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星期六

華文推理發展的冷硬路標:《聽著雨聲告別》


不藍燈《聽著雨聲告別》

第一次跟不藍燈見面,應該是二○一一年我赴台出席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頒獎禮之後的那幾天吧。我倒忘了中間如何聯繫上的(好像是透過友人卡蘿?),總之我跟他雖然沒碰過頭卻讀過彼此的作品,加上同是推理迷兼創作者,聚餐時便聊個不亦樂乎,去年再見面也談得很投契。臭屁的說句,大概是「識英雄重英雄」吧(或者只是單純臭味相投而已,呵)。

當年我讀完不藍燈入圍第一屆島田獎的《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便察覺這可能是華文推理創作「向前走」的證明。一如日本戰後,處於萌芽階段的華文推理集中在本格派作品,無論讀者或作者,都傾向閱讀和撰寫解謎為主的推理故事。然而當這種類型文學繼續發展,便會出現其他子類型,諸如強調寫實的刑警推理小說,或借社會事件塑造硬漢偵探的冷硬派推理等等。成熟的推理文學界,應該能容納不同範疇的推理,而《快》正好是一部異於本格推理的優秀推理作品的示範。《快》的謎團不算複雜,但故事結構很完整,作者對角色的心理描寫、行為動機等等都深具洞察力,顯示出作者在寫實類推理創作的長處。

當時,有人說《快》是冷硬派,但我卻不大認同,因為我對冷硬派的特性有多少偏見,認為若然缺乏某些特質,一部作品充其量只能稱為「社會派」而不是「冷硬派」。然而,當我讀畢《快》的續篇《聽著雨聲告別》後,我便不能不同意,這是一部冷硬派系列,而且隨著故事發展,冷硬味道愈見成熟,彷彿叫讀者們看著一位冷硬派偵探誕生、成長的經過。

《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描寫從事「情歌快遞」工作的主角阿駒,在某次工作中發現女屍,為了自證清白,不得不親自調查。這作品的定位有點模糊,介乎本格與社會派推理之間,也許作者本來想寫得比較寫實,卻因為參加以本格為規定的島田獎而作出調整,強調了事件和謎團。續篇《聽著雨聲告別》同樣以阿駒為主角,而這次他要為摯友洗脫嫌疑--某天深夜,阿駒大學時代的好友Brandon突然到訪,翌日阿駒起床卻發現對方已離開,而之後更得悉Brandon女友在同一夜被殺,下落不明的Brandon是頭號嫌犯。因為堅信好友不是凶手,阿駒再次進行他毫不擅長的調查,但他不知道這回他面對的危險,比上次更嚴重……

一如前作,作者對角色描寫得相當細膩,沉鬱的味道從字裡行間滲透出來。我上面說過,前作《快》我認為不是冷硬,但本作我卻毫無疑問會當成冷硬派來讀。詳情我後面再說,但我想說的是,我認為冷硬派推理的重點是「主角」,而《聽》的故事完全圍繞著阿駒這位「業餘偵探」發展,描述主角想法、個性的篇幅相當多,彷彿作者真正目的是寫主角,案件不過是用作帶出人物的引子。

雖然是冷硬派作品,從推理佈局而言,本作也毫不馬虎。沒錯詭計的「濃度」不算很重,敏銳的讀者可能會看穿謎底,但本作的優點,或者該說是作者的強項,在於對人物的透徹掌握。作者在所有線索都處理得極之細緻,乍看是用來推展劇情的段落,最後謎底揭盅的一刻,讀者才會發現那些都是伏筆。讀者可能對謎底覺得不意外,但很可能驚嘆於作者在包裝案件每一步的完整性,角色的每句話、書信中的每一個詞語、每通電話的時間長短,背後都有充足並且符合現實的理由。作者不單考慮了要寫出來的事件細節,連沒有寫出來的部分也有考慮,所以角色都顯得相當真實,為這個冷硬派故事增添了更濃厚的都市色彩。

以下有劇透,未讀勿入。


我對冷硬的要求,其實是有偏見的(笑)。我一直覺得,冷硬派小說該有以下的特色:
.主角作為主軸
.主角非常固執,調查遇上阻力只會令他更義無反顧地投入
.主角愛喝酒
.主角要有多少不修邊幅、潦倒或抑鬱的味道
.主角要跟黑道或犯罪組織槓上
.主角涉入事件後,會受傷甚至遇上生命危險
.通常有命運悲哀慘死的死者

我想這時不少人會吐槽,這樣的要求未免太「模板化」吧。我就說是偏見啊。不過有趣的是,《聽》居然一一符合,我讀文案時完全沒想到故事竟然跟黑道相關,阿駒更有被黑道擄走、跟黑道大哥攤牌等「冷硬王道」情節。小說以「理想與現實」的分歧作為包裝,我初時還以為是跑類似成長小說的路線,但讀完整部作品,卻發覺充滿台灣社會的寫實感,揚溢著一股孤寂落寞的都會味道。

「理想與現實」沒錯是故事的主軸,但與其說這是作者想探討的命題,倒不如說作者想利用這種矛盾來突顯阿駒和Brandon兩個角色的個性對立。尤其故事結局中,傷心的Brandon捨棄一切,以另一身分在彼岸過另一種隨波逐流的人生,角色的處世態度更見分歧,令這個悲劇的無奈感更強。這部作品顯出人類的渺小,在大都會中,每一個人都不重要,可能隨時因為一些惡意、一些錯誤、一些人性的弱點而改變一個人的下半生,而更糟糕的是真相也一樣不重要,現代人只接受對他們有利的「真相」。相比起告別理想什麼的,這些命題更激起我這個讀者內心的漣漪--而這些正是冷硬推理最能打動讀者的主題啊。

讀過不藍燈兩部作品,我對他處理細節的功力感到極之讚嘆。他就像深入每個角色的內心,代入對方思考他們的動機和行動,所以角色都活靈活現。對解謎推理而言,本作有不少篇幅其實對劇情推展用途不大,但作為寫實的冷硬派,那些關係不大的描寫卻令角色更見立體,不同於暴風雨山莊中嫌犯一是真凶一是紅鯡魚的「技術性」用途。《快》和《聽》合起來,有種冷硬私探初出茅廬的感覺,有些片段彷彿是為未來鋪路:Monkey會成為阿駒的好助手,老唐會成為協助阿駒釐清案情兼吐心聲的知心友,費警官會成為阿駒在警方的內線,文哥和阿虎或許會在將來阿駒遇上危難時成為他不按牌理出牌的王牌。阿駒大概會一如以往般不見得很聰明,遇上黑道一樣任人魚肉,但他對尋找真相的固執大概也會不變。這令我極之期待這系列往後的故事,希望讀到阿駒再次執迷地調查事件。

冷硬派不是人人也喜愛的類型,所以我不敢說各位讀完一定會讚賞;不過若然你是位有一定年紀的大叔讀者(笑),或是喜歡讀寫實風格的都會探案,認為有背負的偵探主角比臭屁的天才神探吸引的話,我會大力推薦本作。說不定這是將來華文推理的冷硬系列代表作喔。

2014年7月20日星期日

那些年,我們一起傷過的女孩-《親愛的你》


李柏青《親愛的你》

跟李柏青相識,是因為我跟他同屬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好幾年前已有通信,我到台灣時有跟他碰面,他來香港我也有帶他去吃茶餐廳。我的書架上老早有他的兩本著作,其中一本更是我多年閱讀經驗中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有趣的是這兩本都不是推理小說,一本是重新塑造三國末年面貌的歷史小說《滅蜀記》,另一本是分析角度獨到精采的史普作品《橫走波瀾:劉備傳》。記得去年年末我跟他在翠華品嚐瑞士雞翼,聽他敘述飛機延誤是因為某大陸團領隊大鬧機艙驚動機場警察後,他告訴我好消息:「我來年年中有書出了。」如果不計短篇,這是我第一次讀柏青的長篇推理作品--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親愛的你》是他第一部長篇推理小說。

先說一下劇情。時代是一九九九年,某天晚上大學生主角梁道恩錯過了一通來電,而他不久後發現,致電的主人周孟瑾墮樓身亡,在家中留下遺書。梁道恩曾經單戀周孟瑾,及後跟周孟瑾的同居姊妹小樂成為戀人,周孟瑾的死令他苦惱,決心找出她自殺的理由。他唯一的線索,是死者在遺書上留下的那個沒透露名字、只以「親愛的你」作稱謂的男性……

讀畢本作,有點令我意外的是,《親愛的你》居然不像推理小說。別誤會我是批評本作的推理性不足,事實恰恰相反,這作品的邏輯推理部分相當嚴謹,埋伏線和收伏線極具條理,甚至有些情節我覺得作者太為讀者設想了,比本格推理還要重視公平性。我說的「不像推理小說」,是因為故事跑的是心理懸疑路線,令我想起不少歐美劇情片。華文推理作家的首部推理長篇,通常都會偏重詭計,強調鬥智的部分,可是《親》卻是以寫實來包裝犯罪,強調的不是狡猾的犯人、破天荒的詭計,而是角色的想法、彼此的關係,以及隱藏在人性中的險惡。

故事前半的節奏有點慢,也比較瑣碎,感覺上就是一般的劇情小說,描寫主角調查女死者生前點滴,以及她的死亡所帶來的漣漪。這部分雖然偶有刺激的橋段,但因為充滿倒敘、插敘與主角思考案情的獨白,所以坦白說未必很吸引。然而,當故事來到中段時突然來一記猛擊,劇情急轉直下,我便手不釋卷地一口氣衝到結尾,幾乎回不過氣。這時我才發覺,原來本作就像雲霄飛車,前半是用來爬升的軌道,當到達中間的高度頂點時,之前鋪排看似零碎的片斷一次過融合,化成車子的動能,叫讀者體驗高速的情節起伏,欲罷不能。

雖然故事有Whodunit的謎題,但這不是一部以Whodunit為中心的推理作品,作者想讀者關注的,是Whydunit。為什麼周孟瑾會死?她為什麼要在死前致電主角?她的結局,是因為她的人生中被鋪下了什麼伏筆?其他人在她的生命裡演著什麼角色?以華文黑色心理懸疑小說來說,我認為《親》甚具代表性,也值得不少推理創作者借鏡,研究「物理性機關殺人」、「智慧犯與名偵探交鋒」、「不可能犯罪」等等之外的寫作方向。

以創作者的角度來看,本作毫無疑問我是極之推崇的,可是,若以個人閱讀口味來說,我便有點保留,好看是好看,卻很難說出「喜歡」這作品。說明原因前,我要先談一個早前從朋友口中學到的日語詞彙:イヤミス。

イヤミス是「嫌な気分になるミステリー」的簡稱,即是讀完後會覺得心裡不舒服、後味不佳的推理小說。過去推理小說都傾向於揭破犯人陰謀、解開謎底,讓讀者撥開雲霧見青天而感到暢快,後來有些作者會在故事中注入惡意,讀者知道結末的真相後,反而會更覺鬱卒,這便是被稱為「嫌惡系」的イヤミス。

我提起這個詞語,大概會令人認為我是因為討厭這種「嫌惡系」故事,所以說對《親》有所保留吧。不,我對イヤミス完全無感的,甚至有時覺得愈イヤ愈好玩。事實上,《親》未必稱得上イヤミス,至少我沒看到作者為了虐待讀者加入滿滿的惡意。

但是,或許就是這一點,所以令我無法喜歡和認同故事的角色們。作者沒有刻意加入惡意,掩卷之際餘味亦不算不佳,即使充滿無奈的氣氛但絕對是一個合乎故事風格的結局,但就是這種有點像イヤミス卻又不夠イヤ,令我感到莫名的焦躁。如果是徹底的イヤミス,我可以抱著惡毒的心情來閱讀,享受一下Guilty Pleasure,但本作不是那回事。一切都很真實,真實到令人難以接受。其實從這個角度來看,也許本作可說是極其成功的作品吧,因為它的感染力之高,令我無法忘懷,彷彿梁道恩、周孟瑾等等都是有血有肉的角色,恍如作者透過故事敘述自身經歷。(作者已在多個途徑強調,故事純屬虛構,劇中人物的行為經歷與他無關)(笑)

以下我打算詳細聊一下內容,未讀勿入。


既然談到イヤミス,就先繼續這話題。我剛才說故事太真實令人接受不來,矛頭最主要指向主角梁道恩。

一般虛構推理作品的主角往往有兩個典型,一是正派的偵探角色,一是反派犯人。結合兩者也不是新鮮事,我們遠一點可以數亦正亦邪的怪盜亞森羅蘋,近一點的,大概可以舉出集殺人者與制裁者於一身的Dexter(我只看過簡介,希望沒弄錯)。然而,若然要讓主角結合兩者的特性,創作者往往會強調其中一面,即是「主角是個惡魔,不過偶然會做好事,走黑色諷刺路線」,或是「主角其實是好人,不過他用邪惡的手段對付壞人」之類。

可是梁道恩兩者都不是。故事中盤高潮,便是主角被當作殺人凶手,遭警方問訊,而他有口難言是因為事發前他跟死者迷姦了另一位女角。第一人稱的主角於是努力思考借口,令自己的醜事不會暴露之餘也能令自己脫罪(殺人罪)。當他被自己的謊言自縛,令自己沒做過的殺人罪更顯得真實時,劇情再次猛衝,真凶出現留下自白書,主角滿以為避過一劫,卻赫然發現迷姦事件已曝光,頓時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這時我的感覺好複雜。

因為梁道恩是第一人稱主角,而且更是一開始便決心找出真相的人物,讀者就算不代入角色身分,也會站在他的位置來經歷故事吧。他的角色定位應該是個正派主角。可是他先是抵不過自身的性慾,侵犯了最愛的周孟瑾,再來是食髓知味的上了另一位女同學,我對他的觀感便開始動搖。接著他為了脫罪,努力思考擺佈警察的方法,亮出卑鄙小人的嘴臉,更叫我迷失了--梁道恩的定位其實是反派角色?

主角之後自食其果,眾叛親離,只能遠走美國投靠親戚。多年後重遇故人,言談間向讀者解釋了當年的一切謎底。故事層面的鋪排是一流的,但角色的定位再次令我迷惘了。他又變回正派的解謎角色?

這一點,便是最令我有所保留的地方,因為主角梁道恩的定位,實在太真實了。現實裡,這不是很正常嗎?聽從損友唆使侵犯女生的「禽獸」,在另一個場合可能是為了死去好友挖掘真相的「好人」,面對法律制裁時只想用盡卑鄙手段脫罪,深深覺得千錯萬錯都是他人的錯,闖下彌天大禍,而隨著時間一切事情慢慢變淡,於是在地球的另一端拓展另一段人生。老天,這簡直真實到一個嚇人的程度,就像造物主拿著叫作現實的泥巴直丟到你的臉上,告訴你世事就是如此,你不高興也得接受。

所以我說,故事和角色都是一流的,但奈何我就是無法「喜歡」。因為這種殘酷不是故事文本上帶給讀者的,而是故事背後所透露的「現實的殘酷」。而且在這種殘酷的比對下,周孟瑾的不幸更散發出強烈的悲劇性,主角和小樂都可以做過壞事而得到美滿人生(主角的兩次迷姦事件,就算周孟瑾已原諒他,我也看不到他對另一位女同學有做過什麼來贖罪;小樂則為了得到最愛的男人,設計加害男人的妻子),周孟瑾之死便無關因果循環,彷彿她就是純粹被命運拿著骰子玩弄,只是她碰巧被擲出「不幸」的一面--這的確就是現實的人生寫照啊。

搞不好,這才是イヤミス的極致。(苦笑)

談談推理的部分吧。也許不算是「無懈可擊」,但故事的謎團真的非常不錯。意外性、戲劇性、伏筆的安排、角色的心理活動,環環相扣,無論是犯人的邏輯,還是主角發現真相的邏輯,都堅固穩妥,條理分明,喜歡挑問題的讀者也許要失望了。(笑)

不過有一點我想吐槽的,就是作者實在太公平了。我不知道有多少讀者跟我一樣,在閱讀期間早早發現疑點。我讀到描述周媽媽自殺的一段,便發覺遺書有問題(好吧,因為知道這是推理小說,推理小說中的遺書有問題是行規,自然會多瞄兩眼),指的不是「風景」的地點相異,而是「時間」,周孟瑾墜樓是午夜,周媽媽自殺是黃昏,這很明顯有「貓膩」;而醫師說出懷孕一百多天,跟文件上的十一週不符,謎底一大部分便浮現了。要留意的是,作者還超級公平地在描寫文件上的「十一週」時明確指出有塗改過的痕跡。我一直覺得本格推理好麻煩,埋梗太淺,讀者想到便說意外性不足,埋得太深,又會罵作者自圓其說。所以當我寫非本格時,我都不理會公平性,沒想到柏青在這本不以本格為主軸的作品中,居然依然重視所有細節的公平程度,沒放過任何一點。

最後想說一下,我覺得這作品滿適合拿來改編拍電影的。因為故事本身的推理包裝不明顯,容易當成劇情片行銷,謎團的部分不複雜但具意外性,而最重要的,是有不少可以招客和當噱頭的床戲(爆)。話說回來,書名叫「親愛的你」是很貼切的,但我不時猜想,假如書名聳動一點,諸如「クリトリスにバターを」,或者會更具話題性,有機會被報章報道。(爆)

呼,久久不寫心得文,一寫便寫了三千多字。總而言之,或許你無法喜歡這部作品,但《親愛的你》確是一部相當精采的推理小說,如果你對心理懸疑小說情有獨鍾的話,就更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