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1日星期五

【徵文獎心得】40.下課十分鐘

蔡老師被發現昏倒校內,後頭部受傷,陷入昏迷。最早收到通知的許老師發現對方昏迷時手握一角紙片,身旁更有大量碎紙。到底犯人是誰?為什麼現場呈現如此模樣?

推理意思有到,但無論在文字或謎團設計上仍有不少可以改善空間的作品。先談文筆,作者的文字頗難讀,錯別字不時有之,但真正令我覺得讀得辛苦的,是一些「迂迴」的修詞與不直接的描述。我引用幾句用來說明:
放學後,收拾完雜物和成堆的考卷,想到今天開始不必晚自習,晚間的空檔該填補什麼計畫,一時間也沒有想法。
雖然我知道指的是誰,但這串句子根本沒有主語。(本作用的是第三人稱)
怒吼的聲音,許芝芙早自習結束回到教師辦公室,遠處便聽到裡面傳來責備的怒吼,謹慎的探頭偷看。
也許一開始那句「怒吼的聲音」是某種修詞手法(武俠小說式?),但我覺得太累贅了。這些文字令我閱讀時經常分神,難以投入。妨礙讀者理解內容的文字,自然會令作品的評價下降。

而推理方面,我理解作者的設計,可是佈局上和邏輯上也有好些缺陷。條理不夠清晰是其一,讀者要跟隨主角的思維去理解案情變得有點困難,但更重要的是有好些線索(例如衣服上的血跡)是在結尾解謎時由主角說出,這未免破壞了推理小說追求的公平性。除此以外,某個角色的言詞和做法更有矛盾,因為案件展開時,主角以這位角色為「證人」來詢問某個狀態,對方如實相告,最後讀者才發現原來這個角色便是製造這狀態的共犯。假如那狀態是由這個角色製造,目的是掩藏另一件事實,他在主角詢問時便該說謊。當然,這個角色說謊的話,主角的調查很可能走進死胡同,但在整個謎團設計裡這是無可避免的,作者只能以其他手段補救。

雖說本作有上述缺點,單以謎團發想、誤導讀者的枝節上,仍有不少可取之處。作者需要的,大概是繼續創作來磨練文筆和想法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