實際上,作者在角色之間插入了另一個謎,而這個謎底由主角輕描淡寫地揭穿,感覺相當不錯,亦能突顯主角的精明。因為本作寫的是無犯罪推理,所以第二個謎團的設計加強了本作的趣味,跟主線有著相同的日常推理氣氛。

最後有一點想問一下,故事一開始說沒有事情能難倒主角超過三個小時,但為何本案最後他索取三天的收費?(所以他除了是一位厲害的偵探外,更是一位很懂得賺錢的偵探? XD)

2012年10月31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2.〈墮天使〉.洪冠宇

推理作家AS遇上創作瓶頸。她收到恩師日詩來信,於是回母校探望,然而日詩突然收到工讀生阿肋的求救簡訊。二人趕緊到阿肋的家,而在大屋內等候他們的,卻是另一則密室殺人……

〈食屍鬼〉的續作。讀畢本篇,我就更確認對前作(和作者)的想法,就是文筆不錯、推理發想有趣、講故事和編故事技巧有待改進。

本篇在謎團發想上比〈食屍鬼〉更大膽,而正如作者在後記所言,他意圖顛覆推理小說的架構,這一點上的確超乎讀者意料。問題是,「顛覆」其實是相當高深的寫作手段,就算是老手,也不敢輕易挑戰。常見的顛覆「玩法」有兩種,一是以戲謔的方式來嘲弄某些「老梗」,一是利用老梗的法則製造盲點來嚇讀者一跳。本作算是後者,不過,作者只集中在「如何顛覆」這命題上,忘記了推理小說另一個重點--「合理性」。合理性不單指謎團在物理上是否可行,更包括了角色們的動機、想法和行為等等。本篇作品在角色的動機和行為上沒錯很突破,但卻缺乏「人味」(這令人想起坊間對金田一漫畫的吐槽--「鼻屎般的動機、汪洋般的殺意」)。因為讀者是人類,所以太超越的點子,縱使打破了種種舊規則,得不到讀者的認同,就容易被讀者嫌棄。

當然,一味在乎讀者觀感而創作也未必是好事,如果作者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志氣,跑這路線也無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勵。不知道作者有沒有讀過《獻給虛無的供物》或《世紀末偵探神話/舊約偵探神話》等作品,如果想以「顛覆」或「犯規」作為寫作手段,不妨參考一下。(不過要小心自己的創作方向變得愈來愈小眾喔)

2012年10月30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1.〈食屍鬼〉.洪冠宇

推理作家AS跟恩師日詩協助警方調查一起血腥的案子--在紗廠的倉庫中,失蹤的前廠長伏屍密室之內,而且屍體斷去一臂……

我覺得一篇推理小說,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優劣--文筆、敘事和謎團。本作的作者文筆不錯,氣氛營造很出色,雖然偶有沙石,但相信累積多一點寫作經驗,他或她的文字本身會是吸引讀者目光的利器。謎團方面,發想亦相當不俗,單以核心謎團有其精采之處,可是為了配合這個謎底,犯人的設定就顯得太薄弱,有自圓其說之感。或許是因為篇幅所限(或是角色人數所限),無法在故事中埋下伏線,難以凸顯本來很有趣味的謎底,令我有種「失之交臂」的感覺--作為篇名的「食屍鬼」跟核心謎團的呼應性極高,光這一點我就覺得值得一讚。

然而,我認為本作的敘事是最弱的一環。可能有些讀者會覺得,本作的弱點是推理過程,以及作者對謎面的細節的掌握不足,但我覺得,有部分推理上的弱點其實出自作者在「講故事/編故事」技巧上的不成熟。無疑在辦案程序上有好些錯漏(像屍體不會放在現場一日一夜,應該在搜證後立即送到殮房進行驗屍),甚至有前言不對後語的問題(前面說屍體遭砍掉左手,後面卻說屍體沒有右臂),但真正影響讀者觀感的,是作者沒有清晰有條理地讓角色們推演劇情。作者描寫現場的氣氛很到位,可是只讓讀者感受到那個氛圍,而無法透過角色們了解環境的細節,讓讀者投入角色的身分。這一點有點難解釋,不過我想作者假以時日,就能改善這個敘事技巧,因為如何把一個故事說好、如何讓角色們有血有肉,在乎寫作經驗和人生體會。

第三屆台灣校際推理社團聯盟徵文獎心得 前言

先說明一下,我不是評審。話說今年夏天,台灣各大學的推理社團辦了聯合暑訓,其中一個活動是徵文比賽,字數限五千至一萬五千。作品收錄在一部作品集內,而呂仁是負責寫解說的推研前輩之一,他把文章和心得轉載到部落格上。我看到他的介紹後,就表示有機會的話也想讀讀看,沒料到暨大推研的名人(笑)余小芳就告訴我可以給我檔案。難得有緣,有幸讀到這些作品,我就當然要禮尚往來,在這兒寫寫心得,跟各位作者交流,分享一下看法。我將會以一天一篇的形式貼出心得,歡迎各位作者或各推研的成員來交流意見。

其實,創作五千至一萬五千字限的短篇推理是相當考工夫的。根據我的經驗,五千字以下的推理最難寫(太短了!),其次困難的就是五千至一萬五千。這個字限不但講究作者的控字能力,也規限了謎團的規模。以我所見,不少推理創作新手會將謎團複雜化(例如多殺幾人)來掩飾不夠力度的核心謎團,但限字一萬五千以下,作者就難以用這手法轉移視線,可說是一招見真章。而從結果而論,這次的作品整體來說相當不錯,在這個條件下仍有好些佳作,實屬難得。

總括而言,這些作品跟台推徵文獎有一些差異,我不是指水準高低,而是這些作品都顯示出作者對推理的看法。台推的比賽是公開賽,往往有一些非推理的投稿,作者也未必有什麼對推理小說的立場或見解;但在這個大學推理社團的徵文獎中,我幾乎可以看出每位作者的寫作動機、對推理的想法、意圖讓作品呈現出哪一種推理小說類型的模樣。沒錯有些作品在文筆或敘事上比較稚嫩,也有些在謎團設計上顧此失彼,但對推理的熱情卻十分明顯。如果說能出版商業推理作品的作者是寶石,那麼這些參賽的大學生就是寶石的原石。也許有點粗糙,也許未經琢磨,但每一顆都隱隱發出光芒。

期望各大學的推理社團繼續努力,讓這些有機會成為獨當一面的推理作家的年輕人有更多的寫作機會,彼此切磋。日本推理小說界的繁盛,京都大學推理小說研究會功不可沒,說不定台灣校際推理社團聯盟就是華文推理的「京推研」哩。

2012年10月29日星期一

第十屆徵文獎決選入圍作品詳細評語


之前提過,我會公開我對徵文獎入圍作品的詳細評語(即是我交給決審評審們的報告),現在就將它們貼出來,並加上一些補充。因為會提及內容,所以未讀過作品的朋友,請自行斟酌是否點開喔。


27.死亡遊戲
無雷心得:【徵文獎心得】27.死亡遊戲
  • 深度略嫌不足。我所說的深度,是指對人性描寫的深度、對謎團的深度、或是敘事手法的深度。三者不需兼備,只有其一則已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可是本篇在這三方面也不夠深入。單以這角度來看,另外三篇作品更勝一籌,均有深入或革新之處。其實以同類型作品(金田一一式或輕小說推理)來說已非常出色,問題是這類型有其限制,不能寫得太「深入」,否則可能失去喜歡這類型作品的讀者。
  • 郵輪上的謎題令故事失焦,變得冗長。作者大概是想利用前段的「斷指」來跟主謎團作出呼應,問題是首段的謎團弄得太大,卻不見得特別吸引,沖淡了主謎團(孤島殺人)的氣氛。這個我認為是本作的敗筆,尤其是短篇作品,作者必須考慮讀者的閱讀節奏。
  • 不過雖有以上缺點,本作仍相當不俗。對青少年來說更是具有很高的親和力。
  • 個人而言,我認為這位作者的前作(去年的投稿作品)在節奏上更出色,但本篇在主謎團的佈置、以斷指來反覆製造懸念的玩法則更進步。如果作者努力經營本系列,或許可以吸引好些年輕的讀者,留意台灣本土的推理作品。正如某複選評審的評語,「這位作者已經比金田一漫畫的天樹征丸寫得更好了」。
補充:
我聽過一些質疑本作水準的意見,不認同本作入圍決選,甚至懷疑評審的判斷。我不是初複選評審,但也讀過所有作品,依我的標準,有五至六篇作品跟本作水平相近,如果本作落選,被那些作品頂上,我也不覺得出奇。不過,我想強調的是「相近」,即是說,每部作品都各有優點缺點,初複選評審有此取捨,我相信他們有他們的考量。沒錯在結構上、方向上、謎團的細節部分等等,〈死亡遊戲〉皆有其短處,但我覺得在某幾處它頗成功--這篇比本屆任何一篇作品更容易被青少年讀者接納,同時亦具備明確完整的推理元素。

打個比方,從我的角度來看,〈舉手之勞的正義〉比〈死亡遊戲〉強很多,那種精緻的描寫、緊張的氣氛塑造、主題的深入度,後者明顯不及。但如果以一位讀慣輕小說的高中生來說,〈舉手之勞的正義〉很可能看了幾段已看不下去,而〈死亡遊戲〉卻能愉快地讀到結尾。〈死亡遊戲〉是跑年輕動漫風格的推理作品,在那個框架之內,我認為已算是一篇佳作。問題是那個框架有其限制,能同時兼具吸引少年讀者的動漫感、深入的主題和完備無瑕的推理元素,很困難。

我記得寵物先生說過關於類型的想法,我的想法也差不多。假如一篇作品的主題是心理懸疑,那麼我就很重視角色是否合乎人性;如果一篇作品是古典本格的暴風雨山莊,我就不會考慮角色的現實性,而在意物理機關的趣味性。在暴風雨山莊挑剔「為什麼這麼巧合竟然有法醫和偵探在場」「為什麼角色巧合被困」是無意義的,這就是我所說的「框架之內」的想法。

所以,如果以個人角度,去批評一篇作品優劣是絕對可以的,因為這是讀者的自由;但如果要質疑其他人對該篇作品的優劣想法,我覺得要先放棄主觀的角度,嘗試代入其他人的身分去多想一想。


28.舉手之勞的正義
無雷心得:【徵文獎心得】28.舉手之勞的正義
  • 堅實的社會派,卻加入了本格派那種不現實的「集體殺人」的趣味,這點很精采。
  • 主角調查的過程相當細膩,連像使用手機偷取資料的部分也寫得很緊湊有趣。集體殺人的點子其實很天馬行空,但作者令這題材變得寫實,是本作一大優點。
  • 缺點是推理線過度平坦。讀者從標題就能猜到謎底,作者幾乎沒有打算誤導讀者。雖然主角有進行推理,但讀者不能,作為「推理小說」的競賽,我不得不說這相當可惜。
  • 話雖如此,作為「犯罪小說」,本作相當優秀。如果說台推終於出現社會派作品奪得首獎,我認為本作具備足夠資格。
補充:
話說我在評審工作完成後很久,才知道本作的作者是天地無限(他之前用本名投稿),難怪文筆如此老練。


46.推理有時得在午餐前
無雷心得:【徵文獎心得】46.推理有時得在午餐前
  • 敘事手法很特別,一開始的小誤導(老闆在「忙」),在時間倒退至第二節時令人莞爾。
  • 對白幽默。〈死亡遊戲〉的對白也很幽默,但來得有丁點生硬,這篇卻沒有這問題,流暢自然而風趣。
  • 主角阿信的推理很完善。他的推理不是出於靈光一閃,而是有向讀者說明他的思路。不少推理作品會無視這點,只讓偵探主角「想到」就推演故事,但本作沒有這樣做,令主角的調查過程具備很強的論理性。
  • 弱點是謎底不複雜,甚至可說是相當簡單。十多年前的電影《終極警探》(Die Hard)的玩法已比之高明,像第三集的「恐怖活動→盜竊→銷毀黃金破壞國家經濟平衡→實際上沒有銷毀更是多賺一筆」,同樣使用類似的謎團,就比本作的構想多了兩三個轉折。雖說拿其他作品比較未必公平,但珠玉在前,只能嘆句無可奈何。
  • 雖然有上述的弱點,但主角的「論理性」對白補救了這部分。主角的想法描寫很具體,尤其在解謎的一段,充分說明了之前的每一個行動細節。比起「主角如何解決事件」,作者放了不少篇幅在「主角如何想到方法解決事件」,這是我相當欣賞的推理元素。

52.她的左眼所沒看見的謀殺
無雷心得:【徵文獎心得】52.她的左眼所沒看見的謀殺
  • 好強。我幾乎找不到缺點。(或者該說,就算有缺點,也被優點蓋過了)
  • 女主角玩俄羅斯輪盤的理由有點怪,用橡膠彈什麼的更是設計上行其便宜。不過這點我仍覺得可接受。
  • 女主角往額角開槍一部分亦有點不妥,因為自己往太陽穴開槍根本不用他人去查看是否成一直線。不過由於作者沒有明說,這部分能讓讀者「腦補」,例如因為這是一個「遊戲」,所以他們不會把槍嘴抵住太陽穴來玩(柯南動畫有一集就以此為題材,揭破「自殺」和「以為是遊戲偽裝成自殺」的分別)。槍管和額角有一定距離的話,作者安排的少年觀察是否成一直線的說法可以成立。
  • 我曾經懷疑一發槍聲會否造成永久聽障,翻查資料後發覺是事實(140分貝)。作者如果能夠加入這資訊,會令該情節更具說服力。
  • 這作品乍看推理線不強,但我認為這是「對讀者」的推理,而不是「對主角」的推理。表面上是描寫主角解開謎團(謀殺),但實際上,是讓讀者跟隨主角的步伐,了解村落的習俗、村民的想法、主角們的行為,從蛛絲馬跡找出「謀殺」事件的真貌。
  • 這是偽本格作品。雖然一開始祭出謎團(殺人),但中間沒有調查過程。我認為本作類似「日常推理」,只是故事中的「日常」是作者設定的村落的「日常」,在我們眼中變成了「異常」。這種手法我十分欣賞。
  • 本作的構成方法比另外三篇更特別,更顯出推理的趣味。
補充:
本作居然是作者的首作,著實令我嚇一大跳。

這次入圍的四位作者,其實都有不同的背景特色,〈死亡遊戲〉作者天棠有出版青少年小說,〈舉手之勞的正義〉作者天地無限是台灣推理界的前輩,〈推理有時得在午餐前〉作者董籬是年資深厚的全職小說家,〈她的左眼所沒看見的謀殺〉作者四維宗是位熱愛推理的大學研究生。或許正因為四位作者的創作背景相異,作品都具備不同的特色,表現出推理小說的多樣性。

2012年7月19日星期四

第十屆徵文獎心得結語

五十三篇心得貼完了,決選作品集《死亡遊戲》亦已經出版,各位有興趣的朋友請到7-11看看。去年和前年我在貼完心得後,都會總結一下,不過今年我不寫了,因為我在誠品站的專欄裡已寫了一篇頗詳盡的心得,各位可以去看看:

名為台推徵文獎的觀察報告

今年我不會出席頒獎禮,本來想過到台灣一趟的,但一來早前身體有點小毛病,二來寫作進度有點落後,還是乖乖留港較好(而且頒獎禮的日期決定得較晚,又碰巧遇上旺季,機票和住宿都比往年麻煩喔)。沒能跟各位參賽者見面交流有點可惜,咱們就在這兒筆談好了。順帶一提,各位參賽者或有意參賽的朋友不妨出席典禮,只要你喜歡推理,就能在會場裡遇上同好,有交流就會有進步,甚至可能碰上出版界中人,機會難得啊。

在首獎公布後我會再貼一篇更詳細的決選入圍作品心得,該篇是我作為決選評審的評語,包括分析優缺點等等(會有劇透),或許更會補一些新看法,各位不妨留意。

2012年7月18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53.醫心的物理治療師

身材肥胖相貌平庸的女主角因為腳傷住院,男朋友借故分手外遊,臨走更奚落對方一番,於是她在好友提點之下,決定改變自己。可是,她的腳傷未癒,又被物理治療師冷待,輾轉間,她遇上了改變她的那個人?

這絕對不是推理小說。這話有點狠,但真的,這篇作品沒有任何推理元素。在讀到中後段時,我曾一度懷疑像肥皂劇的故事底下其實有不為人知的陰謀,角色都有另一面,結果--沒有,這是如假包換的肥皂劇(愛情小品)。

因為類型不對,我也不寫太多心得了。只是我覺得,文章的粵語用得太多,香港以外的讀者一定看得霧煞煞,加上一堆錯別字,台灣的評審們應該看得很吃力吧。單純以小說而論,我認為故事並不吸引,雖然作者努力地安排笑點和有趣味的對答,但那些對白流於誇張庸俗,如果在舞台配合演員表情或許博得一些掌聲,但作為小說,味道就有點不對了。

【徵文獎心得】52.她的左眼所沒看見的謀殺

在柬埔寨某荒僻村落的船屋上,一名少年被槍殺,身上有兩處槍傷。主角被村民告知,凶手是跟主角一起在醫療服務團工作的她。凶手真的是她嗎?她為什麼要槍殺少年?在這條地雷滿佈、人命不值錢的異國小村裡,發生了什麼事情?

※決選入圍作品

極之優秀的作品。在閱讀過程中,我相當欣賞作者的文筆,寫景寫人都非常成熟,每一個段落都抓緊了讀者的視線。然而我一直在想「這故事寫得真不錯,不過中間的篇幅跟開首的謎團好像關係不大吧」,感覺本作的「故事」比「推理」優勝--閱讀到末段才發覺我錯了。每一個乍看只是用來推演故事的細節,都對推理線起關鍵的作用,令整部作品構成一幅工整、漂亮的推理拼圖。

雖然故事以謀殺案作為中心,但我認為本作實質是一種「日常推理」,謀殺只是主角和村民們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某個「特異點」而做成的結果。作者很聰明地把舞台設在柬埔寨,不但串連起故事的每一個元素,更讓真相來得實在和具說服力。讀至末段時,我幾乎有種在讀乙一的推理作品的錯覺,就是那種跳脫於傳統推理,卻把謎團演繹得淋漓盡致的趣味。

這作品我非常欣賞,我十分期待作者的下一篇作品。如果作者繼續以類似風格創作推理,說不定會為華文推理注入新的活力,增加華文推理的多樣性。

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51.魔幻感官

主角被鄰居王大哥半威逼半拜託,到調製香水精油的芳療學院當臥底,追查一位逃學離家的女生。在課堂上遇上另一位被委託的神秘女生,兩人合力追查之下,漸漸找到目標人物離家背後的真正原因……

單以小說而論,相當好看有趣。作者文筆流暢,情節起伏得當,角色非常討好,笨蛋男主角和電波女主角的相處極之吸引,對白清新幽默,作為一篇大眾小說,本作的水準甚高。作者使用女巫、魔法元素亦恰到好處,讓故事定位在現實和魔幻之間,即使有些微奇幻色彩,亦沒有破壞小說的邏輯趣味,讓故事中的犯罪事件具寫實性之餘,也保留了魔幻感和戲劇性。

不過,縱使本作有上述的優點,我認為它的推理含量未免低了一點。主角們雖然有進行調查,作者也有鋪設伏線,但對案件的描寫顯然不及對主角們的描寫深入,結局的部分沒有「解開疑團」的感覺,反而有「故事發展至此」的味道。換句話說,我覺得本作算是「具推理元素的愛情小說」,或是「奇情小說」。

作為一篇小說,我滿喜歡本篇的,因為小說的圓滿度極高,而且讀者想看的,作者都給予了。然而如果作者打算寫一篇推理小說的話,我會建議作者應該多加真凶和嫌犯之間的描述,一早帶出其餘受害者的資料,以及加強結局的意外性。當故事中「三道配方」的描寫出來時,謎底的流向已能預測,即使作者準備了一個額外的真相,但基於線索不足,那個真相就沒有「揭開謎底」的感覺,於是意外性就大大減少了。其實本作在結構和設計上有很大潛力寫成精采的推理小說,可惜作者的功力只表現在男女主角的感情線上,我只能說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小說,而不是成功的推理小說了。

【徵文獎心得】50.魂斷 石頭記

大學劇社即將上演每年均會演出的《紅樓夢》,小夜受好友之邀加入。然而,其中一名成員在閱讀室上吊死去,而演員們更接二連三出事……

四平八穩的本格推理。作者其實有一個好點子,借用《紅樓夢》的故事,把連續殺人事件包裝,甚至利用內容作為伏筆,令這起案子有多一層的趣味。在這方面,我覺得作者的做法不錯,奈何本作有一些缺點,無法借這個特色令作品挺進複選。

最大的缺點是作者太貪心了。在短篇作品中寫連續殺人事件不是不可,但難度一向頗高,因為字數所限,案子一多,就容易變得平鋪直敘,流於表面。劇社有九名演員一位導演,在不足二萬字裡有三起命案死了五個人再加一段往事,描寫就難以深入,情節只能著重功能性,角色就不夠立體。即使作者設計了合理的動機、動人的感情,但讀者根本對角色認識不足,又如何產生共鳴呢?更嚴重的情況是,讀者不一定留心每一個細節、每一位角色,人物一多,讀者無法分辨,角色只會變成「死者一號」、「死者二號」、「嫌犯一號」之類,揭露凶手一刻就失去震撼力了。

至於其他缺點,主要是詭計略嫌普通,類似的套路實在太常見,難以帶來意外性。我其實對這點不大在意,新瓶舊酒只要包裝夠好(瓶子夠新),就能吸引讀者,可是本作的瓶子也只是半新不舊,即使有一個好設計(借用紅樓夢)卻沒有好好運用,加上上述的問題,這瓶舊酒的味道就無疑太淡了。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49.賭我會不會殺你

靖南跟南楓在小學結識,成為朋友--雖然更貼切的是首領與部下的關係。「我們來打個賭吧!」是這群小孩的口頭禪,為了打賭對方敢不敢做某事,他們愈來愈荒唐。而這些打賭,卻延續到二人成年後,靖南的兒子身上……

文筆很不錯。作者的文字技巧很好,很容易讓讀者投入,而因為描寫生動,讓角色以及情景都變得很立體。故事主軸亦很不俗,圍繞著兩個主角的「恩怨」,製造出相當獨特的懸疑氣氛,配合角色的塑造,我覺得這方面相當出色。我認為這兩方面是本作的最大優點。

缺點方面,我覺得劇情交待得有點亂。一來視點沒有統一(有時用靖南作第一人稱,有時用南楓作第一人稱,而故事一開始卻用第三人稱),二來最後揭露真相時,因為逆轉的東西很多卻沒有花上長一點的篇幅去解釋,這就有點可惜了。另外,首尾導入的「死神」角色有點多餘,縱然當中跟某伏線相關,但故事主軸本來相當寫實,加上這種像輕小說的點子,我覺得對整體是弊多於利。我不是反對加入奇幻元素的推理作品,我想說的是,作者選擇加入某元素應該有其理由,像是扭曲推理邏輯、確立作品的風格等等,而偏偏在本作中沒有這些功用。

【徵文獎心得】48.偵探呂窗寒

女生霖鈴被發現在教室裡燒炭自殺。一眾同學對此感到訝異,有人提出疑點,懷疑霖鈴其實是他殺偽裝成自殺,於是眾人決定追查真相……

從這篇作品中,我可以看出作者的創作意圖。推理線的流向和節奏明確,以「起承轉結」來說,並沒有什麼差錯,開始時丟出引子,然後展開調查,讓偵探登場提出推理,最後爆出真相之中的真相。單看這方面,本作算是及格,可是,除此之外有太多缺點了。

致命傷有兩處。第一是線索非常混亂,讀者難以明確地得到訊息,證據往往在推理時突然冒出,缺乏合理的編排。或許作者的焦點放在最後的逆轉上,所以覺得在那之前線索稍欠條理不打緊,但我的看法是,即使是錯誤的推理也要有一定的公平性,否則會令讀者無法了解劇情。事實上,本作因為角色太多(十六人),線索就更顯混亂。

另一個問題是有太多缺乏合理性的推理。無論是詭計、佈局、犯案過程,都有種作者自圓其說之感,而某些推理更有過度賣弄之嫌(如果讀者對象是小學生或初中生就尚算合適)。除了這些問題外,也有好些怪BUG(像某角色離開現場,之後他又加入對話,然後又發覺他沒回來),而最後的謎底,很老實說,我真是沒有看懂,因為有太多地方交待得不清楚了。

我建議作者下次創作短篇推理時,減一下人數(六至七個角色就好),另外先列出所有線索,角色關係、事件次序,考慮一下哪條線索如何、由哪個角色、在什麼時候向讀者說明,當整理好後,再慢慢在故事裡鋪排出來。故事的節奏正確,但內容不正確,讀者還是無法享受故事的。

2012年7月15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47.聖煉

對血特別敏銳的方嗅到不對勁的氣息,在校園教堂裡目睹修女殺害神父、玩弄屍體再自殺的一幕。然而,從醫院醒來的他卻發覺他人一無所知,到底是他的幻覺,還是校園內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這篇作品幾乎沒有推理成分,大概應分類作驚悚小說(勉強可以算懸疑小說吧)。文筆不過不失,雖然有點亂,但描寫和敘事上尚算得當,反倒是描寫某些恐怖或詭異的情節比較深刻,更加強了我認為本作是通俗驚悚小說的感覺。

因為伏線不明顯,真相也只是作者以僅有的線索編排出來的一個狀況(即是說,謎面與真相沒有必然關係),在推理上我沒有可以說明的心得。如果以驚悚或恐怖小說而言,我覺得結局的設計算得上合理,問題是就算不是推理小說,作者也得解釋一下前段(尤其是冒頭一段的慘殺)的劇情。讀者可以從主角得知的真相中猜出那些事件的原因,但這卻留下更多的懸念,像事件背後集團的鬥爭、出現某些狀況後如何善後,主角在經歷過這事件後立場如何……事實上,我覺得本作最後並沒有完結。留白是小說的一種技巧,問題是本篇實在留得太白了。

【徵文獎心得】46.推理有時得在午餐前

歹徒設置炸彈,綁架了一整棟辦公大樓,上千人成為人質,勒索十億。時限是中午十二點,警察、媒體把大樓團團圍住,主角能否在午餐前推理出真相,解決事件,讓人質們獲救?

※決選入圍作品

充滿時代感,猶如在看好萊塢電影的推理故事。作者的文筆風趣幽默,說故事充滿技巧,尤其在一開始的章節編排更令人喜出望外,叫讀者會心微笑。在角色塑造和對白設計上非常老練,每個角色個性明顯,而一些落落長長的對白毫不枯燥,顯出作者的功力。

推理方面,瑕疵是謎底有點好猜,不過即使猜到真相仍不減本作的魅力。在線索舖排、說明調查過程、解釋偵探如何推理出真相等部分都相當仔細圓滿。我尤其欣賞作者清楚指出主角考慮過的每一個可能,為主角的推理找出合理的依據,而不是給予主角威能,讓他「靈光一閃」想到謎底。

我在讀本作時,不斷在腦海中出現影像化後的想像。台灣電影近年起飛,或許本作很適合改篇成劇本,拍成電影?不過,我認為本篇的篇名有一個瑕疵,縱使名字跟劇情相當貼切,但取這篇名,難免有種「騎劫」坊間熱門作品的感覺,容易讓讀者質疑作者借用其他作品的名氣。因為本作並非仿作或戲作,亦不是拿該本熱門作品為元素的後設小說,雖然這名字相當吸睛,也容易讓人記住,但未免削弱了本作的原創性,有點可惜哩。

2012年7月14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45.貓飼

野貓斑耳的老爸死了。在野貓族中擔任老大的老爸一死,野貓群為了誰當新首領而展開紛爭。而這個時候,一場微妙的意外,讓斑耳跟人類少女惠美結下奇異的關係……

我之前曾在參賽作品〈伊底帕斯之謎〉的心得中,說過如果本徵文獎不是推理小說比賽,由我一人當評審的話,該篇作品會得首獎。其實我的話沒說完,這個虛構的「非推理小說徵文獎」中,出現首獎並列的情況--本作就是我心目中的另一篇第一名。

以小說而論,出色得難以置信。文筆、戲劇性、寓意、高潮起伏、趣味都超一流,不少情節都讓我讀得渾身發抖,視線無法從螢光幕移走,一口氣讀到結尾。這是一流小說的特徵,讀者會不自覺地投入故事,愈看愈快,忘記現實,我完全不覺得本作貼近徵文獎上限的三萬字,比起一些老讓我分神的萬餘字參賽作品,本作的確呈現出另一種水平的質素。

劇情有很多魔幻的寫法,以帶著童話式的趣味來描寫貓兒的想法,但主題上非常有深度,在殘酷的描寫中作者亦沒有手軟,結局道出的荒謬感更讓人反思「人類」、「現代社會」、「尊嚴」等價值。作者請把本作投到其他一般小說獎或文學獎,我認為得獎機會甚大,而且本作值得讓更多讀者看到。

至於本作為何只通過本徵文獎的初選,理由是很易見的,因為本作實在缺乏推理。故事當中有犯罪元素,描寫了好些犯罪事件(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貓與貓之間),但這些只能稱為「元素」,並不能當作推理小說的主軸。本作以某犯罪事作為起點,引發出整個故事,一開始就明說了犯人和罪案,類似倒敘推理的手法;可是,倒敘推理在描寫案情之中,一定會留下線索,最後帶出讀者忽略的情節,從而得到一個預想以外的結局。這正是本作缺乏的,作者沒有以「謎團」的角度去思考,從某角色的角度來看,謎團是成立的,但讀者卻清晰地看到整個構圖,所以謎團並不成立,推理性就嚴重缺乏了。不過,對本作來說,有沒有推理線並不是重點,雖然對本徵文獎來說這是關鍵,但如果硬要強調謎團,搞不好會令作品的味道變壞。

每次讀到這類落選作品,我都慶幸自己是評審之一,有幸讀到這樣的好故事。天曉得有多少好作品因為某些緣故無法發表,有多少篇佳作落得作者孤芳自賞的地步。在下身為一位創作者,深明此理,即使只有一位讀者,有人讀過,作品才真正地從作者的「意念」化成「訊息」,傳達出去。期望這篇作品能更廣泛地向喜歡閱讀的人傳達。

【徵文獎心得】44.我是漫畫大王

小學生阿宏從父親手中得到《漫畫大王週刊》,漸漸能如數家珍地道出《無敵鐵金剛》、《太空飛龍》等漫畫的細節,被同學捧為「漫畫大王」。然而成績日下,父親瞞著母親縱容孩子的事情終於曝光……

這是一篇有點令我難以評價的推理短篇。論敘事技巧、描寫能力,本作沒有可以挑剔的地方,無論對白和寫景都恰到好處,寫得既有趣又生動,有足夠的修飾又不顯累贅。在謎團方面,本來我在閱讀了接近七成的篇幅,仍在想「為什麼仍未入題?謎團呢?」時,作者筆鋒一轉,爆出故事的謎底,揭發出一直在讀者眼前視而不見的謎面。真相相當具趣味性,令我在讀到末段時,不時翻到前面,看看自己漏看了多少細節。

如果單看以上的心得,大概會奇怪為什麼我說「難以評價」,這分明是一篇好作品。我之所以有一點保留,就是在於那個篇幅問題--前段的鋪排,實在太長了。沒錯那些鋪排已埋下不少伏筆和誤導,問題是,如果從推理作品的角度來審視,我會質疑那些篇幅的必要性。感覺上,本作就像作者想到一個密室殺人的機關,而寫成作品時,卻花了七成篇幅描寫角色們的瓜葛、在末段才突然冒出某人殺死某人的劇情,然後再一口氣解謎。以一般推理小說的做法,該先讓殺人事件發生,再倒敘描述過去。當然這手法不是必然的,只是,如果用上前者的方法,讀者讀到末段才發現謎面,情緒還未能醞釀便爆出謎底,就會削弱了推理小說的趣味。事實上,本作是可以先讓謎團的某部分在一開始透露,這樣不單會增加氣氛,更能更深入地誤導讀者。

除此之外,本作有另一個小瑕疵,就是導入太多不太重要的資料,舉出二十多部漫畫的名字、人物介紹和內容。嗯,我個人是看得很高興啦,像是角色們在談論科學小飛俠二號大明的生死之謎、列出無敵金剛009各個角色的能力等等,都令我莞爾,但恐怕三十五歲以下或沒接觸過那個年代的動漫畫的讀者,會興趣缺缺喔?

2012年7月13日星期五

【活動】台灣推理夢工廠 徵文獎首獎競猜遊戲


台灣推理夢工廠正舉辦有獎活動,預測第十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花落誰家,獎品豐富,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加,費用全免。

活動網址: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第十屆徵文獎首獎得主大預測!

【徵文獎心得】43.鬼哭十六夜

幕末,黑船來航。女忍者十六夜奉命到黑船上偵察,歸途中遇上四大派別的忍者伏擊。險死橫生間回到村子,村子首領指派新任務--九歧眾島村民失去音訊,而事件似乎跟黑船相關……

單以小說來說,蠻不錯。撇開一些令我疑惑的描寫(第一頁我就看到「日不落帝國」這名字--這不是西班牙或英國的別稱嗎?怎麼變成日本了?還是作者的確是指英國?但英國跟本作有啥關係?),故事頗為有趣,因為是忍者為主角的時代劇,所以一些天馬行空的設計、誇張的武俠式描寫我也接受。故事的條理清晰,角色各具個性,起承轉結也處理得不俗。即使有些段落稍嫌過分做作,我認為算是一篇有趣的忍者小說。

問題來了:當作忍者小說或武俠小說,我覺得不錯,可是本作可以稱為推理小說嗎?

縱觀全篇,可以看到作者創作推理小說的意圖,比如四大派別的忍者就是Whodunit的變奏(還要有紅鯡魚),琴鍵上的訊息亦是傳統的死前留言密碼(雖然死者竟然用這麼曲折的方法留言有點彆扭,但因為本作先天上有夠天馬行空的,這個留言手法放在本作我反而覺得OK),主謀的作案動機(Whydunit)亦有線可循,就連兩場屠殺也算是勉強符合Howdunit的規範(說勉強是因為本作有太多忍術或體術,讀者難以從中掌握所有線索,畢竟那不是讀者所理解的現實);可是,我認為有兩個關鍵令本作難以被當作推理小說。

第一,是謎團出現的時機以及類型元素的比重。先談比重,本作毫無疑問是時代劇(或武俠小說),但推理的部分夠重嗎?我覺得可以借金庸大師的武俠小說來說明。《天龍八部》當中,喬峰的身世之謎、誰殺害養父母和師父都具備推理小說一切元素,《倚天屠龍記》裡金毛獅王謝遜被陷害、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後下落不明等等都有推理小說味道,可是沒有讀者會把這些作品當作推理小說,因為作品的主線和重點並不在解謎之上。談回本篇,故事圍繞女主角十六夜而發展,當中有不少情節集中在描寫她的功夫和身手之上,令本作的重心傾向非推理的一方;而更嚴重的,是作者沒有一開始就強調謎團(村民失蹤),謎面在一半篇幅後才出現,屠殺事件更在整篇作品四分之三處才描寫。謎面不明,自然很難被視為推理小說。

其實謎團晚出現也不算致命傷,只要謎團夠深入、設計夠公平、跟前段有緊密的連繫就會被視作推理小說,然而本作有好幾個特點而無法達到這些要求。以跟前段的連繫性來說,也許算足夠緊密,結局交待的細節都跟初段謎面曝光前的情節互相呼應,問題是本作是天馬行空的忍者小說,角色都擁有超人的體力和視力(老天,女主角可以用拔刀術令陷入漩渦的小舟改變航道!),讀者就無法把現實套進故事之中,變相令連繫性減弱,因為讀者不知道作者有沒有佈下他們不知道的「潛規則」。另外,本作有不少訊息不夠公平,像重點證物「刺刀」,主角在解謎一段才說出槍托的木材細節,讀者就「無理可推」了。其實以一般作品來說,這些小紕漏未必太嚴重,但基於本作的虛構性(讀者不熟悉的世界觀),細節不明就會讓情節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疏遠。當連繫性弱、公平性不足時,即使謎團背後的動機(Whydunit)合理亦無補於事,一樣會被質疑作品是否「推理小說」。

沒錯,以出版角度來看,一部作品是推理、非推理、偽推理、近推理、反推理其實關係不大,重點是有不有趣,讀者愛不愛讀。不過,作為「推理小說」的徵文獎,對類型判別有不可輕率的責任,或許數十年後,本作的設計會被視為正統推理文類的一種,但至少以目前的認知,本篇只是一記擦邊球而已。

【徵文獎心得】42.拙落者們怨氣滔天的逆襲

對於本篇,鄙人沒有任何心得,恕在下愚昧無知,面對此高深鉅著,以在下有限的智力實無法仰攀。當中超過八千字、不斷重覆的「絕交」二字,開創了後後現代文學的先河,跳脫於抽象主義及意識流文學之外,以亂象粉飾條理,以罵文勾勒真義,堪稱舉世無雙,吾等劣作與之相比,猶如螢火燭光之於日月,鄙人豈敢僭越,以一己愚見沾汙如此神作?鄙人凝視內文一分鐘,已無法抑止內心之笑意仰慕,驚鴻一瞥已如醍醐灌頂,讀畢全篇恐會墮入涅槃。吾等凡夫俗子只好雙手合十,拜別此神作,供奉於祭壇之上。

如蒙作者紆尊降貴,賜文於出版界,容普羅大眾有幸一睹作者之超脫,革新小說界之庸俗,實乃吾等之福。作者如斯大能,片鱗半爪足教編輯喜不自勝,感動流涕。鄙人熱切期待。

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41.伊東百貨

在百貨公司裡,大學生裕典在女友上洗手間時,收到奇怪的簡訊,對方指他的女友是小偷,如要脫罪,就要依他所言逮住另一個小偷。於是,在這間不大不小的百貨公司裡,一場離奇的遊戲要開始了。

相當奇特有趣的故事。一般來說,沒有死者的推理很難營造氣氛,但本作在這方面很精采,以三個角色的視點來描寫一場微妙但不血腥的困獸鬥,非常有趣。因為一開始就出現常理以外的情況(小偷收到不明人物的警告),讀者就很容易被吸引,想知道真相如何。謎底雖然有部分屬意料之內(能做出這麼「大能」的事情,排除了神仙和超能力者,可能性只有一個),亦可能會讓讀者覺得主謀太無聊,但撇開這兩個瑕疵不談,謎底算是工整合理,也製造出好些意外的趣味,以及輕鬆幽默的感覺。

唯一可惜的是,我認為作者在處理線索、伏線鋪排上稍欠老練。從解謎一段可以看出,這位作者的邏輯頭腦相當優秀,在設計幾個角色的行動時,有想過每個人的心態、行為和關係,作出的推論亦很合理,可是作者卻沒有在鋪伏筆時好好埋下這些特點(其實是有埋,但好些關鍵的卻沒有埋下,像一開場裕典女友講電話的對話等等)。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作者為了趕截稿而沒有多修一下,我覺得,本作只要再修一下,補一下伏筆,就絕對有資格入圍甚至得獎。畢竟本作的架構和發想,都相當獨特,在一片腥風血雨的推理作品中,有這一篇輕鬆愉快又具備推理趣味的小品,讓讀者感到耳目一新,可說是已贏一半了。

2012年7月11日星期三

【活動】第十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頒獎典禮



一年一度的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年會又來了,今年的年會將於八月五日舉行,場地設於台北市紀州庵。今年將不設講座,就是以頒獎禮為主,以及提供場地給各位推理愛好者交流。關於時間、地點、活動流程及交通資訊等等,可以到官方網站查閱: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第十屆徵文獎頒獎典禮暨新書發表會

【徵文獎心得】40.Who is the one?

嚴翊的好友郭屌向他求助,說女友小羽很可以背著他劈腿。嚴翊於是展開調查,包括向小羽的朋友套話,甚至跟郭屌一起跟監小羽……

本作在題材上,或許有點爭議,因為橫看豎看本作像是愛情小說多於推理小說;在文字處理上也有值得商榷之處,故事中有九成以上的篇幅以對白組成,欠缺小說描寫。我個人來說,這兩點都可以接受,推理線未必深刻,但「找尋小三」可算是Whodunit的變奏,而由對話組成的作品,只要沒有寫成劇本的模樣,我仍覺得可以一讀。問題是,當我以推理小說的角度來閱讀本作時,就發現故事出現了嚴重的邏輯謬誤。

由於本心得一向不爆雷,所以我就不明言問題的所在。簡單來說,就是描述上的公平性出了差錯,犯人在前段時,彷彿自己忘掉了自己是真凶的樣子,在沒有需要瞞騙其他角色的情況下作出不合邏輯的行動。作者可以留意一下第三章「Tuesday 14:31」的部分,那段的劇情完全跟真相接不上的,角色的行動根本是為了欺騙讀者。真相的設計其實可行,但作者沒有好好考慮這個謎底中,犯人該如何行動,結果出現了犯駁的情節。

其實本篇裡大學生的低俗嘴砲打屁寫得蠻生動傳神,不過上述的缺陷實在太大,光這個優點也無法彌補。希望作者別灰心,從這篇作品中獲得經驗,在下次改善過來吧。

2012年7月10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39.市松偶之事

開診所的池家的千金小雲老是看到家中有一個謎一樣的少女,樣子就像人偶師祖父製作出來的人偶……在小雲大哥涉泓發表「長生不死」藥的研究後,推理作家白夜和女編輯受邀到池家作客,沒料到一場可怕的凶案即將發生……

在第一章描寫小女孩看到神秘的女生,氣氛相當不俗,作者製造了不少懸念,有種耽美詭譎的味道。當我讀到第一章末段女孩離奇地鎖進人偶工作間內,很好奇故事如何發展時,第二章卻令我完全摸不著頭腦。

作者在第二章開始進入了推理主線,以血腥的凶案為主軸,配合人偶的元素,本來甚為吸引,但故事情節卻變得異常混亂,角色對話、行動都難以令人理解,就連伏線、環境狀況、前因後果都令我覺得莫名其妙。故事時地背景、角色設定之類的瑕疵我都可以不理,但最重要的是當中詭計的進行、殺人佈局等等都已經超越了現實。就算我接受超現實的手法(像某個偽裝他人的詭計),我仍無法了解當中不少破案關鍵,像分成兩半的櫻花瓣的含意。我覺得,作者是有考慮過案件的邏輯,像凶手和死者之間的瓜葛、局中局等等,甚至細節也有好好設計,問題是作者沒有「有條理地把這些設計說出來」。謎團在作者的腦袋中可能很圓滿,但如果讀者無法了解當中的邏輯,一切也是白搭。

讀了好幾篇作品(我不是順序讀),我發覺有某種共通的缺點--不少作者都努力地設計複雜的謎團,再以奇特的發想去包裝。這其實不是壞事,只是似乎很多人的寫作經驗淺,即使想到好點子,卻沒有足夠的「講故事」能力去表達出來(這些作者的作品都有個相同的特徵,就是字數貼近三萬字上限,角色眾多,謎團繁複,卻欠缺清晰的條理)。我建議這些作者別太貪心,以簡單的詭計、戲份集中在兩三位角色之上來創作故事,如果你是上述的那類作者,你不用擔心簡單詭計寫出來會太短或不好看,因為清晰地描寫邏輯脈絡其實會很花篇幅,至於好看與否,就是你的課題,如何把簡單的故事說得有趣。以本篇為例,套用相同的謎團,我想我能寫六萬至八萬字,因為元素非常豐富;我寫三萬字以下的短篇,通常只抓住一至兩個點子,再加以潤飾。能把只有一兩個點子的短篇寫得有趣,多練習幾篇,控字能力就會提升,就可以挑戰中篇或長篇推理作品了。

2012年7月9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38.騙崽在隔壁

這篇作品恕我不寫簡介了,因為我實在無法說明。故事一開始就祭出科幻背景,然後沒衣服穿的女主角被人通過網路(?)吃豆腐後,女房東突然在房門前離奇地死去。雖然有些推理小說會出現的場景,但故事一整個無厘頭,角色突如其來登場,劇情和對白亂七八糟。因為角色老是說台語(?),我曾猜過或許只是我看不明白,但聽過評審的意見後,似乎都認為「非推理小說」、「鬧劇一場」。或者作者就是想弄個科幻鄉土劇?不過無論如何,本作也不能稱為推理小說,那個「謎底」(結局),根本就可以用在任何一個推理故事……不,可以用在任何一個故事,都算是「說得通」啊。(當然,讀者看到這種結局一定會摔書吧。)

2012年7月8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37.相約洗手巾

日治時期,台南賣雜貨的秀仁在妓女戶附近的河邊發現殉情命案,警察叫他請寺廟住持清藏協助。出家前任法醫的清藏發現案子疑點重重,於是插手調查,找出殉情的真相……

十分浪漫的東方古典推理。作者聰明地把時代設在戰前日治時期的台灣,令故事帶點日式捕物帳推理的風格,又設定了一位洞察力非凡的住持,有如福爾摩斯般加入調查。主角秀仁就像華生,又有點像明智身邊的小林少年,協助偵探調查。作者的文筆極好,除了描寫生動外,更塑造出各個市井但親切的角色,配合那股濃濃的古典情懷,我只能用「浪漫」來形容。

推理方面亦不俗,瑕疵是好些線索在偵探破案時才說明,削弱了公平性,而關鍵行凶的一剎的做法的可行性也值得商榷。不過,我認為以上種種瑕疵都可以無視,因為本篇的古典氛圍說服力奇高,所以推理線稍弱,帶著古典推理的缺點,我都覺得有種「缺陷美」。如果說有什麼地方可以改進,我覺得故事可以稍稍延長,補加一些轉折,因為本作的最大線索竟然出自偵探在案發前得知的巧合,這未免讓故事的節奏過急。本作只有一萬七千字左右,尚有空間發展,如果該巧合的情報變成偵探(或助手)調查而得到,我想完整度和趣味性會更高。無論如何,本作是一篇優秀的推理短篇。

2012年7月7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36.遺忘

離婚婦人陳妍韻看到新聞,知道失蹤多年的孩子的屍體被尋回,於是和友人夫婦回鄉。在埋藏小孩屍體的廢棄工廠內,妍韻在腦海中閃過遺忘多年的畫面,到底兒子失蹤案件的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本作的大綱不俗,感情描寫更是相當有水準,即使文字有不少沙石,亦能把感情傳達給讀者。在描寫失去孩子的母親的心情上,未必稱得上「入木三分」,但那種從等待至絕望,再跨過低谷,接受現實的描寫相當討好。事件的真相、人物的關係也算不錯,帶點社會派推理的味道。

而缺點方面,我認為本作的大綱不錯,但作者沒有充分利用。不少線索、伏筆只在結末冒出來,而其實這些伏線即使一早埋下,也不見得突兀,甚至會是豐富的潤飾。另外,主角記憶漸漸回復的一段,她回到好友的娘家時,敘述有點奇怪,讀者很可能搞不懂主角為什麼第一天借住時沒有回復記憶,作者得小心處理這些細節。以失憶為題材的故事得留意角色每刻的狀態,有什麼記得、什麼不記得,再把這個狀態清楚告訴讀者,否則讀者很容易掌握不到故事的脈絡。

2012年7月6日星期五

簡潔清新的現代奇幻傑作--《殺意樹》


明日工作室 名家系列
譚劍 《貓語人:殺意樹》


本來沒想過寫心得文的,但讀畢本作後,就覺得不寫可惜,故此略寫一下感想。《殺意樹》是譚劍兄「貓語人系列」的第一作,走現代奇幻(帶點靈異)風格,以台南為故事背景,描寫懂得跟貓溝通的主角巫真調查一樁離奇事件--藝術家蕭大年的女友一個一個遇上不明意外,最後一位末婚妻黃子靈車禍昏迷,事件似乎跟安平樹屋有什麼淵源?

突然想寫一下心得,原因很簡單--我在這陣子的徵文獎心得文中常常說「別以為故事複雜就代表故事好看」,而《殺意樹》正好是主軸簡潔、卻寫得相當精采的一部作品,我幾乎可以說「想知道如何把一個單一構想寫成好看的小說,看看這本吧」。《殺意樹》不算是推理小說,但故事的構成方法、添加枝葉的部分、角色的塑造、鋪線和收線的手法,絕對值得不少推理小說新手借鏡。

故事其實佷單純,上面第一段的簡介,已說明了一半的重點,餘下未說的一半,就是主角偵查和揭發的真相,而真相的轉折只有一個,主角解決事件時面臨的困境亦只有一個。在劇情上真是毫不繁複,但作者的功力正正反映在這之上,把一個單一概念包裝成一個幽默驚險圓滿的奇情故事。整部作品約八萬字(大概),絕無冷場,每一個元素都發揮得淋漓盡致--像男女主角的描寫、景點的借用、往事的小插曲等等,都顯見作者的心思。尤其是末段關於「女性心態」的運用更是恰到好處,埋在打鬥段落之下,為剛陽味十足的劇情添上一份細膩,更讓讀者對此莞爾。

嗯,多說無益,還是老話一句:強力推薦本作,是令人愈讀愈滿足的一冊。特別推薦給各位徵文獎的參賽者,別以為不斷加點子進作品就是好故事,點子不用多,一個已足夠,重點是如何讓這個點子變得精采有趣。期待劍兄的續作早日出版(我猜頂多一兩個月後就會看到了,各位也不妨留意)。

【徵文獎心得】35.天亮前記得帶傘

大學畢業後窩在家寫作卻一再失落各文學獎的主角,接受高中老師的委託,為一位擔任廟公的學長撰寫文章。跟學長見面後,卻捲進了跟黑道有關的失蹤事件,主角跟學長開始在陰陽二界找尋事實的真相……

作者文筆很好,一開始主角的叨唸獨白雖然很長,但一點都不沉悶,小說趣味不俗。可是,不知道是我個人的問題還是什麼,在「案件」展開後,我完全抓不住故事的情節和脈絡。

故事以陰陽眼、鬼魂、通靈為題材,所以事件的謎面佈局不同於一般推理小說,而正因為這個原因,讓我到最後仍無法搞懂不少劇情。撇開事件的真相不談,我始終無法準確理解主角和學長看到的靈魂的前因後果,小說中提及不少理論,然而我覺得難以明瞭,或者應該說我沒辦法構築一幅「這個世界的邏輯構圖」。而這個疑問直接影響到我理解主線,到最後我仍無法明白「凶手」在初段的行為和目的,以及整起事件背後的條理。

我不知道會不會因為我不在台灣生活,所以不知道某些台灣鬼神的風俗,於是無法了解故事的某些內容。不過,若然如此,我認為作者應該假設讀者對某些風俗傳說完全陌生,更清晰地交待故事中的邏輯規範較好。我想本作是那些具爭議性的作品之一吧,因為選材和元素有異於一般推理小說,所以評語呈現兩極化。作者的文筆和描寫功力毋庸置疑,但我認為必須好好琢磨講述推理邏輯線的條理和技巧,才能平衡「推理」和「小說」兩個範疇。

2012年7月5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34.誤導

六十多歲的陳伯半夜在公寓中庭被打傷,昏迷住院,主角成為最大嫌疑者。為了洗脫罪名,他只好私下調查公寓的住客,在警衛的幫忙下,搜集到更多的證據--可是,他卻無法鎖定真正的犯人。

我對本篇作品的感想不多。文筆不錯,易讀,角色塑造恰當,故事四平八穩,推理線亦有足夠的伏筆,細節一一兼顧到,工整紮實。唯一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簡單」了。我明白謎團簡單與否其實得看讀者的想法,如果讀者夠聰明,作者夠公平的話,任何謎團都可能會被當成「太簡單的謎團」;可是,我實在認為本作的謎底太明顯。

最主要的敗筆,在某個關鍵目擊者說出的證言太早曝光。那大約是在篇幅三分之二的位置,在那一句之前,我覺得謎團的趣味仍然成立的,而那一條線索出現後,主角往後的推理我就完全看不進腦袋,覺得主角太笨了。雖然我認為,那個角色在那一刻有那些想法,繼續作出他認為合理的推理是切合角色性格的描寫,但對讀者來說,就顯得累贅冗長,甚至會懷疑作者是否在撐字數。

我還有一個小小的不解,就是不明白篇名。為什麼本作叫「誤導」?是暗示作者在故事裡想誤導讀者以為用上某種詭計嗎?(尤其篇章的分割,我覺得甚無意義)不過這點我沒有太多的意見,因為篇章分割、篇名計設等等作者都有自由,相比起上述的「太明顯」的疑問,這些都是小事而已。

2012年7月4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33.花蓮賞鯨船的秘密

峰哥和餅人跟友人阿威、建志和建志的女友海晴乘船觀海豚,回程時卻發現海晴在船上不見了。在碼頭知悉事件、海晴的雙胞胎妹妹海心擔心得大哭。這是「海上密室」?「屍體消失之謎」?還是「雙胞胎詭計」?

去年參賽作品《北一女制服的秘密》的續作。文筆保持水準,故事相當爽快易讀,角色性格突出,對白精闢。單就小說而言,可說是夠格跟流行文學一較長短,不會令讀者失望。然而,作為「推理」小說,就未免太弱了。

作者在故事末段有以後設的模式來為作品解套,微妙的是,他那自嘲的感想幾乎就是我想說的,所以很可惜地,以「推理小說」來說,難免會被其他作品比下去。同樣以「雙胞胎」作為元素,同樣是老梗,本屆另一篇參賽作品《牽絆之網》就來得更亮眼。本作作者的包裝手法仍舊一流,這個特色讓我大大加分,可是,這次的「包裝」都集中在「小說」上,而非「推理」(即詭計)上。在某個詭計上,作者有使用「絕對公平」的原則,可是因為作為前提的詭計太弱,於是這個技巧就失色了。「絕對公平」的技巧是用來輔助某些驚人的真相的,那是給讀者一記重擊時的「落井下石」(「看,我才沒有犯規啊,你剛才以為什麼啦?呵呵呵」),當意外性太低時,這技巧就不明顯。

其實本作也有好些亮點,像角色的心態、動機、對話都非常值得玩味,可惜的是作者沒有把這些部分融合到詭計和伏線上,形成只有在作者解說時讀者才會察覺的細節。另外,本作有另一個缺點,就是謎團太晚才出現,如果可以的話,採倒敘法,一開始就讓謎團曝光,使懸念持續,推理的氣氛也會較好。

最後我有一個小疑問:某角色在船上跟峰哥的對話中,出現某個揭露真相的關鍵字,但解謎一段卻沒有指出(「我……抱歉。」的前一句)。是作者一時筆誤?還是某角色的口誤?我覺得這個小失誤的影響蠻嚴重的,因為等於在那一刻爆了大雷(連謎團都未出現就亮出謎底),愈是敏銳的讀者就愈覺得不是味兒。

2012年7月3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32.選擇

高一生顏伊祐和五位比自己小的同伴,無意間協助一位女生逃過追捕。女生聲稱自己失去記憶,離開眾人後,眾人卻對此產生懷疑,要找出對方被追捕的真相……

如果我沒記錯,本作的作者去年也有投稿,沿用了前作的少年偵探團角色。如果跟前作相比,我覺得作者有進步,無論在文筆、敘事、描寫上,都比前作易讀,這是令人可喜的。作者保持了角色的童趣,在描寫上亦減少了前作很多「無厘頭」的缺點,在這方面,實在要稱讚一下作者。

可是,本作仍有不少改進的空間。最大的問題,在於謎團的結構。前作的中毒案謎團明確,主軸清晰,雖然調查過程欠缺合理性,但推理線的結構是完整的。而本作則欠缺謎面,主角們意欲插手調查,但他們(和作者)似乎沒有考慮解決辦法。解決毒殺案很簡單,找出犯人,說明真相就可以了,但本作的謎團並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法,本來就是清官難審的家庭之事。因為這個複雜性,就讓故事結末攤牌一段顯得無力,偵探們的做法難以讓讀者理解和認同。

本作在開始、導入事件的前段算是很不錯的,只是中段開始漸漸失控。如果作者打算繼續以這些角色創作故事,我建議作者先嘗試寫一些較易處理的案子(像偷竊或殺人等目標明確的類型),並且建立角色們更明顯的功能(像某人是頭腦、某人體能優勝、某人擅長套話、某人負責出包搞笑)。我覺得本作的角色描寫比前作更好,感覺上某些角色已有較強的功能性,不過仍有可以加強的空間。

2012年7月2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31.This society is dying

中國H市記者林磊目睹總編盧淑嫺伏屍街頭,為了驗證途人是否冷漠到見死不救,把屍體移至繁華的街道,結果真的無人報警,林磊得親自求助。報社、市政府、公安局每一層都欲淡化事件,關注案件的,就只有在網路上疾呼市民冷血的林磊,以及把林磊當成真凶、誓死揭露真相的熱血女警程嘉慧……

如果數本屆的遺珠,我想這篇毫無疑問是我的首選。我真的很希望這篇作品能夠公開發表,讓中國大陸的民眾閱讀。作者鏗鏘有力地點出了中國國情的荒謬,再以這種荒謬,去包裝成一個更荒謬的推理故事。一般推理小說(探案小說),通常由發現屍體開始,然後由警察搜證、調查、再歸納出嫌犯,最後破案;而作者巧妙地以中國社會的政情和風氣,讓故事一開始就走了調--民眾看到屍體,不想惹麻煩不敢報案,居民都三緘其口不會提供線索,鑑識科為免揹黑鍋擱下報告,公安局高層因為市政府施壓,為了「維穩」把死者當成自殺……而在這一連串「符合中國國情」的荒謬情節中,主角們就像在巨大齒輪中掙扎的蟲子,為了真相和正義鍥而不捨地追尋著,而最後他們得到的,只是另一種荒謬。

其實光以上述的主題構想,我已覺得有入圍決選的實力了,而且作者更不是單單借作品來諷刺社會現象,故事中有完整的推理線,甚至為了凸顯荒謬感,製造了多重的「不合理」推理結果。只是本作有一兩個明顯的缺點,我想,因為這些原因才讓本作跟決選入圍失諸交臂。

首先,在文體上作者用了第二人稱這種獨特的敘事手法,再加上視點轉換,這大大影響了閱讀。沒錯這種敘事體製造了很不俗的氛圍,讓讀者對故事中描寫的不義、黑暗、絕望更感投入,可是,畢竟這是推理小說,讀者會追求故事的條理性,這種體裁令讀者不容易接收資訊,讓劇情變得零碎。我認為作者在這個取捨的選擇上有點偏差,因為其實本作的題材已夠突出,即使不在手法上作出修飾,已有足夠的威力,現在有點over。

其次是最終解謎的部分似乎沒有澄清好些疑點(字數所限?),例如屍體在林磊移屍後,曾再被移動一次,這個部分好像沒有解釋,而另外真凶的描寫實在太少,最後冒出的理由和動機等等都有點自圓其說(我想,這也是第二人稱的弊處,無法在初段多作描寫)。其實還有好些矛盾,像DV拍攝到死者躺在地面時未斷氣,但法院卻無視這點作出判決--不過,或許這就是本作的優點,因為換成現實,法院的確會無視矛盾判案。這更進一步強調了本作的真實性和諷刺性。

我想,本作沒可能在大陸出版吧,即使今天中國推理大熱,不少出版社趕這風潮,找尋出色的推理小說和作者。在大陸的環境裡,因為「國情」,推理小說追求的正義跟現實(維穩)相違背,我對作者創作本篇時的無奈和悲慟有所共鳴;不過,我仍希望中國大陸廣大的推理讀者能逐漸了解推理小說中的本質--公義與真實,有朝一日撥亂反正,讓本作所描寫的社會變成歷史。

題外話:本篇令我想起台灣推理雜誌著名作者思婷的短篇〈神探〉。〈神探〉是描寫大陸官場的諷刺推理喜劇,讀起來充滿荒謬趣味;而距離〈神探〉發表的一九八六年,至今已近三十年,中國的荒謬國情卻有增無減……嗚呼,時至今日,能讓中國人苦中作樂的空間也殆無孑遺了。

2012年7月1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30.唱遊

日本知名AV女優在台東池上鄉被慘殺,死前被虐待至體無完膚。警員陽平和大孟接下這燙手山芋,然而調查毫無進展……

很黑暗、很殘酷的一個故事。在敘事技巧、文筆造詣上,作者展現出一流的技巧,無論角色和景物都栩栩如生,初段描寫屍體的部分,幾乎讓我感到反胃,可說是相當成功。隨著故事發展,人物的深度和立體感逐漸呈現,而結局力度之猛,我想我短期都不會遺忘。毫無疑問,本篇是一篇佳作。

唯一的疑問,是推理線有點弱。不是說結局不合理,只是故事比較像「恐怖犯罪小說」多於「推理小說」。其實這一點不難從故事初段看出,作者沒有以推理小說的手法導入劇情,像死者如何被發現、死前失蹤的時點、失蹤前的行動等等,都沒有明確指出,只在故事進行時,偶不經意地把資訊告訴讀者。作者把描寫都集中在主角的想法,以及描寫環境和人物關係之上,於是重心就從「謎團如何解決」傾斜到「調查如何發展」。這就是「推理小說」和其他小說的最大不同之處,推理小說通常都是作者向讀者出示謎團,再一點一點地透過化成文字的線索,把謎團的外衣一層一層剝下,最後露出真相;而非推理小說,則可以採用相反的手法,讓故事隨著發展披上一層又一層的外衣,叫讀者從這個「穿衣」的過程中了解劇情和主題。

本作的結局無論意外性和合理性都很出色,其實可以加強凶手的描寫,投放更多線索(我幾乎肯定,在作者優秀的文筆下,這些線索會被讀者完全忽略,製造出龐大的驚奇感!),結局就更能突顯故事中的盲點,亦可以令作者創作本篇的意圖更進一步地向讀者宣示。另外,我不知道這是否作者的原意,真相曝光的一段有點太突然,如果可以的話,我認為先讓主角推理出結論(不論是否正確),再接結局會更好。

附帶一提,有個小小的設定BUG我想告訴作者:女死者只有十七歲,但在日本未滿十八歲是不能當AV女優的,因為沒有製作公司想惹官非(詐稱年齡則例外)。而文中更提過經紀人跟她已合作四年,那豈不是十三歲就出道拍A片?未免太可怕了。(我好像把注意力放到奇怪的地方去了……)

2012年6月30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29.戴著手銬的偵探

富翁貝盧斯尼的寶石「英雄之血淚」於展覽會被盜,鑑證師被殺。因為政客插手的關係,警官史密斯被迫跟剛逮捕到的騙子偵探查柏克合作,在芸芸眾多賓客之中,找出犯人……

純粹以設定和趣味來說,這作品相當不錯。風趣幽默的對話、令人莞爾的惡作劇手法、精明的怪盜偵探和被他耍得團團轉的警官,有著強烈的亞森羅蘋探案趣味。雖然時代背景的設定有點不夠嚴謹,但以小說的角度來看,是一篇能令讀者愉快地讀完的短篇。

然而,在謎團的設計、伏線的鋪排上,卻有不少瑕疵。或者我該這樣說,如果把本作定位為「冒險小說」,這些瑕疵都不是大問題,但作為「推理小說」,則甚為不妥。偵探被形容為非常精明,但劇情上讀者會發覺,他所看到的線索,讀者事前根本不知道(缺乏伏筆),而警官居然是知道但沒有行動(即是說,不是偵探聰明而是警官愚笨)。這兩點在推理小說都是大問題,前者令故事失去公平性,後者則令故事失去合理性。

其實這種具有古典風格的怪盜偵探故事,傾向「冒險小說」也無不可,只是既然設定了一個謎團、一位犯人、一個殺人動機,讀者就會當作推理小說來閱讀。只要好好鋪排一下線索,醞釀一下推理過程(不用複雜,但至少要有),故事的感覺就會完全不同了。

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

【業務報告】《大魔法搜查線 02》


《大魔法搜查線 02》(最終回)
初版日期:2012年7月5日
售價  :新台幣190元
ISBN:9789862903704

拙作《大魔法搜查線》第二集要出版了,七月五號在台灣各大書店有售。沒錯,這是「下冊」,如果把第一集當作「事件篇」的話,本集就是「解謎篇」。如果你喜歡第一集,我保證第二集不會讓你失望,所有謎底會一一解開!若然你仍未讀第一集而又感興趣,我敢說一氣呵成閱讀更會感到痛快。

第二集最後我寫了一篇頗詳細的後記,除了創作沿革之外,更一一說明故事中的奇幻設定、取材資料等等。如果這是一齣電影,那篇後記就是「製作特輯」,讓觀眾(讀者)了解一些故事背後的枝節。我是個很喜歡看製作特輯的怪人,看DVD電影時一定會連「The Making of...」和預告片都看完,有時甚至覺得製作特輯比電影更有趣--搞不好也有讀者覺得這篇後記比正文更有趣呢?(笑)

因為這是單發企劃,所以故事到此告一段落。雖然暫時沒有計畫寫成系列作品,但如果各位讀者喜歡一眾角色,可以到明日工作室的facebook專頁說說感想,我也會在那兒跟各位聊聊!

(香港預計七月中旬到貨,到時再在這兒報告~)

關連項目:
【業務報告】《大魔法搜查線 01》
【業務報告】《大魔法搜查線 01》作者簽名版(香港)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第十屆徵文獎作品集販售資訊


【速報】
第十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決選入圍作品集《死亡遊戲》將於7月發售,今年由秀威資訊出版,銷售通路是7-11便利商店,比之前兩屆的通販更方便!而且寫專文推薦的是作家張國立先生!售價亦降到二百以下!加上四篇精采的入圍作品,這本作品集實在超值啊。

發售日:2012年7月17日
發售點:台灣全線7-11便利商店
定價 :新台幣199元

收錄作品:
天棠  〈死亡遊戲〉
天地無限〈舉手之勞的正義〉
董籬  〈推理有時得在午餐前〉
四維宗 〈她的左眼所沒看見的謀殺〉

【徵文獎心得】28.舉手之勞的正義

一次離奇的意外,重創一隊惡名昭彰的飆車隊,四死六重傷。市民額手稱慶,記者駱鴻秋為了報導,著手調查事件。只是,他漸漸發覺意外背後,似乎有不能解釋的巧合存在……

※決選入圍作品

先說缺點。因為作者沒有加入紅鯡魚或轉移視線的部分,我覺得本作的爆點力度不太夠,稍欠令讀者錯愕或恍然大悟的劇情。撇開這點不談,這短篇作品相當厲害。作者的文筆老練,細節描寫精細卻不囉唆,節奏爽快,條理清晰。作為一篇社會派作品,它的論點和批評一針見血,而且作者沒有偏袒任何一方,借故事內容帶出「正義」的兩難。我覺得,出色的社會派小說除了反映社會的問題外,能讓讀者思考、反省相關的議題亦很重要,作者在本作中帶出的訊息正好切中要點,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本作還具備傳統社會派沒有的優點。在某些元素上,作者的設計有種本格派「破天荒」的非現實元素,但作者厲害之處,就是利用文筆和技巧,讓那些虛構的、不大可能的情節變得真實。主角抽絲剝繭,一步一步作出假設、調查、逼近真相,過程既寫實又細緻,更為本作提供了堅固的骨幹。

社會派作品往往有強烈的在地性,只有本土讀者才會切實感到當中反映的現實,而本作的其中一個強項,就是即使你不是台灣人,不是住在那個亂七八糟的「高譚市」,也會對故事產生共鳴。我一開始提到本作的缺點是「爆點不夠力」,其實如果以犯罪小說的角度來閱讀,爆點什麼的只是蛋糕上的草莓,食客更在意的是蛋糕本身。喜歡吃草莓的人或許有點失望,但客觀來說,這片蛋糕幾近無懈可擊,喜歡犯罪小說或社會派作品的讀者應該會相當滿意。

2012年6月28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27.死亡遊戲

宅男帥哥偵探風暖被邀請參加一個推理比賽,跟三位偵探角逐一百萬的獎賞。主辦者在郵輪上設下第一道謎題,虛擬一場「斷指命案」。然而,到達目的地別墅後,第二道謎題卻出乎風暖的預料……

※決選入圍作品

去年徵文獎之中,有一篇作品我非常中意,可惜沒能入圍。所以,今年看到系列續作能進入決選,讓我有點高興。一如前作,作者很擅長塑造有趣的角色,而無論謎團的完整度、故事的節奏、調查過程、給讀者的線索等等,仍保持著前作的高水準。在某些細節上作者更顯心思,像上回也有登場的貓兒娜娜塔莉亞,在最後的一個小片段就有寄喻故事某些重點的趣味,令故事比一般「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式作品更有內涵。作者繼續依循了傳統本格的規格來創作,我相信喜歡本格推理的讀者會喜歡這篇作品以及一眾角色。

如果要說瑕疵,我覺得「二段式」的謎團設計效果不大。郵輪上的謎題,跟後半篇的主謎題,在某程度上有呼應之處,問題是在一篇短篇做這種設計,有點讓讀者失去焦點。如果是長篇的話就絕無問題,只是在短篇用上這種模式,就必須加強兩者之間的聯繫,最好讓讀者在最後發現「啊,原來故事開始的那個插曲是有這功用啊」。

而另一個我想抱怨之處,就是葉知秋出場太少,女警冷水寒更完全沒有出場。我還滿期待他們跟風暖和夏焰二人互動喔。(笑)

2012年6月27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26.哥倫布的浪漫

德國航空企業TASA所有人托斯坦的妻子和女兒從法蘭克福出發,赴加拿大參加婚禮,可是以四馬赫飛行的超音速飛機上,竟然被歹徒放置了炸彈。歹徒要求飛機在繞行地球一週前交贖款,時間只有六個鐘頭--刑警們如何在這個時間框架內找出犯人,拯救人質?

相當有趣的理科推理。說是理科推理有點不對,因為這跟以科學理論掛帥的推理作品不同,本作應用的科學知識傾向於常識,而且作者沒有借此炫學,以簡潔易懂的劇情來說明,值得一讚。

作者的文筆成熟,敘事清晰,角色立體,單以小說而言,非常出色。以德國作為背景亦非常聰明,因為故事中幾個元素(飛機繞行北緯五十度、先進的航空企業、國際性的商業糾葛)跟德國相當契合,而作者在描寫上亦毫不突兀,具說服力,感覺上這故事無論譯作哪種文字都會讓讀者順利讀完。

推理方面,正如我一開始所說,那個理科(常識)的點子很亮眼,謎團的兩個解決辦法亦很有趣,相當吸引。唯一可惜的是,在三名嫌犯中暴露出真犯人的伏線沒有提早佈下,只在偵探指證時提出,讀者亦只能以消去法找出犯人,削弱了推理趣味。這牽涉到一些必然性的問題,比方說,雖然作者交出三位嫌犯,佈下了兩位嫌犯不可能犯案的理據,可是,因為前提(只有三位嫌犯)是由刑警查出,當中可能有變數(例如有隱藏的第四人),所以消去法就有漏洞。另外,爆點鋪排上亦有點乏力,不是說處理不好,而是不夠好,偵探角色登場一刻其實極具威力,但看來作者有點顧慮,在猶豫該不該明言偵探的身分,結果浪費了讓讀者大大驚喜的好時機。撇開以上的瑕疵不談,本作堪稱上佳作品,足可跟入圍作一較高下,沒能入圍,只能嘆句運氣不好,碰巧遇上其他具實力的佳作。

2012年6月26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25.青春 露

寄宿學校中一間四人寢室發生失竊案。一位女學生的高級化妝水被盜,而另一位的普通化妝水被丟進馬桶。春、夏、秋、冬四位學生裡,犯人是其中之一嗎?還是另有其人?

很乾淨俐落、爽快易讀的日常推理作品。作者的敘事相當有條理,文筆純熟,小說技巧亦很高明,像利用四季作為四位女學生的名字,清晰易記,對角色的描寫亦很細緻,這些地方都比不少作品優勝。單以「小說」的部分而論,本作可說是相當優秀。

而以「推理」的部分來說,我則有點保留。不是說推理線寫得不好,案件的調查過程、解釋案發經過、犯人動機和手法、前因後果等部分都有一定水準,唯獨有一些地方令我覺得本作的謎團不夠好,無法取得高分。最關鍵的地方,是線索的部分力度不足,我想作者也留意到這一點,於是安排偵探角色從另一些途徑得到某情報,讓對犯人的指控更為有力,然而這一項情報卻在解謎篇才出現,這很容易讓讀者覺得不公平。除此之外,故事的其中一個關鍵疑團最後沒有解釋,使用了開放式的結局,我覺得這一點更是致命傷。跟「盜竊」相比,「消失的贓物」更具吸引力,即使前者有充足的解謎,後者沒有的話,一樣會令讀者有種「不圓滿」的感覺。

2012年6月25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24.女巫的音樂盒

霧深島發生連續殺人事件,死者一律是女性。高中教師林森認為與二十三年前、島上某個遭隱藏的事件有關,而那個事件,似乎跟林森的父母有更深入的關係……

本作有種金田一探案(不論是爺爺還是孫子)的氛圍,以過去的事件、孤立的島民、凶殘的命案作出串連,配合女巫這個元素,在營造氣氛上可說頗為成功。可是,在推理線上卻有不少斧鑿之痕,無論在警方的調查和凶手的做法都有難以理解的部分,作者沒有進一步闡明,令謎團留下不少瑕疵。例如警官一副認識主角父親的口吻,卻又無法查出主角父母的資料,凶手的目的和凶案其實無直接關係,而他落網一段更是奇怪。

作者的文筆很華麗,但我覺得已經到了過度修飾的程度,讓我讀得有點累。像「用著憤懣的眼神刺穿我的慵懶」,沒錯唸起來很酷,但這樣的句子要讓讀者多想一下才理解,如果用在某些點綴用、增加氣氛用的章節則沒有問題,但連一般的描寫也如此修飾,只會使讀者失去焦點,難以投入故事了。

2012年6月24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23.七顆閃耀的寶石

富豪陶藝家兼首飾設計師宏山太有六次被逃婚的經驗,六位新娘都在婚禮前夕失蹤,而記者麗子機緣巧合下結識宏山太,被熱烈追求。麗子的男友、刑事科隊長宮本一一直在追查這宗懸案,而麗子會否捲入事件,成為第七位失蹤者?

這篇作品在某些地方顯出作者的青澀。文筆方面有待改善,在描寫和敘事技巧上都略嫌稚嫩,可幸是情節交待上仍算清晰合格,多寫幾篇鍛鍊一下自然會有進步。推理線方面,則有數處致命傷,例如犯人突然從天而降(那個角色根本可以一早登場),警察揭開第一個謎底時提出的論據缺乏說服力(那段就像說警方愚蠢地無視一項明顯的證據,四年後的今天才忽然看到)等等。此外,標題中提及的那個點子,實在令人懷疑可行性,如果有看過Discovery Channel(或BBC One的某些節目),就會知道,那個手法要求的儀器並不簡單。

撇開上述的缺點,我覺得本篇也有可取之處。我雖然說那個「標題的點子」可行性存疑,但光意念本身,相當有趣。這也令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這點子只要包裝一下,就是一個能讓讀者驚訝的爆點,作者大概是捉摸到方向,腦海中有謎團的雛型,可是因為經驗不足而無法好好塑造成一篇精采的作品。本作無法通過初選,我想是因為推理的部分太粗糙,令評審覺得只有謎團而無理可推,希望作者能再接再厲,多留意一下推理小說的「套路」,讓這些好點子能以推理小說的面貌呈現。

2012年6月23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22.小心留言

被女友拋棄、職場不如意、家人間關係緊張的劉雨軒決定自殺,沒料到被高中同學救回。輾轉間加入了一個心靈輔導組織,當他以為人生露出曙光,沒想到接下來遇上更殘酷的命運……

本作的缺點頗為明顯,就是推理性太弱,不少情節巧合性過高,謎團解開時,讀者才會發覺某些沒有提示的理由。話雖如此,光著眼於小說部分,我認為本作算是一篇不錯的作品。

作者的文筆不錯,故事條理清晰,描寫主角的潦倒相當有力,在角色心情上寫得有血有肉。本作很有寫成出色社會派/心理懸疑推理的潛力,只是作者似乎沒有好好考慮推理小說的特性,沒在適當地方加強力度,才會讓我說出最上面「推理太弱」的評語。在情節起伏、角色行為、事件原由等等作者都有圓滿的考慮,就連某些巧合,我都覺得只是稍稍過火,只要收斂一下就變成「戲劇性」(像主角前輩針對主角、女死者跟主角之間等等都在合理範圍,但殺兄凶手一段則過度巧合,而且無助於主線劇情發展)。

事實上,本作在意外性是不俗的,事件的原由亦算合理,有點「奇情小說」的味道。如果作者能好好運用這些元素,在故事前段考慮誤導讀者、增加懸念、公平地留下伏筆,本作會是一篇不錯的推理小說。

2012年6月22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21.花火男

離奇的自焚事件一樁接一樁發生。警員日光偶遇記者阿夜,一起注視著案件的發展,而阿夜提出,犯人是跟日光一樣會吃火焰的「花火男」……

本作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沒有開宗明義地指出它的奇幻(或科幻)元素。這是「科幻」和「科幻推理」的最大分歧,前者在故事結構上沒有限制,任何點子(元素)也可以隨時加進劇情內,但後者則必須顧及論理性,亦即是必須讓讀者在讀到結局時,察覺當中的邏輯脈絡。當故事前段舉出一堆不可能犯罪,卻在結末道出犯人是以科幻的「隔空殺人」犯案,即使前段有稍作暗示,亦於事無補,難以令讀者對這個結果滿意。在推理小說中,如要令讀者接受,必須先明確指出故事中的世界裡有隔空殺人這事實(以本作為例子,至少要有某角色隔空令物件著火的情節),否則只會留下一個嚴重的漏洞。

另外,本作有一個地方令我難以投入,就是作者在九成的篇幅都用上「天音」轉述對話。即是沒有採用像這種常見的敘事:

「你剛才到哪兒去了?」小明問。
「我到哪干你屁事?」小強噘噘嘴:「總之我現在到了就行啦。」

而用上這種抽離的寫法:

於是,小明就問小強,他剛才到哪兒去了,我到哪干你屁事,小強噘噘嘴,總之我現在到了就行啦。

這寫法不是不行,問題是過分抽離,讀者難以投入故事,而且當所有對話堆在一起,就無法讓讀者清楚掌握角色的對話。推理小說必需把「理」放在「情」之前,或許作者因為某些理由以此方法創作,但如果無法令讀者了解故事的脈絡,那就不是「推理」小說。

雖然上面說了好些缺點,本作也不是差勁的作品,尤其當作一般小說(魔幻寫實小說?),題材和感情處理都不錯。兩位主角之間的同性戀情在結末真相暴露時變得深刻,而單論動機的話,亦具有不俗的懸疑味道。在動機的處理上,作者的伏筆編排得當,如果在調查和犯案過程中也做到這種編排的話,我相信本作會得到更多評審的青睞。

附帶一提,我對某角色設定有個小疑問:孤兒院裡帶頭欺凌弱小的少年是院長的兒子--為什麼院長會讓自己的兒子在「孤兒院」裡生活的?

2012年6月21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20.刻骨銘心的推理狂

在一場拯救人質的行動中,主角脫離大隊,潛入敵方的陣地。然而他有另一個目的,是要調查一宗士兵在碉堡自焚而死的舊案子……

本作我讀得非常吃力,大概因為有兩個問題。故事一開始滿吸引的,描寫主角在坑道攻入敵營,有一種軍事小說的氛圍,然而接下來卻是冗長的調查報告和死者日記。那些報告和日記雖然埋下不少伏線,但因為術語甚多,日記部分亦有流水帳的味道,令我這個不熟識台灣軍方生活的香港人消化不良。其實以往我都讀過以軍中生活為題材的參賽作品,但以內容而論,本篇是當中最令我愈讀愈感到不耐煩的一篇。好吧,這只是我的問題,上述的批評不能作準,作者請見諒。可是,之後的問題卻大了。

作者敘述完往事,劇情回到主角身上時,猛然暴走,一整個超展開。我了解本作的詭計,光以謎團而論,有它獨特的趣味,但作者似乎為了讓這個謎團「合理」地出現,編寫了一堆破天荒的情節來解釋前因後果,令我招架不來。看到最後,中國、美國、大企業、軍武科技、間諜情報一口氣爆出來,頗讓我感到莫名其妙。更重要的,是我無法清楚明白事件的真相,各個勢力在自焚事件中的角色,甚至我無法理解這一場「拯救人質」的戲是什麼一回事。其實我不介意「超展開」,但先決條件是有條理地講故事,讓讀者能夠享受這些展開吧。

2012年6月20日星期三

【徵文比賽】明日獵星輕小說徵文大賽


啊,我原來忘了在部落格貼這則新聞。明日工作室舉辦輕小說徵文獎,題材不限(歡迎推理小說),字數只要三萬至六萬(對,是中篇),2012年7月31日截止。首獎獎金台幣十萬元,版稅另付,這相當吸引啊。我想,最近應該有不少投稿台推徵文獎的朋友閱讀本部落格,各位不妨考慮把作品修一修、加點篇幅,試試參加這比賽?尤其我對好些參賽作品的想法是「推理部分不及其他元素吃重」,或是「結構不夠嚴謹」,這些在輕小說中都不是問題。找尋適合自己的創作道路,就要多作嘗試。

官方網站:
明日獵星輕小說徵文大賽

【徵文獎心得】19.末世妖魔傳說

女警冷若水跟觀察力驚人的神秘女生佐莉絲成為室友,而在一宗男性刺傷情敵的案件中,佐莉絲發現疑點,於是拉著冷若水,出發調查事件……

女性現代版福爾摩斯探案。在設定上蠻有趣的,率直的女警版華生配上神秘古怪的美女福爾摩斯,很適合發展成系列作。作者在模仿福爾摩斯式的推理上表現不俗,以微小的特徵再長篇大論地推理出事實,令人會心微笑,增加了故事的趣味,可是,我認為本作在整體上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最大的問題在於謎團的設計過於簡單。福爾摩斯式的故事除了驚人的偵探外,意外的真相也很重要,本作的真相幾乎沒有任何意外性可言,作者甚至沒有設計誤導或欺騙讀者。於是,故事的重點移到「偵探如何搜集證據戳破犯人的謊言」,但這點也處理得不夠亮眼,偵探找到的事實,其實並沒有令犯人敗陣的力量,如果犯人臉皮厚一點,死口不認,狡辯之下偵探仍沒有實證可以「釘死」犯人。

如果作者打算繼續寫本系列,我建議作者想一下更誇張的事件,想像一個所有角色都認為是事實的假像,以及只有偵探洞悉的真相,這樣的舞台才夠大讓這位有趣的偵探起舞。

2012年6月18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17.我.飛鳥

陳康在混沌之間,發覺自己死了。在眼前出現的不是孟婆,而是化成老鷹模樣的孟公。在孟公引導下,他要說明他的一生,以至推理出死亡的過程……

魔幻推理小說。作者的文筆不錯,以前衛獨特的角度來講故事,充滿趣味。以魔幻手法包裝,很容易令劇情流於奇幻,但作者能緊抓主線中的邏輯,令本作保留了推理小說的特質。作者在謎團設計中亦用上很別致的手段,揉合了敘述性詭計和本格推理,而當中採用的模糊化真相更讓故事添上風味。

個人認為,本作在構思和手法上都大膽而創新,可是我對某些部分的處理有點保留。首先我認為那段類似「給讀者的挑戰書」有點多餘,因為本作並不是追求公平的傳統本格推理,冒出挑戰書這種小章節只會令故事節奏停頓;然而,比起這個小問題,我覺得末段的缺失比較嚴重。作者以後設手法,在故事外多包裝一層,再以這層次為謎團解套,我認為這是相當煞風景的做法。故事直至主角跟孟公說明一切事實(正確來說,是該角色當時以為的一切事實),都保持著一種疑幻疑真的氛圍,黑白天鵝戲劇一段更是神來之筆,把真實和假像之間的界線徹底模糊化,而最後再道出另一重真實的做法亦相當合理,結末一句帶出魔幻感亦很出色,但作者讓自己登場來解拆故事,就破壞了先前辛苦建立的魔幻感。我相信作者有能力讓主角獨白來解釋第二個真相,或許他或她不想以老舊的手法去處理,所以挑了這種方法來說明,可是我由衷的認為這手法並不成功。

每年徵文獎都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投稿作品,本作就是其一,而我認為本作在創新和推理之間的分寸拿捏得很好,文筆亦沒有不少前衛小說那般艱澀,可說是上佳之作,如果那股魔幻的味道能延續至結尾,我想較容易得到更多讀者的欣賞。

2012年6月17日星期日

【業務報告】《大魔法搜查線 01》作者簽名版(香港)



《大魔法搜查線》第一集已到港,而在旺角開益書店更有在下的「初回限定簽名版」(註)發售。

※註:因為是第一集,所以是「初回限定」。七月第二集完結篇上架時,我再去簽名的話就是「最終回限定簽名版」。(笑)

另外,早前提過的「香港x台灣」作者對談Q&A,經出版社同意後,可以放在部落格公開(點擊可放大)。以下就是內容,各位有興趣的讀者,請多多支持!謝謝!


【徵文獎心得】16.弒。殺之剎

夏家的夫人莫娜潔慘死,傭人落蕾發瘋,但仍能說描述凶手的外貌。問題是,她所指的凶手是個十二歲的孤兒,而對方更在遙遠的國外。許氏兄妹被死者的妹妹委託,調查事件,到底孤兒和死者有什麼關係?

這篇作品跟另一篇參賽作品〈暗弒〉的問題差不多,都是有推理小說的想法,卻沒有寫成推理小說。大致的心得跟該篇接近,我就不把相同的意見再寫一次,請作者參考那篇感想。如果跟〈暗弒〉相比,本篇的敘事好一點點,感覺上較易讀,但在評定一篇推理作品優劣的範疇內,兩篇不相伯仲。

我覺得本篇的推理構想蠻不錯的,角色身分的誤導、角色之間的恩怨、死者慘死的真相都算吸引,光這幾點,理應可以築構出一篇不錯的推理作品。奈何作者採用了一堆靈異玄幻的元素,破壞了本來的優點。鬼魂、催眠都可以在推理小說中使用,但絕不能在最後才冒出來,在讀者眼中,只會覺得作者偷懶,或是猜作者沒有能力想出合乎常理(或現實)的劇情。我認為,本篇只能稱為「加入了一點推理元素的靈異小說」而已。

2012年6月16日星期六

【徵文獎心得】15.我們都不再寂寞

一群高中生因為某個約定,在颱風天到南部遊玩,入住民宿。在孤立的民宿裡,有人看到屍體,而民宿的人員消失無蹤,跟外面失聯,他們要在這情況下面對隱藏在暗處的凶手……

老掉牙的基本問題:在短篇裡,請控制角色數目。其實本作的作者在角色登場時也用上一些技巧,像先讓四位角色坐一輛車子,到步後再讓另外四位加入,然後在民宿遇上某一位角色,以及另外兩位配角……好吧,這程度已經是技巧再好也無用了。一個暴風雨山莊式的短篇,主角群有四男四女,再加一位往事中的死者、一位主角群認識的女生、兩個突然冒出來的大學生、一位民宿的歐巴桑、兩個計程車司機……總計十五人。人數上已是長篇的規模了。

人多本來已是一大缺點,而伴隨這缺點而來的,是本作的情節相當混亂。作者的確有想出事件的前因後果、殺人詭計、角色關係等等,但由於角色太多,使劇情變得複雜,而作者並未有足夠能力處理,於是所有伏線、描寫、案發過程、調查全都擠成一團。作者模仿了很多推理小說的設計,像孤立的環境、預告殺人、無頭屍、偽裝殺人、身分調換、引發新案件的舊案子等等,可是這些都只具推理小說之形,無推理小說之實,作者未能一一掌握上述元素的特點和用途,於是作品就像一道乍看材料豐富,味道卻不對勁的料理。

建議作者別太貪心,一口氣用上太多點子(和角色),寫一些較簡單、條理容易控制的推理故事,人數盡量限制在六人左右吧。故事中有些片段我覺得寫得滿不錯,像小晴用手溫暖咪咪姊的臉頰、或是一開始閱讀日記的氣氛等等,如果作者能保持那些部分的寫作水準,配合簡潔清晰的推理線,應該能寫出不俗的作品。

2012年6月15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13.忌/14.妒

吳念恩的女友雅筑死了。為了尋找凶手,他四出打探,更找了老朋友警察丁奐文幫忙。就在丁奐文調查當中,吳念恩卻自殺身亡……凶手到底是誰?

我沒有弄錯,這不是一篇作品的心得,而是兩篇。〈忌〉和〈妒〉描寫的其實是一個故事,是以不同的角度去敘述的同一個事件。我讀畢兩篇後,有點懷疑這其實會不會根本是「一篇」作品,但從字裡行間,又看出作者特意把它們拆開的意圖(更別提合起來的話字數會突破參賽要求的上限)。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可是,我得說這做法不成功。

先說一下作品的讀後感吧。單以推理線來說,元素齊備,伏線鋪排、解釋、紅鯡魚、調查過程、動機、殺人手法等等都合格工整,或許有些細節稍嫌牽強(像現場飄來的字條),但我覺得仍是可接受範圍之內。文字技巧有待改進,有些地方敘述得不大好,甚至出現奇妙的第一人稱加第三人稱的謬誤,不過這一點只要多練習就能改善。我覺得這位作者在推理創作上有一定的水平,只要鍛鍊一下就能寫出更好的作品。

然而,這兩篇作品有一個地方令我相當為難,不知道該稱讚還是批評--就是「一個故事主體拆成兩篇」的手法。我覺得這種嘗試是值得鼓勵的,問題是,從結果而論我覺得作者這次搞砸了。我是先看〈忌〉的,看到中段時頭頂冒出一堆問號,因為角色們說出一堆沒有描寫過的案情。之後我看〈妒〉,開始了解案情是怎麼一回事,可是卻因為看了前者,知道了謎底而令故事失去吸引力。我作出一個假想,如果我先看後者再看前者又如何呢?可能會好一點,但〈妒〉的結尾亦指出了真凶,如此一來,讀〈忌〉時亦會失去某些樂趣。這兩篇的情況是「只讀一篇的話會覺得不完整,讀兩篇的話會因為預先知道某些底蘊減低趣味」。如果作者仍想作這種嘗試,必須記得一點--如果讀者只讀某一篇,亦必須讓對方覺得故事完整。這是相當困難的創作手法,而且在一個徵文獎裡,你不能假設評審們會看到或先看某一篇,小心別浪費氣力。

話雖如此,我還是得讚一下作者的嘗試,畢竟任何反傳統的手法,都有可能拓展出新的道路。即使這次失敗了,能從中吸收經驗,難保他日的成功就是建立在這經驗之上。

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12.牽絆之網

一名秘書被勒斃,凶嫌向警方自首,主角政警官被鑑識科刑警拜託插手,因為對方認為案件有可疑。自首的嫌犯有一名雙胞胎妹妹,案發時亦在現場附近,到底,凶手是誰?

相當不俗的本格推理,作者以雙胞胎詭計作為主軸,玩出一點新意。我認為本作對雙胞胎詭計的分析很精闢,主角最後的推理,既合理又工整,把邏輯推論發揮得淋漓盡致。另外,主角最後的一些描寫亦讓故事添上額外的色彩,貫徹了小說中的某個非推理的主題(也是篇名所指?),我對這個小插曲很欣賞。

或許本作的謎團不算複雜,破案過程亦頗為簡單(基本上,把證據全放出來,就餘下兩名嫌犯了),不過我認為只要寫得好(包裝得好),就是一篇出色的推理小說。我甚至覺得本作有入圍決選的資格,不過,亦因為它有好些缺憾,所以我覺得它無法入圍頗為合理(但以我個人的標準,本作有通過複選的水準)。我認為本作有兩個缺點,第一,故事中有不少線索沒明寫,例如監視器的部分、主角盤問某證人用上的手段等等,只要稍加修飾,就能公平地向讀者展示,當讀者讀至結局時會更感意外。我認為本作可以早早提出主角最後談及的兩個問題「誰殺了死者?」和「殺了死者的是誰?」,單單這個點子已有足夠的邏輯趣味,愈早讓讀者發現「凶手是二者擇一」,上述的兩個問題反而會成為漂亮的盲點。第二,我不知道本作是否系列作中的一篇,主角某位「出了事」的同事老被提及,但結果卻沒在故事詳述事件,令人摸不著頭腦。這個角色令讀者分心,我一直以為他跟本作相關,怎料原來是無關係者。在短篇連作中,這種手法當然沒有問題,但在如果在獨立短篇(尤其是參賽用的短篇),這就會大大影響作品了。

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11.箴言12:22

主角被裁定因為精神病殺人,在療養院被強制治療。他一再聲稱有另一個跟自己一樣的人犯案,而那個凶手,更是從他童年時開始,已在同一個小鎮中長大……

文筆一流,氣氛非常強烈的優秀作品。故事以主角獨白為主,對話少之又少,但作者卻能寫出緊湊、懸疑的味道,毫不沉悶,令讀者一口氣追看。而在細節描寫、角色編排上都相當出色,技巧老練,點出亞裔人在美國生活的心境,而這心態和敘事角度,和故事內容相輔相成,讓小說增添層次和深度。

在推理方面,作者選用了一個很別緻的題材(謎底),配合他或她的寫作技巧,令本作非常成熟,然而,在結局處理上卻有好些瑕疵,令我感到十分可惜。首先是結局中有好些伏筆沒有解釋,部分巧合或沒有告知讀者的情節(像某某被收買提供不實的線索)已讓推理性打折扣,而像監視器等明顯有漏洞的部分,更破壞了結局的圓滿度。另外,我認為本作謎底的那個「狀況」是非常精采的,可是作者無法善用。簡單來說,故事中作者敘述了A,漸漸讀者發覺真相可能是B,而結局前連角色都判斷成B,作者才告訴讀者真相是A。這種手法不是不行,但對讀者來說是有點反高潮,縱使本作有C(那個精采的「狀況」點子),卻只是用來輔助A,而不是拿C當作核心謎底,這就令我覺得太浪費了。

本作的構想其實很出色,文筆也極好,如果能好好處理一下伏筆,增添結局的圓滿性,那就是一篇足可入圍決選的傑作了。

2012年6月12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10.老鼠、貓或狗

藝術家C氏的作品被破壞,警員陳亭焉進行調查。犯人是藝術家A氏還是B氏?另外,以行為藝術著稱的神秘藝術家狐狸,跟此案又有沒有關係?

其實上面的簡介描述不了本作的重點,可是如果多寫就會爆雷。我認為本作是一篇很獨特的作品,作者利用了某些推理小說的技巧,去敘述一個反映藝術發展困境和反思香港社會現況的故事。我想本作大概歸類作社會派推理,不過,在某些情節上卻不同於社會派常見的寫實性,反而帶著本格(新本格)的趣味和點子。

或許就是這個原因,令本作的風格有點不統一。在某些情節上,讀者會看到很純粹的邏輯推理,像把藝術品破壞案中歸納成四個可能;而另一方面,作者又借故事鞭撻香港社會某些不公平、不自由的現象,借推理來闡揚理念。這兩個方向並非互不兼容,只是讓兩者並存、融合有一定的困難,講求很高的寫作技巧,我覺得在這點上本作並不見得出色。

作者在某個詭計上的設計其實很不錯,問題是該設計不但近乎無跡可尋,更大問題是這詭計其實無謎面可言--或者用另一種說法,這詭計到底有什麼目的?對中心思想有什麼用途?這種詭計一是「有跡可尋」,在故事中營造一堆不協調感,最後讓讀者發覺盲點的存在;一是「無跡可尋」但有其意義,例如用來突顯劇情中的某個元素。本作的這個詭計偏向後者,可是我想了好久,也實在說不出該詭計對主題有何幫助。

作者的文字不俗,能吸引讀者細味故事,不過因為雙線發展再加一堆往事和角色內心獨白,令劇情變得有點零碎,讀者較難聚焦於某一點上,削弱了推理小說的條理性。以小說來說相當成熟,片段式的敘事有其味道,可是在追求抽絲剝繭、暴露真相的推理小說裡,這種敘述手法就成為了包袱。我個人挺欣賞本作言之有物的優點,不過作者似乎側重了文學性,而弱化了推理性,我只能嘆句可惜了。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9.我殺了我母親

賴德在獄中等候判刑,他殺害了母親。在閱讀著事發前一個月的日記,回憶後每天的生活,然後等待死刑的判處……

本篇的最大缺陷,是謎底太明顯,我甚至有點疑惑那個算不算是「謎底」。看過全篇,感覺上作者是想作出某種誤導,可是這個誤導實在不成功,我想大部分讀者讀到一半已能確認故事的來龍去脈。

嚴格來說,本作的謎團設計是成立的,但這種謎團的寫作技巧要求比較高,要神不知鬼不覺地埋下誤導相當困難,而作者未能做出這類詭計的水準。我有一點意見--如果作者真的打算用上「那種詭計」的話,在主角的描寫上應該採用更主觀的立場去寫,放棄一切客觀的描述(例如忽然大吼、激動的行為),因為那是主角的日記,這反而是一個製造盲點的最佳手段,而結末的母親日記拿來對照,讓兩者呈現不同,更能突顯推理小說的趣味和意外性。

作者的文筆不錯,故事其實滿流暢的,角色描寫也很立體。不過我在描寫上有一些意見,因為故事以日記體進行,某些情節卻跟日記的本質有衝突。例如第一篇日記,主角在日記裡記下:

我愣了愣,她變化之大的反應讓我錯愕,我心想她怎麼了?但這對我的煩惱並不會有太大幫助。我也回了房間躺在床上,但我其實睡不著,現在才晚上八點,所以我打開日記書寫,大約半個小時,她敲了我房門。
……

在時點上完全出問題了。直到「打開日記書寫」都是現在進行式,但最後兩句卻出現了「半小時後她敲了房門」的陳述,那到底寫這段時是在敲門前還是敲門後?日記體是追求真實的文體,作者可以用上以下的技巧:

我愣了愣,她變化之大的反應讓我錯愕,我心想她怎麼了?但這對我的煩惱並不會有太大幫助。我也回了房間躺在床上,但我其實睡不著,現在才晚上八點,所以我打開日記書寫。今天要記下的大概就是這些吧。



剛才發生了一點事情,所以我還是再記錄一下。就在我剛闔上日記,正要無聊地躺在床上時,她敲了我房門。
……

以日記體敘事時,請徹底投入角色,假想自己跟敘事者處於同一環境,這樣子寫出來,不但說服力更強,也更容易讓讀者投入,令他們以為自己真的在讀角色的日記一樣。

2012年6月10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8.師生

主角和室友失業潦倒,二人為了賺取酬金,替一位失貓的主人幹起尋貓的工作。貓兒很快找到,主角發覺貓主人在領圈上裝設了鏡頭,一時好奇把記憶卡拔下來,看看貓兒失蹤的幾天到了哪裡--在照片中,主角看到一位穿校服的女高中生吊死在教室之內……

無可否認,這作品的切入點很有趣,角色的言行個性、與案件的交集等等,都相當吸引人,可是,即使擁有這些優點,我覺得本作跟「佳作」仍有好一段距離。本作最大的問題是伏筆太少。作者有交待死者死亡的原因、涉事人物跟死者的關係、主角調查的經過,問題是這些部分並不足以支撐謎底,我甚至想說,「謎底」並不像「謎底」,只像由作者透過主角之口,說出某角色的經歷而已。

其實作者有嘗試加入伏線,但我覺得那些部分不太成功,無論對解釋事件或是讓讀者可以進行推理,兩方面都幫助不大。除此之外,本作錯別字的數量頗多,已經影響到閱讀了,而且作者必須注意一下文筆,學習一下小說的寫法。

撇開上述的缺點,我覺得本作也有一些優點,最明顯的是在感情描寫方面,在描寫女死者的心路歷程,以及她與某角色之間的內心掙扎,我覺得寫得不錯。話雖如此,我個人認為作者宜多看多寫,了解一下推理小說的架構和佈局,畢竟推理小說創作講求的是情節的邏輯關係,鋪排伏線並不是單純把某情節提早告訴讀者而已,更要考慮誤導、隱瞞、提示讀者等作用。

2012年6月9日星期六

【業務報告】《遺忘.刑警》日本版及義大利版


《世界を売った男》
初版日期:2012年6月9日
售價  :1260円(税込)
ISBN:9784163814506

世事總是充滿巧合的。去年八月,當我知道之前交給明日工作室的恐怖小說《魔蟲人間》將於一個月後出版之際,突然收到皇冠出版社的通知,告知拙作《遺忘.刑警》入圍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即將出版(其實在收到皇冠通知前夕,已有友人從全國新書資訊網發現三部入圍作品的書名,告知在下)。結果兩部作品的出版日期只差幾天。無獨有偶,當我之前交給明日工作室的《大魔法搜查線》正要出版時,日本版和義大利版的《遺忘.刑警》也同時出版,三者連續幾天在地球上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書店上架,真是萬料不到。

日本版的書名改成《世界を売った男》(出賣世界的男人),是取自原作副題的「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其實我當初投稿時有考慮過用這首David Bowie的歌曲當書名,但我不想寫成中文,而我覺得在台灣市場上很少純粹以英文作書名的小說,於是把它當成副題。可惜的是,因為一些排版上的問題,這副題無法放在中文版的封面或內頁,結果一直被鬼隱了。在頒獎禮當晚的晚宴上,擔任翻譯兼評審之一的玉田誠先生跟我閒聊,當時我們就有說過書名的事,我有點希望把副題變成書名(有必要的話,原題可以變成副題),到後來經email討論,得知文藝春秋出版社的部長亦提議用這歌名當書名,對我來說實在求之不得。不過使用曲名牽涉到歌曲版權,當中花了好些工夫,幸好最後也得到批准。(在日本,這曲名的使用權竟然分散在三個人/團體手上,其中一方更是美國公司,中間頗為轉折哩)

另外,日本版跟中文版有部分情節不一樣,我有修過稿件。其實,我對作品中某些情節是不大滿意的,這樣說絕對不是貶低其他參賽作品,或是暗示評審的眼光如何,我只是覺得,再好的作品也有改進的空間,更何況此作是在下的首部出版的長篇呢。在玉田誠先生協助下,我聽過文藝春秋的責編荒俣先生的一些意見,而其中一些地方亦是我在投稿後覺得應該修改的地方,於是把改動連同報告書交給玉田先生,讓他譯成日文,讓荒俣先生過目。現在出版的,就是這個修改後的版本。所以很不好意思的說句,我對日本版較為滿意。

在出版前,我亦不知道日本版的封面設計如何,而我從臉書看到封面的幾個鐘頭後,我就收到實物的作者贈書了(突然收到,嚇一跳)。封面非常酷,製作那個雕塑的藝術家是三浦均先生,我從他的網站才知道他在國際間拿過不少獎項;而書本設計者是關口聖司先生,他是文藝春秋的有名裝丁家,據知道尾秀介的《月與蟹》和石田衣良的《池袋西口公園10:PRIDE》也是由他負責。加上玉田誠先生的傳神翻譯,編輯荒俣先生的用心處理,還有最重要的、島田莊司老師撰寫的選評文章,看到拙作能在他們手上變化成一本實體作品,我簡直是受寵若驚。

在此感謝玉田先生、荒俣先生、文藝春秋的各位、玉田先生的太太Vicky、經紀人東君姊、還有島田老師,為了答謝您們,我會繼續努力寫作。 :)


《DUPLICE DELITTO A HONG KONG》
初版日期:2012年6月6日
售價  :€ 14,50
ISBN:9788896317327

當我正為日本版感到雀躍時,義大利版的帥哥翻譯Rick突然告訴我,原來義大利版也要出了!這比日本版讓我更驚訝,因為在知道翻譯完成後我一直沒收到消息。

義大利版的書名改成了《DUPLICE DELITTO A HONG KONG》,即是「香港雙重謀殺案」(Double Murder in Hong Kong),這讓我有點意外,但客觀而論,這書名改得可圈可點,讀者讀完作品後,大概會對書名隱含的雙關語而莞爾。另外,這名字讓我想起王家衛導演的《重慶森林》,英文原名「Chungking Express」,然而在義大利上映時題為「Hong Kong Express」--可能「Hong Kong」對義大利人有不錯的吸引力?如果是的話,我希望拙作能搭王大導的便車了。(笑)

感謝翻譯胡叡克先生(對,就是電視節目《WTO姐妹會》那位義大利帥哥)、出版社Metropoli d'Asia的編輯們、還有Metropoli d'Asia的CEO Mr Andrea Berrini,您們讓在下的作品踏足歐洲,那簡直是「超越了最瘋狂的夢」(Beyond the wildest dream)啊。

When I was still thrilled by the publication of the Japanese edition, I was suddenly informed that the Italian edition would be released too! This piece of news was from Riccardo, the Italian translator. It's more surprising than the Japanese edition because I haven't got updated for a while, and I'm really glad to hear that.

The book title has been renamed as "DUPLICE DELITTO A HONG KONG", which means "Double Murder in Hong Kong". It's a bit unexpected, but I do like this new title. I think the readers would be amused by its double meaning after reading the book. Moreover, this title reminds me Hong Kong director Mr Wong Kar-wai's famous movie "Chungking Express", as it was retitled as "Hong Kong Express" in Italy. Maybe the phrase "Hong Kong" is pretty attractive to Italian? If so, I hope my novel could draw some attention from the one who loves Wong Kar-wai's movie. (grin)

I would like to thank Mr Riccardo Moratto, all the editors, and last but not least, Mr Andrea Berrini, the CEO of the publisher Metropoli d'Asia. My work won't be able to reach Europe without the help from all of you. It's beyond my wildest dreams. Thanks a lot!

【徵文獎心得】7.三億元事件

在獸人居住的約克市裡,巡警志狼在調查一宗凶殺案期間,竟然中了三億元的彩券。當他以為可以解決經濟上的困難,弟弟竟然遭綁票,綁匪打電話到警局要求志狼以彩券交換人質……

就推理線而言,本作很出色,不會被任何一篇入圍作品比下去。作者很巧妙地利用巧合和詭計,兩者相輔相成,泡製出一個條理清晰、伏筆完滿、趣味非凡的本格推理故事。或許偵探登場有點突兀,但以謎團而言,這已經足夠好,幾乎無可挑剔。

作者的文筆也很不錯,敘事簡潔俐落,讓讀者可以很愉快地讀完,在一些描寫上也很幽默,像隊長要求隊員埋伏時「收起尾巴」,就有一種雙關語的趣味。如果說本作的瑕疵,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角色都是獸人」的設定上。別誤會我反對用上奇幻的設定,相反我覺得這點子蠻好玩的,問題是,我認為作者沒有好好考慮使用這設定的優點和缺點。

使用奇幻設定的推理,會讓讀者有更多的期待,像使用「獸人」作為角色,我就會想「這個世界的鳥獸人是否會飛?那是不是會出現沒有腳印的殺人事件?」、「不同種族的獸人的指頭數目是否不一?會不會因為發現掌印的指間有蹼,從而知道犯人是蛙獸人?」之類。基本上,當動用了這麼特別的設定,讀者就會假設作者會用上某些現實以外的詭計,而偏偏本作沒有。本作的角色全換成人類,把時代設在現代,一樣說得通。上述的或許只是「沒有善用特色」,並非缺點,但從讀者角度來看,這很容易變成缺點。因為讀者一開始無法掌握故事的設定(獸人的世界?到底跟現實在多大的差異呢?),就會較抽離,投入度會降低。

類似的作品,我想起宮崎駿有份執導的日本動畫《名偵探福爾摩斯(名探偵ホームズ)》,角色都變成擬人化的狗(呃,據說福爾摩斯其實不是狗,是狐狸),基本劇情都跟獸人無關,以狗狗作為角色,只是在畫面上吸引小孩的點子。不過那是動畫,本篇是小說,無法相提並論。或者本作的作者是打算吸引年輕的讀者,所以才導入獸人的設定吧,不過我建議,如果作者打算繼續發展本作,必須多考慮一下世界觀的問題,以及有什麼好方法善用這個世界的趣味性。

2012年6月8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6.伊底帕斯之謎

考古學教授陳威被一位希臘青年邀請,找尋失落的底比斯寶藏。憑著種種神話、古物、傳說的串連,他們漸漸逼近謎底……可是,在他們身後追蹤的黑影,也一步一步逼近他們。

好,我要很老實說,如果這不是「推理」小說比賽,而由我單人當評審的話,我就會給本作首獎。這短篇太精采了!當然,這是因為我本身是個希臘神話迷,而故事中對不少我認識的神話故事、歷史傳說一一作出合理的串連,簡直就像魔術表演一樣目不暇給。作者的資料搜集做得非常充足,而且在虛構和現實中拿捏準確,以某些真實的資訊作為原點,再加入一些虛構的部分(其實我不大肯定是虛構)輔助,創作出一個解開歷史之謎的故事。早前香港有博物館辦過有關「神話傳說中的怪獸」展覽,展出了大英博物館的好些藏品,其中一個展廳,就是以獅身人面獸為主題,講解埃及、希臘(底比斯)、腓尼基等地的獅身人面獸的異同,而我讀本作時,就回憶起那些展品,而作者更想像出一套合理的推論,解釋了它們之間的關係,超乎我的想像。

而本作無法入圍,我想,是非戰之罪。這個文類能否列入推理小說,一向備受爭議,它的構成是冒險小說,但亦可以解釋成「解開歷史謎團的推理小說」。本作的推理都有堅實的邏輯作後盾,問題是除非讀者是神話迷或歷史迷,在閱讀前已有先決的知識,否則一般讀者會覺得作者說了算。我個人是認為本作可以算是廣義的推理小說,因為角色在作出推理前,有公平地說明背後的資訊,當然如果更貼近推理的話,可以再詳細一些,或在更早一點提出多一些一般讀者也可以公平競猜謎底的線索。不過,這只是以「把本作寫成推理」為前提,事實上,我認為本作以目前的樣子呈現,已夠好。(嗯,或者可以再長一點吧,事件太快結束了,有點浪費,加添枝葉足可寫成八萬字的長篇啊)

本篇作品令我想起去年某篇作品,風格上類似,不知道是否同一位作者的作品?跟去年那一篇相比,同樣有「讀者無法先得的知識」的疑問上,我覺得本作的處理優秀得多。我不會排除這是因為我個人的喜好問題(笑),但我衷心的認為,本作的趣味性較強,娛樂性更高,對歷史和神話的聯繫性亦更亮眼。我好有興趣問問作者故事中的某些假設,因為我不懂古希臘文、古埃及文等等,但作者寫得相當具說服力,那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話,故事中某些想法,我覺得有島田莊司和丹.布朗等暢銷作家的級數啊。

2012年6月7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5.酒店密室謎案

大陸商人沈卓堅一家遊香港,翌日因宿醉獨留飯店之內,竟然被殺,現場更是密室。犯人是妻子、女兒、兒子、媳婦、秘書,還是另有其人?密室之謎又如何解決?

勉強稱得上工整的推理作品。有謎團、有動機、有手法、有調查有解謎,規格上是沒有可以挑剔的,而且作者的文筆易讀,伏筆也相當公平,可以說是一篇工整的推理小說。然而,我認為有幾個不能無視的缺點,令本篇即使「工整」,卻無法達至「好看」的程度。

最大的問題是謎團出現的理據薄弱。在本格派作品中,密室是常見的詭計,但好的本格作品,必須考慮多一點:為什麼凶手要弄個密室出來?密室是因為意外而出現的嗎?還是凶手有什麼古怪的癖好,所以要用密室殺人?本作在這點上缺乏合理的編排。更甚的是,本作其他地方十分寫實,像地名、時事、中港關係等等,這些都令故事傾向寫實,而偏偏詭計卻是「浪漫化」的密室殺人,還要是凶手特意製造出來的。在寫實作品中,沒有凶手會笨得製造密室,有精力做這個,不如製造不在場證明和找替死鬼。

此外,凶手的行凶手法也很奇怪。如果凶手預計到死者被發現的過程,他只要用更簡單的手法就能製造密室。或者,作者忘了指出發現屍體者在打開密室時鑰匙在死者身上這個重點(其實這也有方法可以偽造),但依劇情流向,發現者無法驗證也是合理的,結果就變成凶手明明有簡單的方法不用,改用複雜到爆的方法去殺人一樣。而凶手落網一段也非常彆扭,害我以為作者還有回馬槍,畢竟那一段像是為了洗脫真凶嫌疑,故意頂罪的過程。

我覺得本篇的作者在寫作上功力不錯,處理伏線亦很有條理,但在謎團構想上欠缺火候。希望作者能在構想階段多花點時間,只要想出一個好的謎團,我想他或她在演繹上不會有任何困難。

2012年6月6日星期三

【徵文獎心得】4.老男孩

為了賣地,春從都市回到故鄉老家,重遇少年時的三位摯友。春遇上嘴臉醜惡的開發商老闆,好友們更因為賣地一事不和。昔日的片段屢屢閃過,春想起少年時代,四人為那個她而企圖執行的「X計畫」……

在讀完作品的一剎那,我對本作有非常良好的印象,心想為何本作只能通過初選呢?然而當我撰寫本心得,要寫上面的簡介的一刻,就有點明白其他評審的想法--本作的推理性未免低了一點。

作為一篇小說,本作相當出色。作者的描寫、帶點漠然的語氣的敘述都令作品充滿味道,劇情轉折、角色對話都能吸引讀者追看,光就這幾點而言,我覺得作者是一位充滿說故事才能的創作者。鋪線和收線都處理得很漂亮,情節的功能性恰到好處地運作,點與點之間的相連令作品十分工整。

我之前說「推理性低了一點」,主要是因為故事的謎團不明顯。我寫出簡介時,發現一個兩難,如果把謎面寫出來,故事的趣味似乎就減半了。其實,本作較接近「犯罪小說」,但它的「成長小說」的味道太濃厚,蓋過了犯罪的味道,很容易會被當成「有推理和犯罪成分的成長小說」。作為一篇小說,這是絕對無問題的,坊間有不少暢銷作品都跑這路線,奈何本徵文獎是「推理小說徵文獎」,跟其他作品相比,本篇就吃虧了。

雖然我認為有方法加強本作的推理性(例如強調少年時代的那個計畫、更清晰地描寫各人的關係,從而導入更多的誤導和不協調感),但回心一想,目前的樣子反而較好。本作的成長小說主題已經夠紮實,篇名中的「老男孩」亦解釋了一切,硬加推理性,搞不好只會削弱本來的優點。如果說其他意見,我覺得奸角最後沒有後續行動有點離奇,如果他有把柄被抓,或許會令故事更圓滿。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3.你殺了誰

網路上的推理同好會的會員們首次聚會,眾人來到一間廢校見面。廢校流傳著「打不開的教室」的傳聞,更指因為出了人命學校才遭棄置。而這場聚會,實際上是一起謀殺事件的掩飾……

本作是一篇有強烈本格氛圍的推理作品。密室物理詭計、偵探(推理愛好者)聚會、下藥詭計等等,有著濃厚的本格趣味。然而,作者似乎不甘於以這些元素湊成一部一般的本格作品,於是在這個謎團之外加上厚厚的一重,在結尾時交待出弦外之音,配合第二人稱的章節,以及沒有明寫謎底、要讀者自行推敲真相的結局,令故事顯出特殊的味道。問題是,這味道到底是好是壞?

我必須老實說,我看完作品後,無法確定我理解的真相,是否作者想表達的真相。這是推理小說中開放式結局不容易寫的原因,因為推理的讀者是想追求答案,而一般文學作品中,開放式結局往往是想讓讀者自行詮釋,這就跟推理小說的本質相違背。「令所有讀者有相同的答案,但又不明言」是推理小說中開放式結局的做法,所以作者必須小心,確保有足夠資訊讓讀者在讀過作品後能歸納出單一結果。而本篇,我認為這部分未能做到。

故事的核心謎團很易理解,也相當合理,然而一配合間幕用的第二人稱段落,以及那個多覆蓋一層的「真正的真相」,就出現混亂,因為讀者無法判斷真凶的身分,以及文中出現疑似敘述性詭計的部分。我就是無法理解兩種視點所描寫的關係,乍看是用上那個詭計,但結末一段如果當成那個詭計,就跟前段不統一,出現結構矛盾。更甚者是某些線索在時點上出現異常,無法令人猜測主謀的用意,加上開放式結局,我就難以確認真相。

也許因為上述的複雜性,作者在描寫角色時避重就輕,以防露餡或犯駁,但這卻更進一步地削弱故事的可讀性,令讀者難以了解角色,謎底出來時意外性頓減。基本上,我認為作者的構想是不錯的,複雜的謎團有其吸引力,但愈複雜的謎團,就愈倚賴清晰的敘事,複雜的謎加上不易讀的文字,只會令人霧煞煞而已。

2012年6月4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2.暗弒

日本女科學家被神秘人委託工作後,慘遭殺害。台灣的作家季桐被死者母親委託調查,他從死者的日記中發現奇怪的語句,與此同時,他跟神秘的偵探鄔云邪搭上……

本作令我想起一些包裝成推理的言情小說,有推理之名無推理之實。嚴格來說,本作其實有一個符合推理的主軸,作者亦有考慮過詭計的設計,在死者身分、凶手正體、殺人動機等部分都讓我察覺創作意圖,以骨幹來說,作者的確是打算寫一篇推理作品的。可是,只有推理的骨架,沒有推理的血肉,出來的也不能稱為推理小說。

首先,推理講究劇情的邏輯推演,是以因果關係來鋪陳,而本篇作品,老實說我認為作者沒有先想好每一個部分之間的關係,就動筆創作。感覺上,角色的行為和動機互不相干,角色不像是帶領劇情的人,而是被劇情扯著走的「物件」。其次,作者明顯地只想到動機和謎團的核心,卻沒想好如何合理地填上殺人手法等細節(咳,手法其實是很重要的,才不是「細節」),於是只好以怪力亂神、科幻奇幻的點子填補漏洞。請記得,推理小說中有兩點是大忌,一是機器神(在結末前才爆出新登場的凶手、之前沒提過的線索),二是以訴諸超現實(在沒有先告知讀者,爆出「超能力殺人」、「穿越時空」、「預知未來」等點子)。本作最後有提到角色擁有超能力,像平行宇宙、預知等等我仍可以接受,但利用「未來的科技殺害死者後瞬移到另一地方」(更別提殺害前後某調包詭計根本不成立,除非某人的科技連現實和記憶也可以更改),就太離譜了。

2012年6月3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1.比爾運動

美國費城一間公立學校開啟埋藏了二十年的時空膠囊,卻意外發現一份遺囑的缺頁。遺囑牽涉的,是台灣一個棒球練習場的土地,繼承者是一位台灣人。然而,遺囑的主人狄克強森先生之死,到底是不是意外?還是說,這是一場謀殺……?

這篇作品有個不錯的主題,謎團設計、佈局、解謎亦有不錯的表現,按道理是篇不錯的作品,可是,我認為在文筆及敘事上的弱點,令它的水準打了折扣。在優點方面,作者利用兩個不同的地點(美國和台灣)、兩個時空(過去的命案和現在的調查),製造出不俗的趣味,加上一些真實存在的事件,加強了故事背景的說服力。謎團方面的設計亦有板有眼,雖然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陰謀,但不論凶手殺人的動機、案件的來龍去脈都相當合理,有些地方亦見出人意表。

不過本作的缺點亦頗明顯。原案件(過去的殺人案)的條理清晰,配合真實事件更鞏固了合理性,但「現在」進行中的事件的合理性卻值得商榷,尤其是某有權力的美國人打算殺害嫌犯、主角為了阻止此事發生而去調查,敘述上有點一廂情願。其實小說是虛構的,天馬行空的情節並不影響故事的可信性,重點是如何令讀者相信這劇情可行。我覺得,本作在這方面力度不夠,有些情節單純由作者說出來,可信性一減,讀者的投入程度亦相對地下降了。此外,我認為作者的敘事經驗略淺,這個故事架構雖好,但有點超過他或她的控制範圍,在文筆上亦有可以進步的空間。

總的來說,這作品雖說不上優秀,但也不平庸。相信作者累積一點寫作經驗,會有更好的表現。

2012年6月2日星期六

第十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個人心得 前言


各位好,在下是陳浩基--這句話好像變成每年心得文的固定開場白了。今年我亦像上兩年一樣,會在部落格貼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所有參賽作品的個人心得,從現在開始每天一篇,貼完五十三篇後就差不多是入圍作品集出版、年會暨頒獎禮舉行的時間。不過,先跟各位說一說,今屆比賽中在下的職責有點變動。

過往兩年我都擔任初複審評審之一,但去年年中我已接到任命,本屆改當負責人,即是負責收稿、整理、分組、協調評審、制定細則等工作。因為採匿名評審制,負責人通常不會擔任評審,所以我本屆沒插手初複審的評審項目。本來以為評審的工作比負責人吃重(要讀不少稿子嘛),但結果原來各有各的難處,負責人要處理各組評審的疑問、留意評審進度、處理查詢等等,要一心多用。在二月中旬,選出四篇決選入圍作後,我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因為我身在香港,沒法處理決審會議的安排以及出版事務,所以就由同僚接棒。

然而,這時候卻出現了第二個變動。

在去年的會議裡,協會決定今屆決審增加評審人數,由往年的三人增至五人,而因為一些緣故,當中一個席位懸空,而經過討論後,由小弟出任--沒錯,我本來以為本屆不會當評審的,結果反而成了決選評判之一。我本來也擔心這跟匿名審核制有衝突,但我發覺我完全不認識四位入圍者,連名字都沒聽過(註一),在沒有利益可以申報下,總算沒有壞什麼規矩。

於是,我就開始了審稿的工作。由於我不在台灣,沒辦法出席評審會議,我就撰寫了一份詳細的評審報告,連同投票意向託協會成員在會議交給其他評審,讓他們決定賽果。四篇入圍作品都有相當不錯的水準,其中三篇我覺得都有足夠資格奪獎(餘下的一篇也是佳作,只是在結構上有一個我不能無視的瑕疵,所以才會有此結論),各有亮點。

所以,其實這次的心得文,有不少是在評審工作完結後才寫的,我在之前只讀了四分之一左右。會卯起來把全部讀完,除了想繼續「傳統」外,更是老話一句:我希望這樣子可以推動一下中文推理創作,畢竟每位作者都花了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的時間(註二),費盡心力去創作,如果只換來一句「落選」,實在太可惜了。

談一下本屆的整體質素:佳作不少,但令我訝異的,是優秀的「擦邊球」和「非推理」比往年多,我發覺我今年在心得中經常寫「以小說而論很出色,但推理方面……」這類感想。當然也有反過來的,謎團設計很棒,但劇情或包裝上卻欠火候。另外,作者寫作經驗明顯不足、文筆稚嫩、不懂得講故事的作品亦減少了,不過反過來出現了另一種令我頭痛的作品--文筆不錯、描寫充足、推理邏輯卻跳躍到我看不懂的故事。每次讀到這類作品,我都懷疑是不是我誤讀或漏讀某些情節,可是再三翻讀,總是搞不懂。還好評審之一的李柏青今年也有為每篇作品寫心得,讓我可以來個對照檢查,確認一下。(從結果而言,我搞不懂的那些作品,柏青兄也有類似的感想……)

最後,我必須不厭其煩地再說一次:這些心得文只是個人感想,是以一個「同樣喜歡推理創作的讀者」的角度來撰寫的,並不是什麼「指導文」或「評論文」,如果有作者不認同在下說法,請別在意,也歡迎利用留言系統提出創作觀點。這些心得文都不會爆雷,只有簡介和讀後感,如果有作者不想我公開(或是刪掉簡介),請留言給我。

期待各位參賽者再接再厲,不要因為落選或我的感想而氣餒,如果拙文能對你的創作有一點幫助,我更會非常高興。若然你只是一位讀者,對創作躍躍欲試,那不妨讀一下這些心得,說不定亦會有所啟發。中文推理,尚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哩。

註一:話說在決審會議後,我才從負責出版項目的同僚信中知道,原來我聽過其中一位入圍者的筆名。他投稿時個人資料沒填上這個名字,所以當我知道這消息時,老實說我是暗暗吃一驚,沒想到那篇作品是出自他的手筆。

註二:唔……或許不是「每位」吧。(笑)



其他評審心得:
2011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作品心得(總評)
2011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作品心得(一)
2011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作品心得(二)
2011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作品心得(三)

相關網頁:
第十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 參賽名單
第十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 初選名單
第十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 複選名單
第十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 決選名單

2012年6月1日星期五

非常土砲青少年推理--《神功戲殺人事件》

徐焯賢《神功戲殺人事件--少年推理館(1)》

會買這作品,純粹是因為書名(笑)。我知道香港有好些以中學生、小學生為對象的推理小說,卻一直沒有讀過,可是知道本作後,就決定買來看看什麼葫蘆賣什麼藥--以「神功戲」(粵劇)為主題的推理小說,到底會有多本地化?是純粹賣噱頭、還是真的運用到這題材呢?

讀畢全書,感想是:以青少年推理小說來說不俗。我認為寫給年輕讀者的推理作品,必須具備幾個特色:

.角色個性明顯,讀者容易代入
.進展快,沒冷場
.即使是沉重的案件,仍要具備明亮的氛圍
.對白要幽默
.邪不能勝正(政治正確)

以上說的,本作都能做到。作者是創作青少年小說的老手,在角色編排、塑造上駕輕就熟,更確立了少年偵探團每位角色的定位--一個擅於看穿人心、一個擅長整理資訊、一個是正統的推理好手,一個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天才。每位角色都有其功用,即使某人比較搶眼,但其餘角色亦有表現的機會,光這一點,已值得不少嘗試寫青少年推理小說的朋友借鏡。

在故事結構上,作者也用上一招很值得學習的招數。故事描寫四位主角和老師到離島參觀醮會,進行專題報告研究,在到埗後翌日凌晨發生命案。我見過不少新手作者會詳細介紹角色、描寫主角們到島上的前因後果,說明島上角色們跟案件中人認識的經過,然後出現案件……但本作的作者很有經驗,故事開始不到數頁就交出屍體,然後再倒敘眾人到島上的過程。對讀者來說,謎團愈早出現愈好,因為大家都在期待事件(稱作「推理小說」當然期待可怕的案件了!),一開始抓住讀者的好奇心,往後就贏了一半。

以推理而論,在謎團設計上有一定水準,其中兩次逆轉的設計,顯出作者對創作推理小說的功力。犯人的動機、做法也有對應的伏筆,而且作者善用了「神功戲」的元素,讓謎底跟主題拉上關係,令「神功戲」不單是本作具備教育意義的外皮,詭計之所以成立,也因為故事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中發生。這些部分,都是本作的最大優點。

至於缺點方面,我覺得有一兩處有改善的空間,但不算是大缺點(尤其作為一本青少年讀物)。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角色實在太多,作者明顯是以Whodunit作為主軸,重點是「誰是凶手」,可是涉案人士的描寫太少。當讀者無法知道每一個角色(嫌犯)背後的利害關係,根本沒有足夠的線索去推敲誰是真凶,相對地,偵探指證犯人時震撼力就會大減。我想,在本作中這是一個兩難,因為本作是一本「青少年小說」,如果描述太多嫌犯之間瓜葛和恩怨情仇就可能令作品變調;不過,這正正是我覺得本作嫌犯(紅鯡魚)過多的毛病,戲班裡共二十四人,即使刪去只有名字的跑龍套,重點嫌犯也有十三人,除非小說有四十萬字,否則沒可能夠位去一一描寫。假若一開始把犯人縮小至戲班中的五人,效果應該會更理想。

另外,部分伏線太遲出現也是一個明顯的瑕疵。例如嫌犯們在案發前一晚的經歷、別墅各人房間的分佈圖等等,都應該早一點告訴讀者。我不知道作者是否怕這些線索太早放出來會讓謎底變得太明顯,但觀乎那兩次逆轉的設計,我覺得在趣味上作者已做足工夫,我認為即使讀者察覺謎底,也不會影響讀者讀到結局的愉快心情。

如果不以青少年推理小說的角度來看,有一個部分其實問題頗大的,就是真相中某物件(不是凶器)的去向。那個部分雖然說得通,但卻變成是「出於警方的疏忽而成立的詭計」,這是推理小說的大忌之一。警方疏漏不是問題,但要視乎有沒有足夠的說服力,當警方曾作出地氈式搜索,盧督察又不是省油的燈,這個盲點的力度就太弱了。如果從這兒切入,再去審視劇中凶手的某些做法,更可能挖出一堆說服力的問題,不過,這種琢磨的手法是以Hardcore推理迷的角度來提出,本作既然定位在青少年小說,那就沒必要鑽下去。

總括而言,本作是一部工整易讀的推理小說,對青少年讀者更有足夠吸引的賣點。對吃慣重口味的推理迷來說或許略嫌清淡,部分材料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泡製,但至少,清淡得來也有幾分鮮甜,整體賣相頗佳,確實值得一讀。

2012年5月31日星期四

《大豐收》--香港人不願面對的真實

香港Clip推理小說獎得獎作品
陳電鋸《大豐收》


話說年前得知香港雜誌《Clip》舉辦推理小說獎,我雖然無意投稿,但也很好奇能否引出本地一些潛伏多年的業餘推理創作愛好者,讓香港這片文化沙漠長出為數不多、但生命力極強的仙人掌。當我知道名為《大豐收》的「香港式社會派推理小說」得獎,就一直留意出版狀況,更託在書店工作的友人代為訂書。結果等了一個多月,本作終於出版,花一天讀畢,便覺得本作得獎實至名歸--心頭那股揮之不去的沉重感,就證明了本作如何成功。

故事以油麻地一棟舊樓作為舞台,描寫一位年老的醫生被發現倒斃住所浴室之內,以割腕和切腹雙料自殺。由於發現遺書,警方以自殺作結,可是醫生的鄰居、身為作家的老翁深信醫生是被謀殺,而在重案組被投閒置散的女刑警亦因為另一案子而注意到本案,漸漸懷疑案件跟舊樓被地產集團收購、準備重建一事相關。

從社會派推理小說的角度來看,本作有力地抓住讀者(尤其是香港的讀者)的視線。無論在反映現實、揭示社會弊端、抨擊政策不義等等都非常到位,港人讀此書必心有戚戚焉。作者有充分說明社會的背景、強拍條例(《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通過的原由、虛構(但有所影射)的財團的架構等等,即使外地人閱讀本作,亦沒有認知上的困難。

故事分成兩章(另有一序章與一終章),第一章以交待背景和資料為主,節奏較慢,未必算吸引,但第二章很快便進入戲肉,以女刑警為主角,一口氣調查事件的每一條線索,氣氛相當緊張;而且,這時候讀者會發覺,慢板的第一章其實佈下大量伏筆,這些伏線都為第二章的劇情提供了強力支撐。

在謎團上作者也有不落俗套的設計,以「為什麼明明完美的犯罪,犯人偏要以不完美的做法來進行?」為詭計的核心(書背文案就以此為賣點),最後也有為此作出解釋。不過比起這一點,我覺得作者以四宗(嚴格來說是五宗)案件交纏作為佈局,處理得更為亮眼,令本作的懸疑味道非常濃郁。

以下有較深入的劇情討論,未讀勿入。


當社會愈是不公,黑暗勢力愈大的時候,社會派推理就愈有市場,也愈有價值。香港在幾年前已突破了臨界點,而目前看來,民眾的反響應該會愈來愈大,而本作的出版,或許正正說明環境已經糟糕到一種不發聲不可的地步。本作的焦點放在與政府勾結的財團隻手遮天,故事的每一個情節都教人心寒,而結局中真相被掩埋、犯人豐收而歸更是異常沉重。其實這一點有點跟社會派推理的套路不同,不少社會派作品會以揭露黑幕完結,讓讀者一吐怨氣,感到「即使環境再黑暗,只要我們堅持信念定能彰顯正義」,可是本作卻相反地以邪惡得勝、好人束手無策結束,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悲劇推理」。我想,這大概反映了普遍香港人的價值觀--這社會充斥著不公不義,而我們無力對抗,即使行動了,也是徒勞。

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本作可能有點over。因為劇情有不少部分都是比現實更糟的設定,作者強調了一切Worst Case Scenario(像虛偽的教徒、貪財的港女、不求真相的警察),而故事中的「田基集團」比現實中的地產財團更可怕(現實中,財團與財團之間互相角力,尚有彼此制衡的力度,亦有不少反對派、傳媒與監察組織存在,縱使力量不足以撼動那些大怪物,但仍是權貴不能無視的聲音),當設定上往更壞的方向走,結局同樣向著更壞的一方傾斜就容易變成單純煽情的悲劇。我個人認為,如果採用悲劇結局,就應該突顯安定繁榮的「假象」,這樣子會讓讀者更察覺現實的荒謬、結局更有爆點;如果採用誇大的設定,就不妨用個帶點希望的結局,讓讀者得到警惕。

不過,上述的只是個人意見。事實上我認為本作有「反烏托邦小說」的味道,作者以舉辦亞運為整個事件的原點,就有我上面說的「安定繁榮假象」,只是作者沒有強調此為重點,而一切往壞事傾斜的設定,也大概只為了突顯女警和作家兩個角色的正義,這是反烏作品的合理做法。在反映這城市的困局、小市民的無奈方面,作者寫得活靈活現,連細節上都勾勒得絲絲入扣,這又讓我覺得,本作該定位在「現實小說」和「反烏作品」之間,作者似乎警告著香港的讀者,如果我們繼續袖手旁觀下去,角色們的噩夢只會降臨至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推理線方面,正如我上面所說,以五個獨立案件交織出一個事件的手法,相當漂亮。妓女被虐、女生失蹤、醫療過失、醫生被殺、偽裝殉情,五件事件表面上互不干涉,事實上卻層層交疊,製造出強烈的因果趣味。本作其實有一個先天性的弱點,任何讀者一開始就知道財團是主謀,因為如果凶手不是財團中人的話,本作的主題就變得自相矛盾。所以,故事的焦點不是問Whodunit,而是Why和How。在這個讀者早知道主謀是誰的情況下,仍能製造出一定程度的驚奇,可說是相當優秀。

可是認真探討的話,本作的推理線似乎有一些瑕疵,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詭計的合理性上。以Howdunit而言,完全沒問題,作者更交出亮麗的成績,細節描寫的說服力相當強。問題是「Why」。本作的核心詭計是「A威脅B殺死C,B在不情願之下以『不完美』的手法殺死C,然後B被A滅口」,當中我最大的疑問是A為何要B殺C?一般來說,威脅殺人的原因有幾個可能,像「不想沾汙雙手(省工夫)」、「只有對方有下手的機會」、「陷害對方」之類;但本作的情況,「不想沾汙雙手(省工夫)」是不合理的,因為最後A也差人殺了B滅口(為了省下殺一人的麻煩,反而殺害了兩人?),「只有對方有下手的機會」則不一定,「陷害對方」更不成理由(B最後死了)。本作的主謀有上百種簡單了結醫生的方法,可是他卻選了牽涉局外人最多、善後工夫最麻煩、不定因素最大的一種手法。萬一B在殺A的過程中失手或反悔就難搞了。既然律師已安排好遺囑,那乾脆像大角咀海安樓火警(咳,我沒有說那場火警是某集團所為)或旺角花園街排檔大火那樣子,一把火燒掉就行,又或者弄成交通意外、強盜殺人、擄走後棄屍深山海港也一樣方便。

其實,以上的疑惑是建基於「社會派」之上,這也是「社會派」和「本格派」兩者不易融合之處。因為本作的社會派味道極濃,字裡行間看出作者針砭時弊的用心,故此轉折度稍高的詭計就會在本質上有點不合。在本格作品裡,凶手異想天開地弄個魚線鋼絲齒輪的殺人機關也沒問題,因為作者只要說一句「凶手就是想這樣幹,不行嗎?」就可以了,但以寫實為賣點的社會派就得多考慮一重,因為如果作者說出上面那句,讀者會答「當然不行,現實裡正常人才不會這樣幹啊」。在社會派推理中,用上本格式的詭計,必須填補每一個漏洞,以上面說的情況,就要加入像「主謀意圖一石二鳥(也有非一石二鳥不可的理由)」、「醫生足不出戶、一般人難以下手」之類的額外設定。

然而,單以謎團設計來看,「為何犯人要破壞完美犯罪」的構想相當有趣,作者的解答也合情合理,只是我認為在性質上跟本作氛圍有一點衝突而已。女警與作家分析案情一段,寫得相當精采,簡潔、清晰、條理分明,充分交待出角色想出真相的理據,沒有靈光一閃或天啟,這一點就顯出作者擁有優秀的邏輯頭腦。

《大豐收》是一本意味深長、擲地有聲的推理作品,據知作者正在撰寫續集,期望早日完成,付梓出版,讓香港擁有更多屬於這城市的社會派推理小說。

(附帶一提,作者文筆雖好,但出版社方面的校對工夫就給比下去了,開段忘記縮排、省略號和冒號橫放等等,未免有點多,錯字也不少。可能是因為趕著印刷,所以有這些紕漏?希望再版時能修改一下吧。)

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

【業務報告】《大魔法搜查線 01》

《大魔法搜查線 01》
初版日期:2012年6月7日
售價  :新台幣190元
ISBN:9789862903414

望向前一篇文章的日期,沒料到我快一年沒更新部落格。其實一直想寫點什麼,可是總有其他事情在忙,結果害這兒長草了。自去年八月開始,無法預計的事情一再發生,在秋天跑了一趟台灣,再突如其來的跑了一趟日本,然後有一堆專欄文章、訪問稿、推薦稿之類要處理,稍稍鬆一口氣時,第十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的工作又到。今年在下的職務有變,而且更變了兩次,我過幾天會撰文談談。

這一年間長篇新作並未完成(卻同時開了兩部的頭,呃),進度分別是一半和三分之一,但早前又因故暫停,真是世事難料。不過,新作未寫好不代表沒作品出版,去年夏天交給明日工作室的稿件,將於下星期上架發售(校對和出版前修稿是令新作暫停的原因之一)。

這次作品題材是「中世紀奇幻」加「推理」,作品名《大魔法搜查線》全兩冊,第一集於六月七日台灣各大書店發售(這次好像鋪貨到便利商店),香港應該有代理,預計六月下旬到貨。這回的作品定位較近輕小說,而那個相當搶眼的封面由台灣著名同人畫師Salah D繪畫,在此向他說聲謝謝,也感謝責編玩具刀一直居中協調。

這次是兩冊完作品,換言之「解謎篇」在第二集內,喜歡一氣呵成地享受故事的朋友,不妨待第二集出版後再一口氣閱讀。第二集預定在七月出版(我早已交稿了--而且出版工作進度良好,我連封面也看過了),如果你對拙作有興趣,當然可以待第二集出版後才連買兩集,但我不肯定到時第一集的庫存量如何。(如果你願意先買第一集支持一下,在下非常感激)

這回出書也蠻有趣,明日工作室一向會以數本作品作複數宣傳,這次同期出版的四部作品,有三部居然是香港作者的小說--有科幻作家譚劍兄(不過這回他不是寫科幻而是奇幻:《殺意樹【貓語人】》)、驚悚作家畢名兄(《畸羅之眼【靈異出版社】》),以及小弟;而台灣代表則是知名度甚高的美女人妻作家柚臻(《我的MAN!不是娘,只是宅》)。各位也請支持一下他們的作品啊。這次出版社還辦了個Q&A,咱們四人答了一堆滿有趣的題目,訪談印在海報背面,不知道會不會印成單張,夾在書內呢?如果將來有網路版,我再給各位看倌提供連結。

以下是宣傳海報的樣子,四部作品的封面並排,一目了然:

※6月16日補充資訊:香港簽名版及海報訪談

關連項目:
【業務報告】《大魔法搜查線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